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媛
(武漢市長虹中學,湖北 武漢 430064)
何為課堂導入?諸多學者將其視為一種能夠積極有效地組織并調動學生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且在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所運用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課堂導入,即是信息技術教師依據(jù)特定的學情、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等因素,在進入教學主題之前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將學生引入到積極的學習氛圍、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1]。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雖然時長不長(通常5分鐘左右),但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精心設計的導入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
然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從開設到實施一直以來經(jīng)歷著各種困難。由于高中升學的壓力以及信息技術課程未納入到高考考試科目,學生和家長對信息技術課程不了解、不重視,部分學校由于無法配備和完善信息技術教學硬件設備等主觀或客觀的因素,影響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開展和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更是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不少學校相應的硬件設施也在不斷地完善,學生對學科的重視度也有了相應的加強。作為教師應按照新課改要求,注重實施多元化教學策略,其中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堂導入就是重要且關鍵的一環(huán)。
如何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使課堂導入真正成為教學的催化劑,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主要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導入原則和導入策略兩方面進行探究。
課堂導入是進入下一階段的階梯,是搭建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正向發(fā)展。好的課堂導入應是豐富多變的,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課堂導入是不同的。就信息技術學科來說,有效、新穎且實用的課堂導入方法可以讓人“應接不暇”,雖然它們各自的實施的方法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教師在設計導入時仍應充分考量并遵循以下幾條導入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課堂導入的目的不僅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要助力完成課堂任務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目標性和導向性。如果教師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無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通過東拼西湊、嘩眾取寵、無節(jié)制的“幽默”等方式隨意地進行導入,那么這種片面追求形式的導入,不僅脫離了教學的具體要求,更是失去了導入的價值。這種導入下課堂氛圍再怎么活躍,學生狀態(tài)再怎么熱情洋溢都是徒勞的[2]。因此,課堂導入的設計必須要依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學情、教學環(huán)境等有針對性地進行。
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孔子認為教育是不斷啟發(fā)和引導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也明確要求,課堂教學中應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踐證明,啟發(fā)式教學能引導并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因此,信息技術教學應遵循這一原則,在設計導入內容和導入語時,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正確地啟發(fā)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多的憧憬,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赫爾巴特曾說:“教育應當貫穿于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興趣既是教學的手段又是教學的目的?!盵3]愛因斯坦也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fā)出人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求知欲和好奇心。興趣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師設置導入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結合教學內容或知識背景等作為導入的素材和主題。采用有趣的故事、幽默的專業(yè)術語、熱門的專業(yè)話題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活躍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享受信息技術課堂的樂趣,學習效果也會不斷提升。
實踐性原則是指人們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必須參與實踐,必須在實踐中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實踐中檢驗思維成果的正確性。實踐性和操作性是信息技術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也是信息技術課堂導入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學科越來越注重實踐性,信息技術課程更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缎畔⒓夹g課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練習要占70%,通過指導學生上機實踐,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是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導入當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實踐情境,提出具體的實踐問題,不做流于形式的實踐操作,把思想性、教育性和思維訓練巧妙融合進實踐操作當中。學生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于日常生活實踐中,使課堂上學習到的操作和知識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和生活。
思想性原則是指教師發(fā)揮教學中所蘊含的思想影響,使受教育者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接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術雖然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但是同樣要體現(xiàn)新課標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要求,要將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滲透到教學當中,要將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融于其中。將思想性融入信息技術的課堂,與新課改倡導的信息技術學科新課程教學文化主題性實施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相契合的[4]。這實質上豐富了知識,使得知識更有深度和內涵。
信息技術教學是集音像、聲音、圖片于一身的多媒體教學,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課堂導入的方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如今各種有效、新穎、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不勝枚舉,而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倦怠感,信息技術課程在環(huán)境和設備的使用上獨具優(yōu)勢,因此,教師更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導入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導入的效率[5]。導入是否高質高效,同樣影響著整節(jié)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營造出適宜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導入的內容應主次分明,簡潔而不復雜,導入的方式應該方便有效,導入語的設計也應簡單明了不應含糊有歧義,導入時間應恰當,不宜過長或過短。
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是當今醫(yī)學界公認的較為全面反映醫(yī)療行為自身運行的模式,這一模式它既是醫(yī)療規(guī)則的概括和總結,也是醫(yī)療行為的運行規(guī)范[9]。但在臨床現(xiàn)實中,我們是否按此模式施行醫(yī)療行為,生物、心理、社會三者是否等量齊觀,或者孰輕孰重,誰先誰后,不同的認識一定會產(chǎn)生完全迥異的結果。
情境導入是指通過設置特定的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其中,讓學生更快地切換到學習狀態(tài),更具體直觀地接觸學習內容,從而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與活躍度。[6]這種方式是最熟悉和常用的,也是與新課改倡導的文化主題性實施策略相契合的。
情境導入有游戲情境導入、實踐情境導入和虛擬情境導入等多種方式。將情境導入運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當中有許多細節(jié)值得注意,如分析課程內容、準備情境素材、設計情境角色、選擇呈現(xiàn)方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等。這要求教師要根據(jù)相關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創(chuàng)設情境,在設計相關情境時,教師需要注意設計的合理性,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學會思考、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還需根據(jù)教學與情境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素材,設計好教師和學生所充當?shù)那榫辰巧?,?chuàng)設語言、游戲、活動或網(wǎng)絡多媒體情境。如,在科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必修)中第五章第三節(jié)“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商場推廣員的身份,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新聞:如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成為各大商城主要支付方式,快捷支付所帶來的便捷使各大商城的效率和收益不斷攀升,商場與銀聯(lián)卡合作不僅使雙方的交易更加便捷,限額轉賬等方式的出臺更是增加了雙方的利潤。看完相關新聞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身為一名商場推廣員,這則新聞里的信息我們怎樣理解并加以利用?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和總結,并指導學生進行宣傳海報的學習制作。本案例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通過課前視頻材料快速將學生帶入情境,并且給學生設計商店推廣員的身份,不僅能讓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更能促使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日常教學當中,情境導入策略適用的范圍非常廣泛,但在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進行導入時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情境內容的設計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二是教師導入語言要準確恰當,三是準備的材料和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要控制好課堂紀律,四是把握好導入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
復習導入是指通過對課前知識的復習從而引出新的知識,借由這種知識之間的銜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強舊知識的鞏固記憶,還可以流暢地過渡到新的學習階段。這種導入方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僅操作簡易,也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
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做鋪墊是快速將學生引入新知識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7]學生的學習邏輯大都建立在已學知識和自身經(jīng)驗的基礎上,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本身就具有極強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且由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課時較少,基本上每班每周只有一節(jié)課,學生通常會因為長時間的間隔,對之前學習的知識產(chǎn)生遺忘,此時如果不對新舊知識進行聯(lián)系,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復習導入對于學生溫習上節(jié)課的知識又引起其對新知識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將復習導入運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當中,不是課前簡單重復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而是運用不同的導入策略,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如尋找新舊知識間適當?shù)那腥朦c,通過提問方式導入,通過習題檢測方式進行的練習導入,通過展示觀察的方式進行的類比導入,通過實際案例探討的方式進行的探究導入等。
尋找新舊知識間適當?shù)那腥朦c,通過提問方式導入策略較適用于同一單元具有關聯(lián)的兩節(jié)內容,如,科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必修)中第四章“表格信息加工”的第2-3節(jié),在學習表格數(shù)據(jù)加工的多元性之前,通過復習表格數(shù)據(jù)的圖形化進行導入,實施起來不僅便于鞏固舊知識,也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和拓展。需要注意的是,復習導入不是簡單的溫故而知新,“溫故”只是一個引導的環(huán)節(jié),重點在于如何“知新”,教師應當注意合理安排二者之間的內容和時間,避免顛倒主次,適得其反。教師在設計復習導入時也應充分進行學情和教材分析,尋找新課內容與之前經(jīng)驗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建立的聯(lián)系自然地由已知過渡到未知,順利地開展新課的學習。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導入是指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并拋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程。巧妙的設疑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打破課堂的“設定性”。從學習動機理論的角度來看,設疑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并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最終實現(xiàn)智力的提升。
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較之前有著質的提升,他們思考問題會越來越理性和全面[8],會開始權衡并擅于運用辯證思維考慮問題,能合理地規(guī)劃并擁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思想,即他們已經(jīng)有了獨立自主的需求。而設疑導入這一策略恰好迎合了他們的這一需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設疑導入的種類也較多,如通過設問(自問自答)、直接提問、設置懸念、引用謎語或故事等不同形式來呈現(xiàn)問題。
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想要充分發(fā)揮設疑導入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幾點:
2.3.1巧設問題
巧設問題要以學生本階段的認知能力作為設置問題的依據(jù),并嚴格依據(jù)學情而定,如針對不同特點的班級(文科班、理科班、美術班、體育班)和同一班級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設置相關興趣點的內容,以此抓住學生眼球。例如,在高中信息技術科教版(必修)“因特網(wǎng)信息的查找”的教學中,針對文科班的學生設置問題:如果你的朋友現(xiàn)在正在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他碰到了一道難題,向你電話求助,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如果不知道答案又如何快速從網(wǎng)絡中找到答案?這樣依據(jù)不同的學情設置的問題,不僅有意識地設置了懸念、增添了新鮮感、指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還會因此被激發(fā)出強烈的學習新知的愿望,主動地融入問題的探索與解決之中。
巧設問題還要抓住提問的時機。提問不能盲目多次地進行,如提問次數(shù)過多,問題沒有邏輯性,不僅不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還可能會將學生的思維打亂,使得上課內容逐漸偏離主題。正確的提問應當抓住恰當?shù)臅r機把問題設到“刀刃”上,也就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部分,并且依據(jù)學生注意力的變化規(guī)律,在課堂開始時或學生的注意力會產(chǎn)生波動時抓住合適的時機進行提問,可以說無論是在課堂導入還是授課過程中,及時的設疑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點并延長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
2.3.2簡化問題
在設置問題時要盡可能地做到簡化,即教師在正確闡述問題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讓語言通俗易懂,不過分渲染[9]。同時,在設置問題時也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是否可以被快速理解,反思提問是否得當,是否會存在歧義或重點的遺漏,再在課后反復打磨問題,使其具有啟發(fā)性、探索性和趣味性,使其在教學的使用中收獲更好的效果。
2.3.3設計層次
學習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問題的設置也應遵循這個規(guī)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心中要有框架結構或形成思維導圖,要預設學生的回答,豐富可能在問題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這樣在學生回答出預設的問題后可以適當?shù)亟o予追問或評價,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在預設范圍內,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在知識體系內進行引導,提升并鍛煉學生的思維,課后自己進行補充學習和反思。需要注意設疑導入時引導學生思考要有目的,而不是單純地任由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同時,層次的設計還需要兼顧到學生的層次,即學生的學習背景、興趣偏好、組成形式、掌握程度等等,簡單來說,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即面向全體學生。這要求教師不能僅僅針對部分同學進行提問,或只指定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提問,而應做到一視同仁,積極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回答持有不同的觀點時要有“包容”的心態(tài),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回答,對于不恰當?shù)挠^點進行積極的引導,多角度、多方式評價和鼓勵學生,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
任務反饋導入是指教師通過對學生上節(jié)課內容完成的作業(yè)或作品進行反饋,使學生產(chǎn)生對評價的期待,激發(fā)其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解決方案,系統(tǒng)地鞏固舊知識,進入新知識學習的過程。
信息技術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來說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實際的操作重要且不可替代。由于知識量較多、課時量較少、素材采集時間較長等因素,往往重要的操作過程和作品的制作會在課余或課外時間完成[10]。因此,用任務反饋導入不僅能夠快速地指出并解決前期的問題,方便教師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后期也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和知識拓展。在任務反饋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品采用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想要充分發(fā)揮任務反饋導入的作用,教師需注意以下幾點:
2.4.1課前完成作品的批閱
課前教師應認真仔細批閱學生的作品,即了解學生的作品完成情況并進行“批改”。這里的批改實質上是一種標注,將優(yōu)秀與問題作品加以區(qū)分,進而利于后續(xù)的作業(yè)評價和匯總。這里教師需要以等級(可采用不同的標注形式如文字標注、字母標注、符號標注、星星標注等)代替具體分數(shù),記錄優(yōu)秀的作品以及對應的學生,同時記錄問題作品并進行細致分析,匯總易錯點,從中挑選出問題最多的典型作品。需要注意在進行問題作品展示的時候最好抹去學生的姓名,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2.4.2評價先揚后抑
新課改強調,教師需要從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和方式多樣化、注重發(fā)展性評價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重視并發(fā)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fā)展功能。在信息技術課反饋導入時不免會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有對優(yōu)秀作品的表揚,也有對問題作品的分析探討,此時教師評價如采用“先揚后抑”的方式,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做到主體多元化、內容豐富化和發(fā)展性評價會有積極的效果,即先對學生作品、完成作業(yè)的態(tài)度、作業(yè)中的創(chuàng)新點等優(yōu)點進行肯定和表揚,并隨即展示優(yōu)秀的代表作品,再對學生作品中出現(xiàn)的不足給予指點和梳理總結,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出錯誤原因,此時可以相機展示抹去姓名的問題作品。先揚后抑的評價方式在日常教學評價中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的,在信息技術課堂導入中,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氣氛,還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4.3總結易錯點
教師對典型的問題進行展示,可以通過之前問題標注和匯總以多媒體或口頭表述等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如果條件允許使用多媒體的方式。如配合圖例或作品,或將易錯點在課前錄屏制作成微課等方式,如此直觀且快速地呈現(xiàn)易錯點,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加深印象,有助于以后避開類似問題。教師通過總結易錯點,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相應的拓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繼續(xù)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總結學生的易錯點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有針對性有實效的教學反思,幫助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調整重難點的設置,以及講解的方式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等,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5G萬物互聯(lián)”時代的來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凸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能,是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導入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師精妙的構思和高超的授課技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煉總結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導入設計需遵循的六條原則,提出了四種導入策略。由于筆者教學實踐時間短,加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較新的課程,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有限,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加強學習,腳踏實地,積極探索,不斷反思,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貢獻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