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質與礦產》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綜合性地學學術刊物(季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以報導地調科研成果為主要任務,促進學術和科技信息交流為目的。本刊欄目主要包括基礎地質、礦床地質、環(huán)境地質、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災害地質、生態(tài)地質、城市地質、農業(yè)地質、測試方法與技術、礦產品開發(fā)和利用,以及綜合評述和動態(tài)報導等。
1.來稿應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條理清晰、文字精煉。每篇論文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3~8個)、中國圖書類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以及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或基金資助、項目號,并提供聯系電話及E-mail地址。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4部分(300~500字),文摘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對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漢語拼音)、作者單位譯名、摘要全文(與中文摘要內容保持一致,也可更為詳盡)、關鍵詞。
3.文稿一般使用Microsoft Word 2007版軟件處理,不需要分兩欄排版,文稿篇幅(含圖表)原則上一般不超過12頁,最新成果報道和評論性文章原則上不超過3頁。文中量和單位一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文稿中外文及其有關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文種,上下左右角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的位置高低應區(qū)別明顯,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在第一次出現時注明。
4.文中圖表應有自明性,圖表名應附相應的英文名,附圖力求簡明清晰,線條均勻,圖中文字、符號必須寫清,并與正文一致。圖版中的照片要求像素清晰,層次分明,附表中的測試數據要注明測試者、手段、條件、精度及誤差范圍。
5.本刊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在文章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或協作成果,也在參考文獻中列出,著錄方式與正式出版文獻有所區(qū)別,見下文。
著錄格式:①期刊:作者(列出全部作者).文題.刊名,年,卷(期):起訖頁;②圖書:作者姓名.書名.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年.起訖頁;③成果報告:責任者(可只列主要責任者).文題.責任單位,年份。具體案例請參見我刊已發(fā)表論文。
1.所投稿件在收稿2個月內可得到文章是否被錄用的通知,在此期間作者不得再投他刊。
2.作者應限于對文章能負責并能解答有關問題者,文章的署名在投稿后不得隨意更改。
3.所投稿件如不符合本刊征稿要求者,編輯部將退還作者精簡修改后再行評審。本刊錄用稿件將存檔保存,未錄用稿件不再退還,請作者自留底稿。
4.本刊為紙質印刷版、光盤版出版模式,凡刊用的稿件,將同時編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fā)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該社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fā)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我刊上述聲明。
5.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對擬定稿件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上的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
6.來稿一經發(fā)表,贈送2本樣刊。
期刊網絡采編系統已部署完成,處于試用期,歡迎作者通過網絡投稿。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光谷大道69號武漢地質調查中心《華南地質與礦產》編輯部
郵政編碼:430205
聯系電話:027-81381863;027-81381904
E-mail:huanandizhi@163.com
網 址:http://hndz.whcgs.cn/ch/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