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商學院 孫曼源 李昕蓓 李雯 王馨玉 邢大偉(指導老師)
從西方現(xiàn)代稅收原則分析,公平包括橫向和縱向公平。在今年新個人所得稅改革中,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征稅,以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并對稅率級距進行了調整優(yōu)化,對納稅人取得的相同性質收入并入綜合所得征稅,適用一致的稅率、專項扣除標準、計稅方法,因此納稅人的稅負水平不會因而產生差異,體現(xiàn)了稅收的橫向公平。在此次改革中調整部分稅率級距,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負水平,將起征點上升至5000,對于高收入人群,影響不大,但是對于鄰近起征點的納稅人來說,大大減輕了他們稅收負擔,他們可能從需要繳納稅款變成不用繳納稅款,增加了他們可支配收入,縮小了居民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此次稅法改革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等六項附加扣除,符合量能負擔原則。對于取得相同收入的納稅人,由于其家庭單位存在差異,實際負擔不同。在個稅稅法中,提出專項附加扣除,把子女教育支出、贍養(yǎng)老人支出等納入費用扣除范圍。附加扣除考慮了納稅人的納稅人量能負擔,可以降低家庭負擔較重的納稅人的稅負,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運用專項附加扣除,實現(xiàn)根據稅收負擔能力調節(jié)納稅人稅負的目的,實現(xiàn)縱向公平。
稅收效率原則一方面要求提高稅收的經濟效率,使稅收對市場微觀活動的效率損害達到了最小化;另一方面是稅收的行政效率。當前我國正處于發(fā)展中國家階段,勞動者收入普遍不高,對工作偏好一般大于閑暇時間偏好。此次個稅稅率級距調整,勞動者閑暇時間成本增加,但是并不影響我國絕大多數(shù)勞動者,勞動者不會因此而減少工作時間,因此新個稅調整對于我國絕大多數(shù)勞動者影響不大,對我國經濟效率影響不大。但是隨著稅源分散,個稅稅率層級多,增加了應稅收入的判斷難度,影響了稅務局的判斷度,使得征管稅收效率降低。
新個稅法的實施增加了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個人購買能力,對居民的消費行為產生了一定影響。
(1)新個人所得稅對低收入者消費影響不大。
2019年的新個稅法將起征點由3500元提升至5000元,馮浩和馬夢崢(2019)發(fā)現(xiàn)隨著免征額的提高,低收入人群個稅減稅幅度較大,但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只是減少了幾十或者小幾百塊錢的稅款。大部分月收入在5000元出頭的人群甚至沒有感受到自己少繳納了稅款,還是同之前一樣正常消費,除去對新個稅法不了解的因素,工資變動幅度不大也是重要原因。
表1 2017—2019年上半年揚州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
此外,關于此次新個稅法的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彭進清和肖銀飛(2019)提出個稅扣減額度對居民消費意愿的影響有限,具有“門檻效應”,且“門檻值”為278元。當個稅扣減額度低于“門檻值”時,減稅額度與居民消費意愿負相關;當個稅扣減額度高于“門檻值”時,減稅額度與居民消費意愿正相關。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起征點以外的需要納稅的額度本已不高,因而他們真正享受到專項附加扣除帶來的扣減額度還不夠大,沒有達到“門檻值”,個稅扣減額度與其消費意愿負相關,因而在低收入者原有消費意愿的基礎上,新個稅法的施行并不會增加額外的消費意愿。
(2)新個人所得稅對中高收入者消費具有顯著影響。
新個稅法不僅提高了起征點,還拉大了稅率級距,再加上專項附加扣除,使得中高收入群體的納稅額度大幅降度。
假設某公司一名已婚員工月工資20000元,“三險一金”2000元,每月應還住房貸款5000元,有一女兒上初中,家中父母已超過60歲,并且有一個哥哥。在舊個稅法下,每月需繳納 (20000-3500-2000)×25%-1005=2620元個稅;在新個稅法下,該員工可以享受到住房貸款利息扣除(與配偶平攤)500元,子女教育扣除1000元,贍養(yǎng)老人扣除(與哥哥分攤)1000元,因此每月需繳納(20000-5000-2000-500-1000-1000)×10%-210=840元個稅,省下了1780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升了個人購買能力和消費主動性,優(yōu)化了個人消費結構。并且從國家統(tǒng)計局揚州調查數(shù)據顯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率降低的情形下,居民逐漸降低生活消費支出比重,并且將消費重心逐漸轉向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從生存消費向發(fā)展和享受消費轉變,消費結構優(yōu)化升級。
為了更加直觀地反映新個稅法對我國整體宏觀經濟的影響,我們要先將中國不同收入階段的就業(yè)人數(shù)大致確定,然后參照改革前后的個人所得稅繳納制度來計算我國總體的個人所得稅的變化程度,接著探究出個稅變化對我國整體消費的影響,并最終延展它至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起點呈現(xiàn)逐年降低的趨勢,而與此同時免征收額度也呈現(xiàn)逐年上漲趨勢。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將免征稅額度從頭劃定為5000元,同時將個人所得稅的肇端稅率控制在3%。處于這一額度區(qū)間的個人所得則免除征稅,而超過這一額度的所得則需依法繳納相應稅費。與此同時,個稅改革增多了一些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其中包括大病醫(yī)療、繼續(xù)教育、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贍養(yǎng)老人以及住房租金等支出。這一規(guī)定對于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群并未產生很大的影響,沒有增加低收入群體的稅負,也沒有給他們帶來一些優(yōu)惠。但大概呈現(xiàn)實際收入低的就業(yè)者最后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反而比實際收入高的就業(yè)者更大。若個人同時具有較高的實際收入和專項附加扣除成本,那么就會出現(xiàn)起征點高于應納稅額的現(xiàn)象;反之,當具有較低卻高于起征點的實際收入的個人,如果他們沒有專項附加扣除成本,那么最后的起征點可能仍低于應納稅額。因此,新個稅推行以后,中等收入群體稅前及稅后的整體收入情況受新個稅法政策的影響變動是比較大的。
在新個稅法中,收入處于3500~5000元區(qū)間的居民無需再繳納稅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也拉動了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而這一部分人,在國家消費群體中占比較大,是國家整體消費的主力軍之一。經調查發(fā)現(xiàn),在個稅改革前,年收入4.2萬元以內的就業(yè)人口才能免征個人所得稅,這部分人占比僅為12%左右。然而新個稅法頒布以后,收入在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以下的就業(yè)人員則占總體40%左右,這一部分人的年收入在6萬元以下。由此可見,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使得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比例增幅很大。
雖然從微觀上看,每一個個體獲得的收益并不大,但是這些收益乘上這一人口對應的基數(shù),對國家來說則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因此新個稅法開釋的稅收減免為這些人消費帶來的增長,必然會引起我國總體消費的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宏觀經濟的增長。
(1)提高個稅改革的惠民層級,在最近幾次的個稅改革中都相應的提高了免征額,今年改革將起征點從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
提高免征額舉動肯定對于減輕稅負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從提高免征額的本質上來講,這是基于考慮居民消費生活成本因素方面的一次擴大惠民層級舉動。一刀切劃好免征額誠然能夠使得一部分的人能夠享受到稅改的福利,然而更深層次的個人消費和生活因素還有進一步的改革空間,未來的改革也可以走向動態(tài)演化個人所得稅額征收,在充分考慮到消費稅、收入多樣化、以及物價指數(shù)建立科學的多層級免征額測算體系。
(2)后續(xù)改革應該考慮調整邊際稅率和稅率級距。
在稅制改革中,邊際稅率和稅率級距的調整是能夠最大幅度促進大部分居民收入增多和減稅降負的措施。從稅制的長期優(yōu)化來看,適當?shù)臄U大中層稅率額級距能夠穩(wěn)定中層階級的收入能力,從而極大地刺激這一部分人群的消費需求,是一個很好的積極型財政政策。今年改革的邊際稅率依然停留在45%,相比較許多的發(fā)達國家都是偏高的,這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高端人才的培養(yǎng),加大了我國整體稅負的壓力,不利于促進整體稅收的公平。
(3)運用大數(shù)據和共享技術促進政府各部門協(xié)作和征管模式的改進。
新政策中的六項專項扣除標志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模式邁進,這也給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其中所涉及到的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住房貸款等相關信息,需要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建立多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和相關業(yè)務的改革簡化。我國不斷發(fā)展的大數(shù)據技術也可以用于個稅改革的征管模式,征管的難度加大,大數(shù)據能夠使得信息傳遞和共享越發(fā)方便,也將有利于政府的征管水平提高和效率提升。
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七次修改標志著我國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向前進步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現(xiàn)代化稅制改革體系建立中的重要內容。與之前的每一次稅制改革一樣,每一次的個人所得稅制演化都是市場經濟不斷進步的必然制度選擇,是國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地步之后的全部勞動價值分配到“個人”身上的制度演變。而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進程也必將以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稅收公平、提高居民收益、以及緩解社會貧富差距為目標,堅持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公平正義原則,不斷改進政府稅收工作和管理模式,加強政府的多元宏觀調控,從而實現(xiàn)個人所得稅的惠民性質和社會調節(ji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