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
我曾在一本刊物上看到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里修行的禪師,一天晚上散步歸來,看見小偷正在自己的茅舍里行竊,他怕驚動了小偷,便脫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門口等待小偷出來。
小偷鬼鬼祟祟地走出茅屋,與等在門口的禪師撞了個正著,正想逃脫時,禪師說話了:“我的朋友,你走大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夜深了,帶上這件衣服避寒吧?!?/p>
說著,禪師就把衣服披到了小偷身上。小偷滿臉羞愧,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望著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道:“可憐的人??!但愿我能送他一輪明月,照亮他下山的路?!?/p>
第二天清晨,當(dāng)禪師推開門時,發(fā)現(xiàn)他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高興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如果你是禪師,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禪師的處理方式看似讓人匪夷所思,甚至是在助紂為虐,其實不然。他將自己的外衣贈予小偷,正是這一異乎尋常的舉動,給了小偷一個臺階,讓他能“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離開茅屋,這樣的大智大慧挽救了一個浪子,于無聲中點化了他。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正在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犯錯,更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苛刻,孩子一定要按照父母說的“對的”方式去做事,一旦違背,父母便會搬出他們的一套懲戒措施,動輒厲聲訓(xùn)斥,更有甚者則會施以棍棒。其實孩子犯錯,其原因有很多,犯錯后他也會后悔,內(nèi)心也很忐忑。而父母的責(zé)罵、體罰,有時非但不能起到積極作用,反倒會使情況變得更糟,孩子會想:我已經(jīng)知道錯了,你們還這樣。于是,孩子便開始與父母對抗。這樣的后果可想而知。若是像禪師那樣,給孩子一個臺階,或許孩子收獲的,也將是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