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楠 陳艷 魏永興 李壘
肌腱損傷屬于常見的急癥,手指切割受傷造成的肌腱損傷發(fā)生率最高,如何對肌腱損傷進行有效的修復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1]。隨著顯微鏡技術的深入研究,對患者行完全清創(chuàng)下顯微鏡一期修復肌腱取得了一定效果[2]。為了進一步的分析有效的治療方式,減輕對患者的傷害,本文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手指屈伸肌腱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應用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手指屈伸肌腱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肌腱損傷在相同的一側且為單處損傷;均為手部損傷,且損傷時間1~6 h,傷口長度1~3 cm;患者未進行過類似的手術治療;本次實驗經過醫(yī)院倫理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實驗研究均知情,且簽署了同意書。排除標準:受傷前,身體已經出現(xiàn)了殘疾及殘缺者;精神障礙者;肌腱位置有多處損傷者;孕產婦;骨折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研究組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5.96±10.69)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36.33±10.9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組 行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后,有效控制出血后,先對傷口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如果傷口較小,可適當將其延長,對于骨折患者先行骨折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完全顯露屈肌腱鞘,在6倍顯微鏡下修復[3],以瓣狀的方式翻開腱鞘,并且對鞘膜進行清理,對肌腱兩處斷端進行修復。肌腱的修復方式:對于肌腱斷端平整的患者,采用改良的Keaaler法吻合技術進行肌腱斷面偏掌側修復,采用8-0無創(chuàng)傷尼龍線縫合肌腱外膜,利用7-0肌腱縫合線將損傷的腱鞘進行間斷外翻縫合[3]。對于損傷程度不同及斷端不齊整患者,進行肌腱斷端修復后,再用同樣的修復方式。另外還需對腱鞘進行修復,對于腱鞘傷口較為平整沒有其他缺損的患者或修整后,缺損≤2 mm的患者,先采用7-0的無創(chuàng)尼龍縫線將外翻進行縫合,確保腱鞘的管壁內層較為光滑;針對腱鞘缺損較嚴重的患者,需采用自身的靜脈管壁進行修補;對于出現(xiàn)節(jié)段缺損的患者,依據(jù)缺損的長短,選擇自身靜脈在肌腱相吻合前套進入肌腱的前端位置,肌腱吻合后將移植的靜脈及鞘管兩邊用7-0尼龍線進行外翻的縫合,確保重新建造的腱鞘管保持完整,待吻合后,利用紗布吸收剩余的血液,并且往腱鞘內注射1 ml的透明質酸鈉(杭州嘉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國械注準H20153640593),并且在吻合處及四周噴涂透明質酸鈉,盡可能的將腱鞘進行外翻吻合,若患者的腱鞘缺損比較嚴重,需先對斷端稍進行修整,可以將自體靜脈壁覆蓋。直到顯微鏡下止血后,才能在創(chuàng)傷面涂抹透明質酸鈉,之后再將傷口縫合,依據(jù)患者的損傷程度安放引流裝置,并且用加厚的棉墊進行加壓和包扎,利用石膏進行固定。在手術后的24 h進行功能的鍛煉[4],3~4次/d,屈伸4~6次,訓練1周后,增加3~5 min;3周后去除外固定和橡皮筋的牽引,進行伸屈訓練;6周后,訓練握拳并且進行抗阻力訓練。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骨折患者需要在4~6周后才能進行伸屈訓練。
1.2.2 對照組 行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可吸收止血膜治療。前期的準備同研究組,先對肌腱斷端和四周軟組織進行修整,進行吻合過程,以上的過程均要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進行,等待縫合并且徹底的止血后,利用可吸收止血膜對斷端的吻合的部位進行包裹。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的總主動活動度療效、關節(jié)活動度、肌腱滑動距離、肌腱愈合回聲厚度及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術后6個月總主動活動度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總主動活動度≥220°為優(yōu);總主動活動度≥200°且<220°為良;總主動活動度≥180°且<200°為尚可;總主動活動度<180°為較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尚可)/總例數(shù)×100%。采用高頻超聲儀對患者的損傷肌腱進行掃描,以肌腱長軸為掃描方向,采用超聲掃描吻合位置,在掃描的圖像中選擇好一個標志點,依據(jù)標志點進行距離移動,計算滑動距離。肌腱滑動距離、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關節(jié)活動度與手術效果呈正比,肌腱愈合回聲厚度與手術效果呈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總主動活動度療效比較 術后6個月,研究組的優(yōu)良率89.29%高于對照組的64.2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關節(jié)活動度、肌腱滑動距離、肌腱愈合回聲厚度比較 術后6個月,研究組關節(jié)活動度(220.72±29.50)°高于對照組的(195.06±26.14)°,肌腱滑動距離(13.55±3.22)mm長于對照組的(10.40±2.96)mm,肌腱愈合回聲厚度(4.30±0.51)mm低于對照組(5.50±0.62)mm,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比較 研究組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64.06±6.12)°高于對照組的(57.14±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724,P=0.0000<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總主動活動度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關節(jié)活動度、肌腱滑動距離、肌腱愈合回聲厚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關節(jié)活動度、肌腱滑動距離、肌腱愈合回聲厚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比較(,°)
表3 兩組患者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肌腱損傷一般發(fā)生在四肢骨,特別是手指關節(jié)肌腱損傷的發(fā)生幾率最高,一般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銳器切割,通常只要患者的肌腱沒有被完全破壞,都有修復的可能性,所以出現(xiàn)肌腱損傷需立刻進行治療。隨著顯微鏡技術的成熟,學者們發(fā)現(xiàn)顯微鏡技術有利于患者進行肌腱修復,且效果明顯,顯微鏡可以增加修復的精確度,對周圍的軟組織的損傷更小,止血效果更為理想[5-8]。同時為了減少患者術后肌腱的粘連情況,在手術后涂抹透明質酸鈉,可通過對創(chuàng)傷面進行覆蓋,阻抑炎癥因子的級聯(lián)反應,避免炎癥因子的過度釋放對患者的組織造成損害。
通過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術后6個月,研究組的優(yōu)良率89.29%高于對照組的64.2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研究組關節(jié)活動度(220.72±29.50)°高于對照組的(195.06±26.14)°,肌腱滑動距離(13.55±3.22)mm長于對照組的(10.40±2.96)mm,肌腱愈合回聲厚度(4.30±0.51)mm低于對照組(5.50±0.62)mm,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遠側指間關節(jié)屈伸度(64.06±6.12)°高于對照組的(57.14±6.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采用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不僅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還能促使患者的各項功能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手指屈伸肌腱損傷采用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提高了臨床效果,減少術后肌腱粘連情況,有利于愈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