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竹,李佳,袁曉霞
(成都理工大學)
“公園城市”是全面體現(xiàn)新發(fā)展理念,以生態(tài)文明引領城市發(fā)展,以人民為中心,構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形成人、城、境、業(yè)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大美城市形態(tài)的城市發(fā)展新模式[1]。
為開辟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成都市明確提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城市規(guī)劃。規(guī)劃中指出,成都市將在未來構建全域公園體系,按照“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理念,構建由龍門山自然生態(tài)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和城市綠化環(huán)境組成的全域公園體系[1]。
排泄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最能引起人們舒適與否的直觀因素之一。而公共廁所作為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人的舒適度的同時,與公園整體形象密切相關。提升公園公共廁所美觀程度對提升公園整體形象,對打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在倡導“廁所革命”、建設“公園城市”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廁所的設計也不再局限于提升功能性服務能力,也需注重形象的提升。然而,目前公共廁所的形象設計缺少對地方歷史文化、公共環(huán)境、宗教習俗等地域特色的具體考量,缺乏對民眾審美需求的滿足。因此,探尋公共廁所的文化形象建設勢在必行。
成都市為四川省省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yè)發(fā)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2], 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剛剛榮升“新一線城市”,發(fā)展勢頭正猛,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城市形象建設尤為關鍵。而公共基礎建設中又以公共廁所建設作為關乎人們日常生活、影響重大的項目之一。
另外,城市各類公共場所中,公園綠地區(qū)是居民休閑娛樂、健身散步等放松活動進行的主要場所之一,對居民的城市印象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故城市公園中公共廁所的建設及其形象設計就變得較為突出了。
因此,筆者以成都市市區(qū)內公園環(huán)境中的公共廁所為研究對象,探尋該情景下公共廁所建設中形象設計與文化傳達的現(xiàn)狀及問題,為公共廁所形象優(yōu)化提供針對性依據。
作為成都市“公園城市”的打造重點,成都市市區(qū)內的各大公園場所在近幾年于數(shù)量、規(guī)模、質量上均有極大提升。而公園區(qū)域內的公共廁所建設亦穩(wěn)步跟進。通過對人民公園、浣花溪公園、青龍湖公園等典型的新老公園內的廁所進行抽樣式實地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
1)基礎建設與布局
在基礎方面,公園中公廁的空間布局、數(shù)量、內部尺度基本滿足需求,服務功能方面較為科學完善;
2)外觀形象設計
在形象設計上,除少部分公園條件受限,如占地面積極大的青龍湖公園,而較多使用“盒子”式的可移動廁所外,公園中的大多數(shù)公廁為契合公園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均有一定的仿古形式,比如傳統(tǒng)的青瓦、木構、粉墻等;然而,在形式上較為單一刻板,僅僅是簡單的外形模仿,給人千篇一律甚至略顯粗陋之感,在空間、造型、材質、光影上大多未有深入考慮;僅有較少量公共廁所對形象設計有了一定的細致考量,如青龍湖公園個別與公共服務休息區(qū)合并建立的廁所、浣花溪公園與百花潭公園這類地處市中心人流較大區(qū)的公園,不過仍有模板化建設所帶來的審美疲勞。
由此可知,成都市市區(qū)內公園公共廁所在建設上基本滿足市民的生理需求,符合有關規(guī)定,但在其形象設計方面還沒有較為完備的體現(xiàn),仍需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成都乃中國千年古都之一,歷史積淀深厚,歷史文化階段均有豐厚的產出,可借鑒之源泉極多。
在文化起始時期,成都地區(qū)就有著有別于中原文化的輝煌文明。最初的古蜀人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居住于此的寶墩人。其后,文化的沖突與交融形成了燦爛的三星堆文化,曾一度輻射至如今的湖北地區(qū)。三星堆與金沙文明所達到的高度令世人稱嘆,其大量而精美的出土祭祀禮器等亦震撼全球。
在三國時期,由于四川地區(qū)四面高峻天險的特殊盆地地形和豐饒的物產,吸引了劉備大軍的進駐以及建國,也促使川渝地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進一步融合與碰撞,推動了四川地區(qū)各方面文化的豐富與多向增殖。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流傳于世,而君臣合祀的武侯祠亦傳為佳話。
北宋時期,由于商貿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出入四川的天險阻隔,四川地區(qū)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質錢幣——交子,并發(fā)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其后,隨其流通的擴大,交子由最初的存款憑證逐漸發(fā)展為具備信用貨幣特征的真正貨幣。
在建筑方面,四川地區(qū)常有的木構民居形式是穿斗式建筑。穿斗式建筑,又名“串逗式”,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之一。正因其用料小、柱列密、整體性強的優(yōu)點,它在川渝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且與傳統(tǒng)的“木骨泥墻”形式結合,形成廣受普羅大眾歡迎的廉價易施造的民居形式。
其他地域特色還有明清及民國小瓦青磚建筑形式、千年鹽都自貢的燊海井、都江堰水利工程、藏羌等少數(shù)民族特色、大熊貓棲息地與繁殖基地等。
眾所周知,一個城市內的公共廁所多如牛毛,若是僅僅依照一個或少數(shù)幾個方式建造,則容易造成乏味感。因此,公共設施的建設應當秉持多元統(tǒng)一的設計思想,在多樣的設計元素中綜合考量,形變而神似,而不是有如千廁一面的“粗糙”處理,才能達到符合新時代城市格局的城市新形象和公共設施新風貌。同時,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也并非能一蹴而就的,且萬萬不可急于求成。
以傳統(tǒng)的穿斗式建筑形式為基礎,公園公共廁所的形象設計可提取出四川民居常有形式的簡化形式,向現(xiàn)代中國風方向發(fā)展。為保證采光和通風,基本理念為坡屋頂與墻體之間以柱支撐形成升起,并以玻璃和通風扇填充,在建筑形式和材料上呼應地方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嚴格仿古,而是以一定的抽象提取后向歷史文化致敬。
4.1.1 漢元素為主
作為古代極具儀式感的入口限定裝置,漢闕承載著獨特的歷史意義,且贏得了人們對它的難舍情懷。因此,以漢闕為元素既可以勾起人們的懷古情思,也十分契合成都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并能很好地迎合大眾深受傳統(tǒng)與影視熏陶而來的三國情。
故第一個設計思路即采用漢闕基礎處的內傾墻面,將建筑四角外凸后形成半嵌入式的闕樓形式,闕樓高于墻面形成升起。屋頂?shù)闹魑菝鏋橹虚g為平頂?shù)乃钠马?,四角的闕形做單獨小頂。屋面與墻面之間的高窗可封玻璃亦可全透。而立面材料可采用淺色系灰調仿大理石瓷磚,表面陰雕三國人物故事或三星堆紋飾,低調而不單調。整體風格的定位以沉靜古樸為基調,色調上不必做過多強調,主要突出簡潔的暗紋,給人以漢朝與三國的大氣以及面對歷史時的肅穆與追思。
4.1.2 穿斗民居為主
穿斗式的民居是四川民居的一大代表,在各地村鎮(zhèn)均有較廣泛的普及性和代表性。因此,以穿斗的結構形式為主題來設計公廁也很有地域性和辨識度,且在形式上平易近人。
所以,第二個設計思路即主要表現(xiàn)穿斗的結構特色,如檐下挑出結構和山墻面。墻面可直接采用白色防水蝕乳膠漆(膩子膏)以突出木柱(木片材包柱),而升起的空間以仿木結構的混凝土圓柱支撐,山墻處橫縱的柱子之間完全透空,使室內的人們不禁順著光線的來處追尋并觀注到穿斗的支撐方式。若是考慮到全透空間對冬夏人體舒適度的負面影響,可填充玻璃并以細竹為柵格均勻排布,以減弱玻璃的不協(xié)調性,同時形成不一樣的光影效果。
4.1.3 明清小青磚
青磚的深灰色材質特別能體現(xiàn)古樸而幽雅沉靜之美,因此頗受現(xiàn)今建筑師們的歡迎。同時,小青瓦的藝術堆疊效果優(yōu)良,在仿古街區(qū)等方面也時常出現(xiàn)。雖然青磚青瓦的使用隨燒磚技術的改良日益增多,淵源較長,但是其在中國各地均有或多或少的應用,地方性特色不強。不過,這一中國古代階段性特色在成都市一環(huán)內的老宅中使用較多,適當?shù)剡\用于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也有其根源性與貼合度。
因此,第三個設計思路即可結合現(xiàn)如今所制造的仿青磚貼面材料對外立面和局部內墻進行裝飾,且外立面的局部面磚可替換為同尺寸的小雕刻磚(形似漢畫像磚),簡潔地表現(xiàn)農耕、商貿、歷史故事等景觀,通過有意識的參差排列形成墻面的節(jié)奏感。而屋頂?shù)脑O計仍舊采用升起的想法。
顯然,公園公共廁所的建設在外立面和內部陳設的風格上是有明顯差異的。外部表達相對更偏大氣直白,而內部裝飾為兼顧功能陳設和清潔處理則較為含蓄收斂。在深入構建各個細節(jié)時,其具體的拿捏方式可從以下兩個案例中得出。
4.2.1 外部形象分析——青龍湖公園公廁
成都青龍湖濕地公園內的公共廁所分為永久性建筑和臨時性裝置。其中,永久性的廁所空間與接待廳、售賣區(qū)聯(lián)合建設,在材料使用和色彩搭配上簡潔大方,褐色方木構架與米色磚墻面在面向道路的主立面上取得了極佳的視覺效果,并與公園內廣闊的湖面和綠地和諧共融。由此可知,公廁的形象展示在外立面上更偏向于視覺上的感染力以及與外部環(huán)境共同構成的“名片”效應。
4.2.2 內部形象分析——百花潭公園公廁
百花潭公園的古典韻味更濃,廁所外部紅漆、白墻、木構、青磚瓦的搭配有著鮮明的明清時代特色,而在內部裝飾上,采用了白瓷磚墻面、黑色仿大理石洗手臺、淺芝麻灰暗紋地面磚,佐以深褐色木質窗欞和燈罩框,簡明低調地呼應整體風格并兼顧便于清潔的功能條件??梢姡诠矌@一特定功能下,其內部裝陳必然趨向去凹凸的簡化表達,但又正好符合現(xiàn)代中國風的大前提,從而可用平面構成的方式融入高度抽象化的國風韻味,一舉多得。
通過對成都市市區(qū)內公共廁所的現(xiàn)狀調研可知,成都市市內公廁在宏觀上的空間配置情況和微觀上的廁位尺度與男女比例等情況基本趨于合理,但在公廁的外形設計上大多有所欠缺。
結合當代設計手法進行現(xiàn)代仿古的設計構思,筆者提出新時期下公廁形象設計的基本路徑,在造型、紋理等多方面呼應過去、致敬傳統(tǒng),在滿足公廁通風采光等基本需求下,兼顧市民的審美情趣與心理需求,傳達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
本次探究所總結的設計思路不僅為城市公園中公共廁所的建設做出了新的階段性定位,也為城市規(guī)劃及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同時,為推進實現(xiàn)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滿足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而添上一塊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