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琦
走在大街上,陽光依舊燦爛,朗照身上,覺得有一股溫潤的熱,慢慢沁入心田,尤其是曬在后背,更感覺像是歲月在撫慰即將進入遲暮的我。
秋天,是春夏奏鳴曲中交匯出的最華美樂章,也是匆匆人生步道上的一個優(yōu)雅停留。驀然回首,愛恨情仇都付笑談中,向前探望,終究要一個人獨自慢慢走到黑,那就且行且慢些吧。
這個季節(jié),無論是匆忙趕路還是閑庭信步,或清雅或濃烈的桂花香味就會撲鼻而來,執(zhí)拗地要給已經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再點綴出一絲高雅和芬芳。桂花飄落時,夜靜人眠,它逸出的清香在提醒著人們,一個秋天已經來臨,又終將飄零而去。晝暖夜寒,此后要勤添衣裳了。
幸而在這個季節(jié),還有心心記掛著的食物開始供應:糖炒栗子和燈籠柿子,這可是上海地區(qū)無法自產的。栗肉被包裹在厚實的硬殼里,其貌不揚,但從炒鍋里端出來后,自有一股來自田野的清香被激發(fā)出來,尤其是使出巧勁,按捏栗子的尖頭部位時,栗子瞬間就會笑成兩瓣,露出橙黃緊致的栗肉。放進嘴里品嘗,香糯甜潤,回味悠長。但吃糖炒栗子最好趁熱,冷了,栗肉就會呈粉狀而沙樣化。就像人生,盡管每個階段各有其美,但意趣終究大不一樣了。
品嘗柿子更是如此,它的登場輝煌而又短促?;煸谔O果、柑橘、橙子堆里,一眼就可以看到柿子,因為它汲取了春天的雨露和夏天的艷陽,毫無顧忌地張揚著紅彤彤的外貌,又鼓脹著豐滿欲滴的肉身,實在惹人憐愛。買回家放在木制器物里,就是一道鮮活而熱烈的景致。柿子不耐儲放,熟透了就會爆裂淌出汁液,吃在嘴里,甜中有秋涼的滋味,可減秋燥,又能去心頭無名之火。秋后若還心掛柿子,可買柿餅解饞,失去水分的柿餅如白發(fā)翁嫗,白霜樣貌難看,其實那是糖分,而柿肉卻更有嚼勁,這是柿子提供給人們的不同表里,人們對之應各有其愛吧。
人生其實就是由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滿足而構成,炮制鴻篇巨著、掀起歷史狂瀾的大人物,終究是少之又少,更何況“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金庸高齡而逝,華山再無高手論劍,有人慨嘆江湖從此寂寥。李詠星光耀眼,竟然也半百而終,不禁要驚呼人生實在短促。秋天蕭瑟,翻開唐詩宋詞,悲秋篇章比比皆是。秋天年年而來,只有人到中年后,才會對秋天的來臨有一番痛徹的理解。
秋來葉落,樹木是為了抵御嚴寒冬天來臨時,樹干能夠集聚更多的陽光,以待來年再發(fā)新枝。人卻不如樹,人生秋盡冬來,再無可能脫胎換骨般重獲新生。既然如此,那包圍在身邊如金錢、如地位、如虛名等“長物”,隨著人生漸漸老去,會越來越抓不住,而不斷離你遠去,就像秋天的落葉。你以為金錢重要,沒有健康的身體,金錢換不來一秒鐘的停留;你以為地位顯赫,離開你地球可能轉得更快;你以為華名等身,那其實都是過去的虛幻。明白了這些,人過中年后,面對將至的老年,不如瀟灑地揮別以往,留出所有的空間給后來者,氣定神閑地安度屬于自己的歲月。盡管將來的生活可能會風雨交加,可能需要忍耐忍受,但至少心靈會溫暖寧靜一些———因為在這個秋天,你已經為自己點燃了一盞心燈。
選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