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提高“基礎”課教學親和力的路徑探究

2020-01-17 19:29:45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理論課基礎思想

趙 琳

(武昌首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必修課程。它主要從大學生即將面臨和最為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tǒng)領,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為抓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有關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論疑點和實際問題,提高識別和抵御錯誤思想、行為侵蝕的能力,確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強社會主義法治素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緊扣新時代發(fā)展脈搏,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方位和發(fā)展要求,傳承中國價值、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進程中不斷探究提高“基礎”課親和力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堅持需求與供給共贏

堅持需求與供給共贏是提高“基礎”課教學親和力的切入點。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促進教學生態(tài)健康發(fā)展,還原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同時根據(jù)授課群體的性別年齡、所學專業(yè)和課程期待等方面不同特點,著力調整教學內容、規(guī)劃教學方法和完善教學過程。

新時代大學生對“基礎”課課程需求日趨多元化,這對教學供給側改革發(fā)起嚴峻挑戰(zhàn)。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提高對象意識。教師需要作好“引路人”,著力實現(xiàn)從“怎么教”向“以教促學”的方式轉變,切實提高教學親和力,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課程需求。供給新時代大學生對“基礎課”的需求,首先要勇于改變該課程的刻板印象,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恢復“基礎”課源自世間百態(tài)和熱點新聞的原型,鞏固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發(fā)展路線,靈活安排授課內容促進課程常講常新,讓“基礎”課有滋有味入腦入心。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偏好習性。自2018年以來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共同成長的“00”后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眾群體,他們思想活躍、需求多元,具有鮮明的網(wǎng)絡時代特征。教育對象的變化發(fā)展和教育自身的錯綜復雜就決定了教師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項上下而求索的教育實踐工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殊需求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進行守正創(chuàng)新,不但要通過面對面交流、師生座談會等途徑,合理規(guī)劃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還要通過在線討論或問卷調查等渠道,查明弄清“網(wǎng)生代”的群體特質、興趣話題和課程期待。運用網(wǎng)絡背景打造即時互動性教學新模式,不斷豐富實時互動搶答、網(wǎng)絡視頻教學和仿真沙盤模型等教學元素,多措并舉提高教學效果多種形式拓展教學內容,利用課堂環(huán)境實現(xiàn)線上線下配合教學新形式,不斷完善分組合作學習、課堂知識競賽和時事要聞剖析等教學手段,使“基礎”課有益有趣抬頭入眼。找準需求做好供給,優(yōu)質“基礎課”既要陽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實現(xiàn)從板著面孔、端著態(tài)度到和風絮語、熱情洋溢的華麗轉變,滿足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發(fā)展需求和課程期待,促進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外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指南,增強學生學習“基礎”課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要增強自我意識。學生需要當好“主人翁”,激發(fā)自身學習興趣,逐步實現(xiàn)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態(tài)度轉變,積極發(fā)現(xiàn)需求、反映需求和解決需求,實現(xiàn)需求與供給平衡。通過鍛煉思維能力、同伴協(xié)作分析或尋求師長幫助得以解決需求的研究過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格,正確認清事物發(fā)展本質與客觀規(guī)律,領會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學理性,追求運用理論知識分析、理解和解決現(xiàn)實需求的有效性。

二、堅持問題與教學互融

堅持問題與教學互融是提高“基礎”課教學親和力的著力點。在新型的師生關系視域下,“基礎”課教學模式應告別傳統(tǒng)單一的教師講授轉為問題導向的互動教學,教師通過多元結合的教學內容設計,將解讀學生關切的熱門話題和糾正學生常犯的認知誤區(qū)作為主要抓手,幫助學生準確認識當前黨和國家所面臨政治經(jīng)濟局勢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現(xiàn)實社會所存在的特殊問題,增強學生明辨善惡是非的能力,加強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明確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歷史使命和民族擔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青春力量。

“基礎”課教學要發(fā)揮課堂教學的特殊優(yōu)勢,促進問題與教學互融共生,形成“教與學”與“研與討”協(xié)同發(fā)展,實現(xiàn)主客體自主需要與歸屬需要的滿足,切實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立足課堂,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課堂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陣地,認真地、熱情地、專業(yè)地回答學生的困惑疑點,就成為教師的分內工作。教師利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豐富教學思路,通過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深刻把握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yǎng),領悟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辯證關系,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特別是要通過問題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會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必然性,提高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體現(xiàn)高校開設“基礎”課的重要價值。實現(xiàn)問題與教學互融共進關鍵在教師,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強調,“好老師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xiàn)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盵2]教師要善于收集、梳理學生關注的時事要聞,尤其是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現(xiàn)實碰撞的社會話題,以更好的生長點吸引學生融入教學,立足深度剖析教材和把握學生興趣點的基礎,著力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教師通過分析提煉與理論加工,將空洞抽象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具體實在的現(xiàn)實問題,將解答問題作為教學切入點,將解答問題的過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才的途徑,形成針對性與系統(tǒng)性有機統(tǒng)一的“基礎”課教學。做好融合問題驅動教學,教師不僅要針對問題作出有理有據(jù)地解答辨析,也要把握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教學活動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討論和話題辯論等課堂教學,實現(xiàn)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即時交流,強化理解結論得來的過程。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向學生分享引薦優(yōu)秀理論成果,在理論分析中判斷問題性質、拓寬問題視域,進而增強理論知識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另一方面,新時代大學生要深入課堂,做教育教學的參與者。學生要依托課程背景主動留意時事要聞,形成知識和經(jīng)驗、理論和實際、課內和課外多元融合,通過師生互動、同伴交流和個人分享等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在傳遞信息中相互影響、在學習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課堂關系得以鞏固、知識學習得以深化。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利用問題導入教學,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獲取新知的主動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和思考時間,使學生逐漸由被動接受者向主動探究者轉變,形成主動的探究態(tài)度和扎實的學習能力,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習的發(fā)展歷程浸潤到課堂教學當中,發(fā)揮“研與討”教法夯實基礎知識和摩擦智慧火花的特殊優(yōu)勢,逐步形成高效課程探討,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存在感和課堂成就感。

三、堅持理論與實踐共存

堅持理論與實踐共存是提高“基礎”課教學親和力的關鍵點。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1]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導向無不滲透于學生的言談舉止和行為規(guī)范當中,只有不斷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相互融合,“基礎”課的理論獲得才能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使學生從被動的引導性學習逐步轉變?yōu)橹鲃拥淖园l(fā)性學習。

通過實踐教學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用生動鮮活地互動體驗幫助學生消化空洞抽象的書本知識,進而逐步提高對理論知識的認可度。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瘜W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盵3]只有重視“基礎”課實踐教學,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本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實現(xiàn)教育實踐載體多樣性。新時代“基礎”課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的理論滋養(yǎng)和精神訴求,還需要滿足他們全面發(fā)展的迫切需求,要求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實踐活動多樣性:一是積極發(fā)揮區(qū)位優(yōu)勢,豐富社會實踐形式,如參觀紅色景區(qū)、支援扶貧工作、體驗社會角色、制作問卷調查等實踐形式。通過有效落實教學目標,不斷延伸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論知識,實現(xiàn)主體性觀念指向性轉變,助力他們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二是大力開展文體活動,豐富校園實踐活動,如傳統(tǒng)文化耕讀、革命人物訪談、科技文體競賽、勤工助學項目等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并非是單純的實踐活動,而是學生的認知再生,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明了認知模糊邊緣,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助力他們知行合一、做實干家;三是深度優(yōu)化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實踐內容,如集體研讀馬列經(jīng)典、選擇話題組織辯論、模擬仿真情景再現(xiàn)、借助技術翻轉課堂等實踐內容。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助力他們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另一方面,探索教育實踐載體實效性。教師通過學生參與態(tài)度、體驗感受和實踐報告等信息反饋,調整實踐活動的主題內容和形式流程,逐步增強主題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理論引導實踐、實踐鞏固理論的理念,促進“基礎”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融合,組織學生參加課內外實踐,讓學生拓展基層視野、深入社會一線、挖掘紅色資源,不斷深化書本知識實現(xiàn)學以致用,運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理性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政治問題,引導學生在知行合一中向上向善,推動“基礎”課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

四、堅持顯性與隱性互動

堅持顯性與隱性互動是提高“基礎”課教學親和力的突破點。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基礎”課教育教學的兩種形式,二者目標一致、形式各異。顯性教育是旗幟鮮明、內容系統(tǒng)、組織嚴密的教學活動;隱性教育則是間接內隱、潛移默化、潤雨無聲的教學活動。所以說,聚焦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親和力,需要積極發(fā)揮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內在聯(lián)動作用。片面強調顯性教育,漠視隱性教育,難以實現(xiàn)顯性教育的預期效果;反之,過度關注隱性教育,抵觸顯性教育,容易喪失教育教學的根本導向。只有做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基礎”課的顯性優(yōu)勢。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的根本立場,堅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要求,理直氣壯地展開教育教學,充分發(fā)揮該課程的理論引領和價值導向的顯性作用。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針對性實效性,對準“五育并舉”體系中的短板弱項,保持定力、持續(xù)用力、精準發(fā)力?!盵4]“基礎”課要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利用充分的理論觀點著力回答部分學生深層次思想認識問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政治信仰,堅定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牢固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切實鞏固“四個意識”、確立“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幸福生活和高效工作,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智力支持?!盎A”課也要通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層見疊出的新興觀點,避免錯誤思潮帶來的不良影響,積極發(fā)揮課程的主導性作用,勇于在錯綜復雜的輿論質疑中發(fā)聲亮劍、表態(tài)發(fā)言?!盎A”課還要通過創(chuàng)新拓展教學方式方法,豐富有效教育途徑,開展主題鮮明的理論教育宣傳等活動,鼓勵學生要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上講堂、入人心。另一方面,不斷挖掘其他課程的隱性資源。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5]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關注教育實踐中的隱性因素,避免將消極思想行為植入課堂教學,積極運用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實現(xiàn)滲透性“基礎”課教育,進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其它課程教師也要遵循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做好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做到與“基礎”課同向發(fā)力、同步獲取教育教學經(jīng)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學校教職工還要深化構建“大思政”格局,深入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上好“基礎”課是少數(sh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職責。邀請校領導走進課堂、專業(yè)課教師深入課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豐富課堂,“基礎”課緊密聯(lián)系專業(yè)背景,專業(yè)課有效融入“基礎”課課程理論,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善于思考和自覺踐行。

猜你喜歡
理論課基礎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勞動保護(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學習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醫(yī)學院校基礎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云阳县| 连云港市| 江门市| 昭通市| 珲春市| 德惠市| 乌鲁木齐县| 满洲里市| 黔西| 长乐市| 佛坪县| 寻乌县| 渝北区| 林西县| 大同市| 长乐市| 石狮市| 德惠市| 吴桥县| 镇坪县| 江门市| 沁阳市| 平阴县| 佳木斯市| 来安县| 平顺县| 陆川县| 寿宁县| 昭苏县| 团风县| 嘉义县| 金山区| 饶平县| 仪征市| 凯里市| 呼伦贝尔市| 永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防城港市| 东明县|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