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茂盛
(重慶市渝北區(qū)合和家園小學校 重慶渝北 401120)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我在這里長大》第3小節(jié)《我是家鄉(xiāng)小導游》,要求學生做一次導游,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孩子們十分熟悉,我們的家鄉(xiāng)龍興古鎮(zhèn),建場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國家級AAA景區(qū)。這對于孩子們介紹家鄉(xiāng)來說,是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如何向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講,思維顯得有些混亂。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去熟悉,熱愛家鄉(xiāng),進而向人們推崇家鄉(xiāng)呢?我是這樣為孩子們進行引導的。
我們學校離鎮(zhèn)街道還有兩公里遠,又是農(nóng)村學校,孩子們不一定都了解古鎮(zhèn)的歷史。于是,課前,布置孩子們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讓他們更多地了解龍興古鎮(zhèn)的有關事情。讓孩子們知道龍興之所以名為“龍”是因為明建文帝朱允炆曾在此地一小廟避難,而得名。同時,在以前,東西南北有五條青石板鋪就的古大道與周邊五大場鎮(zhèn)和四大自然風景區(qū)相連,古人謂之“五馬歸巢之寶地”,是一個典型的古巴渝小鎮(zhèn)游古鎮(zhèn)。 通過這些資料的收集,激發(fā)了解孩子們探求古鎮(zhèn)神秘的強烈欲望。
為了讓孩子們有更真實的感受,我設計好路線圖,讓孩子們從北門入口,踩著光滑的青石板,徜徉的在古鎮(zhèn)小街上。兩邊青磚黑瓦,雕梁畫棟立即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沿街觀賞了禹王廟、龍藏宮、華夏宗祠、劉家大院、明氏祠堂等古建筑群。在華夏宗祠,孩子們找到了自己的姓氏始祖塑像,拜讀了自己的姓氏流源、尋找到了自己的“根”源,還了解了一些歷史人物典故等。這遠遠比老師書本上的知識豐富得多。在仁里第一樓孩子們欣賞到了布局獨具特色的穿斗平房、彩繪雕刻,讓孩子們贊不絕口。在戲臺上,孩子們還聽了有巴渝文化特色的川劇、評書等。在文化廣場,同學們還欣賞到了《二十四孝圖》。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他們留戀忘返。當讀到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每晚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時,驚嘆不已。當讀到晉朝吳猛八歲時因家中無錢買蚊帳,他赤身坐在父親為父驅(qū)蚊,同時讓蚊叮咬自己,以人體喂蚊,使其吸飽后不去叮咬父親時,同學們連首稱贊。他們對董永的《賣身葬父》,郯子《的鹿乳奉親》,劉恒的《親嘗湯藥》的事跡感動得五體投地。課堂上,我又讓孩子們講敘身邊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進一步傳承了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
隨著民國街的修建,馮小剛執(zhí)導、重慶電影集團首部投資的影片《一九四二》以該街道作為重要取景地,民國街名氣越來越旺。民國街工程重現(xiàn)了民國時期重慶的著名建筑和景致,老建筑以灰色、黑色色調(diào)為主,房屋形態(tài)包括民國時期的有解放碑,朝天門、國泰戲院、新華日報銀行、商鋪、客棧等公務機關和部分民居。置身民國街,仿佛“穿越”到了民國,歷史的建筑,悠久的文化,展現(xiàn)的是民國時期的一些特色和當時的名族文化,龍興鎮(zhèn)的名氣越來越大,孩子們也為家長的崛起自豪。我讓每個孩子都走進民國街,了解景點門票,換上特色服裝,“穿越”一把,看看四周的景點特色,取景拍照,為介紹此景地作好了充分準備。
家鄉(xiāng)不僅有看的,更有吃的。在古鎮(zhèn),孩子們在三井巷親自打水品嘗到了井水的甘甜。逛老街時品味了家鄉(xiāng)豐富的特產(chǎn)如龍筋豆干、婆婆嘴豆干、巧妹子鳳爪等風味小吃。品嘗了老街蔡氏家族傳承下來的涼糕,還讓孩子們了解龍興鎮(zhèn)的特色食品——陰米,讓他們向商販打聽陰米的制作過程,銷售情況。
不足公里的老街,許多孩子游了幾個小時。民國街,有的孩子去了好幾次,尋找素材,通過本次游覽,讓同學們更增加對家鄉(xiāng)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無窮的魅麗。課堂,孩子們用或華麗的,或樸實的語言形容家鄉(xiāng)、贊美家鄉(xiāng)。有的同學稱贊道:我的家鄉(xiāng)真是美不勝收,有美景看,有特產(chǎn)吃,真是好極了。有的稱道:在書上或在電視上認識了許多著名的風景區(qū),沒想到最美麗的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原來美就在我的腳下,美就是我的身邊。
家鄉(xiāng)與我們朝夕相伴,我們不僅要熱愛它,更要向世人推舉它,讓更多的游客到家鄉(xiāng)來參觀、旅游。利用課件,孩子們展示了記錄下來的一張張的古鎮(zhèn)照片。一張張熟悉的風景立即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一個個精美的畫面浮現(xiàn)在他們的腦海里。于是,孩子們?nèi)?、五幾個七嘴八舌討論開來,不斷介紹家鄉(xiāng)的美景。隨后,我選取了幾個代表來當導游。其中一個同學介紹道: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的小導游,下面我將帶領大家到古老的龍興鎮(zhèn)去細細游賞。過了北龍門,就來到了古鎮(zhèn),你會發(fā)現(xiàn)街道全是由一塊塊青石鋪成的,沿街而行,眼前就是宏偉的仁里第一樓,它是龍興最精美的建筑,他始建于是1403年。在這里,曾拍攝了《為你等待》《敢死隊》《肉中刺》等多部影視劇片。另一位小導游介紹到;朋友們,我們龍興人民善良、勤勞,智慧超群,他們修建了許多宗教信仰圣地。有信仰道教的龍藏宮,有信仰基督教的福音堂,有信仰佛教的龍興寺。你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位于佛教圣地的龍興寺,這里的門洞上有黃色金字的大匾,刻著“和乾坤”四個字。有的同學介紹到:龍興古鎮(zhèn),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里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古老的歷史文化。走進古鎮(zhèn),有著濃濃的古香古色的韻味。 這里有雄偉壯觀的龍興華夏宗祠,讓你追根朔源,找到自己姓氏的來歷;還有重慶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規(guī)模較大的大地主劉登吉的住宅——劉家大院;道教信徒活動中心——龍藏宮;佛教觀光朝圣之地——龍興寺。
隨著兩江新區(qū)的成立,龍興四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各大樓盤強勢入駐,將龍興鎮(zhèn)逐步推向了都市化,濱江路將河岸打造得如夢似幻,輕軌直達家門,兩江新區(qū)國際足球場動工儀式正式啟動……龍興鎮(zhèn)日新月異。孩子們激情四射,用語言暢想著未來,用繪畫描繪著藍圖,相信龍興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作為龍興鎮(zhèn)的孩子,他們出生在這里,生活在這里,將來還會在這里發(fā)展,通過此課,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們更加熱愛家鄉(xiāng),為身為龍興人無比驕傲。當然,更寄托著我對他們希望將這里變得更美好的心愿。作為一名品德教師,這難道不是最高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教學境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