馮 海,徐 曄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昆山 215300)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患兒多以突發(fā)腹痛來院就診,典型的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斷包括右下腹疼痛或轉移性右下腹疼痛、麥氏點壓痛陽性、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增高,即可確診[1]。然而仍有1/3的患兒癥狀不典型[2],對于不具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者,臨床早期診斷尤為重要,CT檢查可以達到明確的診斷。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7年6月間臨床懷疑急性闌尾炎且臨床資料完整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的66例小兒患者的影像資料,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臍周痛,同時伴發(fā)熱、惡心、嘔吐,其中白細胞計數(shù)不同程度升高(55/66),中性粒細胞升高(55/66)。其中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齡2~15歲,平均8.35歲。
采用美國GE公司Lightspeed VCT型64排螺旋CT機,66例患者均行普通平掃,均未口服任何陽性或陰性造影劑。掃描參數(shù):120kV、60~100mA(或自動mA)、層厚層距3.75-5mm,螺旋掃描,螺距1.375:1?;純涸谄届o呼吸或熟睡狀態(tài)下掃描中下腹部及盆腔部位,范圍自肝下緣至恥骨聯(lián)合水平。將原始數(shù)據(jù)采用0.625mm層厚,0.625mm間隔后處理重建,傳至獨立工作站(版本ADW4.4),進行MPR后處理重建,獲得矢狀面、冠狀面、任意角度斜面MPR闌尾圖像,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直觀的顯示闌尾全長及其周圍結構。
本組病例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例,表現(xiàn)闌尾呈均勻性增粗,直徑15mm,少量滲出。CT平掃軸位提示可疑闌尾炎,結合MPR考慮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54例,其中34例闌尾呈不均勻性增粗,直徑約9~25mm,19例周圍腹膜滲出及淋巴結反應性增大,MSCT結合MPR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闌尾炎診斷準確率100%,其中20例CT初步診斷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術后病理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化膿性闌尾炎診斷符合率63%(34/54)。本組病例中CT檢查未發(fā)現(xiàn)一例闌尾穿孔,其中19例術后觀察切除闌尾發(fā)現(xiàn)頭端有針尖樣穿孔。闌尾增粗與糞石的關系,有糞石嵌頓者,頭端增粗明顯;無糞石嵌頓者,以根部增粗為主。本組54例化膿性闌尾炎中27例出現(xiàn)闌尾糞石,急性蜂窩織性闌尾炎中11例中7例伴有糞石,糞石的出現(xiàn)不一定會引起炎癥,一旦梗阻,引起闌尾腔壓力增高,易誘發(fā)炎癥。其中22例伴少量盆腔積液。急性蜂窩織性闌尾炎11例,尾部明顯腫脹、增粗,7例伴有糞石,7例伴右側結腸旁溝及盆腔少量積液。闌尾位置與闌尾炎癥無明顯相關關系,但對于小兒外科醫(yī)生而言,術前能確定位置,有助于手術路徑的選擇。因盲腸的位置變異及活動度大小不一,闌尾位置變化較大,腸末端后內側占多數(shù),本組49例術中有手術記錄闌尾位置者,其中闌尾位于回腸前位13例,回腸后位1例,盲腸前位9例,盲腸后位23例;盲腸外位3例,高位闌尾1例。筆者認為橫斷位平掃結合MPR能夠較好的發(fā)現(xiàn)并確定不同位置的闌尾,盆位闌尾雖然難找,但是結合盆腔右側積液及腸系膜改變亦能幫助發(fā)現(xiàn)闌尾。本組66例病例共發(fā)現(xiàn)36例回盲部周圍淋巴結反應性增生,(占54.55%),本組各型發(fā)生率蜂窩織性闌尾炎最高(10/11),其次急性化膿性闌尾炎(26/54),在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發(fā)生率最低(0/1)。采用MSCT結合MPR后處理重建方式,診斷準確性100%。
MSCT的出現(xiàn)給闌尾炎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MSCT的廣泛應用于臨床,MSCT快速不間斷容積掃描,X線輻射低、后處理軟件功能強大而得到臨床廣泛應用,圖像具有各向同性的分辨率的特點,進行多平面重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積再現(xiàn)(VR)、曲面重建(CPR)等多種二維及三維后處理重建方式??色@得任意平面的闌尾重組圖像,立體顯示闌尾與周圍解剖結構的關系。臨床醫(yī)生對于懷疑急性闌尾炎而癥狀不典型的小兒更趨向于選擇MSCT,作為兒童急腹癥必要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之一。對早期小兒急性闌尾炎就能得到快速、準確的診斷,不僅為小兒外科手術提供更加可靠、客觀有力的依據(jù),使部分可能漏診的病例得到及時救治。
闌尾管壁的增厚程度、闌尾周圍回盲部腹膜、腸系膜的變化、周圍淋巴結反應性增生、回盲部結腸溝積液是區(qū)分急性單純性、化膿性、蜂織性闌尾炎的重要征象。結合橫斷位掃描圖像的基礎上,通過MPR重建技術,先確定闌尾根部所在,再從不同角度全方位觀察闌尾整體及其周圍毗鄰的情況。做到觀察的的連續(xù)性以及完整性,有助于闌尾炎的診斷[3],其圖像所示的闌尾走行、位置、粗細長短以及周圍滲出與粘連情況較接近于手術術中所見,這對外科醫(yī)生制定手術方案、手術入路、術中尋找闌尾及處理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1)闌尾增粗腫脹:通常把闌尾外徑>6mm,作為急性闌尾炎CT診斷的主要標準之一,單純性闌尾炎,一般增粗比較均勻;化膿性闌尾炎增粗不均勻。(2)闌尾周圍腹膜改變:闌尾周圍脂肪間隙出現(xiàn)索條及條紋征,表現(xiàn)為闌尾周圍脂肪內點片狀及條紋狀密度增高影,邊界模糊;周圍腹膜改變可以作為診斷闌尾炎一個重要間接征象,但對診斷急性闌尾炎特異性不高,此征象在回盲部炎癥、回盲部憩室炎、盆腔炎時亦可出現(xiàn)。(3)闌尾腔內糞石:闌尾腔內見類圓形及條狀高密度影,單一糞石臨床意義不大,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或無臨床癥狀時闌尾腔內也可發(fā)現(xiàn)闌尾結石現(xiàn)象[4]。兒童闌尾管腔相對較小,糞石進入闌尾管腔,容易堵塞,引發(fā)糞石嵌頓、梗阻,而誘發(fā)急性闌尾炎的發(fā)生[5]。當闌尾結石出現(xiàn)嵌頓,并且合并闌尾周圍炎性改變時,即使CT未見到闌尾明顯增粗改變,也能提示或考慮單純性闌尾炎早期改變。闌尾腔內鈣化或結石可單發(fā)或多發(fā),直徑大小約3~14mm,多位于根部。較大、多發(fā)、位于闌尾根部的糞石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有著重要參考價值,很多糞石梗阻造成的闌尾末端擴張,以致發(fā)炎甚至穿孔,并累及盲腸末端局部腸壁水腫、增厚及粘連,其中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并發(fā)回盲部腸壁水腫、增厚粘連最多。(4)鄰近腸管反射性淤張或水腫,回腸部腸管積液積氣,部分闌尾可見多發(fā)小氣一液平,在穿孔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病例中發(fā)生率較高。(5)回盲部周圍淋巴結的顯示:表現(xiàn)為回盲部腸系膜上多發(fā)軟組織結節(jié)影,大小約3~10mm,(6)闌尾周圍腹腔游離積氣:表現(xiàn)闌尾周圍小顆粒狀圓形氣泡影,或膿腫中出現(xiàn)小氣液平面(7)盆腔游離積液,表現(xiàn)為盆腔膀胱周圍少許液性低密度影。
綜上,急性闌尾炎仍然是小兒外科非外傷性急腹癥中的常見病。MSCT掃描檢查結合多平面MPR重建技術診斷小兒闌尾炎,具有輻射劑量較平掃+增強明顯減少、檢查速度快,術前診斷準確率高。對于突發(fā)急性腹痛就診的兒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常不典型,易穿孔,易合并彌漫性腹膜炎,甚至產生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臨床常規(guī)進行采用低劑量非增強MSCT檢查結合多平面MPR重建技術,能起到較高效率的篩查作用,已成為不可取代的檢查手段[6]。對兒童急性闌尾炎及其并發(fā)癥的診斷方面意義重大,MPR不僅可以直觀立體顯示闌尾的位置、形態(tài),還可以顯示闌尾系膜、回盲部周圍腸系膜內的多種合并癥,還對患者病情程度的評估、預防并發(fā)癥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臨床手術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