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腹直肌分離研究進展

2020-01-09 05:10:36朱望愛王樂丹胡越
浙江醫(yī)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腹壁腹部康復

朱望愛 王樂丹 胡越

腹直肌是前腹壁的一對束狀肌肉,起于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前面,止于恥骨聯(lián)合,構成前腹壁的一部分,具有支持和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穩(wěn)定的作用。目前普遍認為當兩側腹直肌沿著腹白線距離不斷擴大和分離,超過2.0cm時稱為腹直肌分離[1-2]。也有一些文獻認為兩側腹直肌內側緣間的垂直距離超過2指寬度為腹直肌分離,且介于2~3指為輕度,3~4指為中度,>4指為重度[3]。腹直肌分離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問題,如腹部不適、腰背部疼痛、臟器脫垂等[4],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腹直肌分離已逐漸引起臨床醫(yī)師及患者的重視,但關于腹直肌分離的研究方向較多,研究結果也不一致。本文就腹直肌分離的病因、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病因

1.1 妊娠相關 妊娠期女性由于受體內孕激素水平的影響,組織結構彈性發(fā)生了改變;加上孕期不斷增大的子宮,使腹壁肌肉擴張拉伸,特別是對腹白線兩側的腹直肌影響較大,導致腹直肌向兩側分離,腹部肌肉收縮力量也逐漸變得薄弱[5],從而容易引發(fā)腹直肌分離。研究表明,巨大兒、雙胎妊娠、羊水過多或者多次分娩的產婦腹直肌分離發(fā)生率更高[6],也側面驗證了隨著子宮的增大,腹直肌被過度拉伸,腹直肌分離更易發(fā)生。Liaw等[7]研究證實產后的腹直肌分離患者分離最寬處位于臍下,這可能與腹壁承受腹腔內的壓力大小及持續(xù)時間有關,因為在妊娠20周以后子宮才達到臍以上,臍下區(qū)域承受的壓力更大、更久,故其下腹部的肌肉力量也是最為薄弱,更易發(fā)生腹直肌分離。

1.2 肥胖、糖尿病 Kanters等[8]統(tǒng)計了299例開放性疝氣患者,發(fā)現(xiàn)肥胖、難以控制的糖尿病會影響腹壁肌肉的重塑,從而導致腹壁力量減弱,更容易出現(xiàn)腹直肌分離。

1.3 其他未明確因素 少數(shù)文獻報道腹直肌分離與膠原蛋白的新陳代謝失調有關,且引起的腹直肌分離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腹主動脈瘤[9-10];也有報道描述和腹直肌分離相關的常染色體顯性表達有關,有可能有單獨的表達通路來調控肌肉筋膜的形成[11]。

2 診斷方法

腹直肌分離的診斷方法較多,臨床上常見的測量方式有臨床測量和影像成像技術測量,前者常用的有指寬測量、卷尺測量、卡尺測量,后者常用的有B超、CT、MRI。

2.1 臨床測量 指寬測量是患者采用仰臥的姿勢,兩側膝蓋彎曲90°,腳掌平放在床面上,手臂放在身體旁邊,檢查者將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同時囑患者頭部及肩部稍抬離床面,感覺到兩側腹肌向腹肌中間擠壓手指,根據腹肌中間能插入的手指數(shù)目,來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卷尺測量和卡尺測量分別通過卷尺和卡尺來測量患者在仰臥起身時兩側腹直肌內側緣之間的垂直距離。以上3種方法均需重復測量3次,并依次檢查臍周、臍下、臍上3個區(qū)域,這3個位置中,取肌肉間隙最遠的距離[12]。這些方法廉價、方便,可以快速獲取數(shù)據,目前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13]。研究證實臨床測量的準確性很高,Gunnarsson等[12]對57例腹直肌分離患者進行術前臨床測量和術中測量腹直肌寬度,比較發(fā)現(xiàn)臨床測量數(shù)值和術中測量值基本吻合。Barbosa等[14]也分別應用指寬測量+卡尺測量法和B超檢測法對產后72h內的106例產婦進行腹直肌分離數(shù)值的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兩者一致性很高。

2.2 影像成像技術測量 B超測量時患者采用仰臥的姿勢,將超聲探頭的長徑垂直于腹白線橫向放置在腹部,在患者呼氣末分別測量臍中心、臍中心以上2cm及臍中心以下2cm 3個位置的兩側腹直肌內側緣間距離,可以精確地讀出腹直肌分離的數(shù)值[14-16]。在臨床中有較多學者推薦使用,特別對于腹部肥胖患者,可以獲得更精準的數(shù)據。但是因為采購設備的花費高和利用度不高,且想要獲取高清晰度和準確度的圖像需要經過專業(yè)的培訓和考核,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會有所限制,無法廣泛普及。另外目前在臨床中也有人選擇MRI和CT檢查作為診斷腹直肌分離的方法,但是在臨床應用中對每例患者進行MRI和CT檢查其實是不實際的,一方面是費用過于昂貴,另一方面是CT檢查需將患者暴露于射線下,而且要做多次的測量和隨訪,并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谏鲜龅姆N種因素,MRI和CT檢查并不推薦作為腹直肌分離診斷的常用方法[12,17]。

3 治療方案

3.1 健康飲食和運動鍛煉 健康飲食和運動鍛煉是值得被推薦的康復方式[18]。Benjamin等[19]對腹肌鍛煉等非手術治療方法治療腹直肌分離的療效進行Meta分析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產前或產后進行腹部核心肌群鍛煉,可降低腹直肌分離發(fā)生率。鍛煉方式主要為腹部核心力量的加強,例如平板支撐、站姿收腹、跪姿伸腿、跪姿收腹、仰臥抬腿、仰臥蹬腿等[20]。通過腹部鍛煉可以訓練到腹部的每塊肌肉,特別是可以訓練到腹橫肌,由于腹橫肌、腹直肌、腹白線之間有筋膜緊密連接,因此腹橫機的收縮可以將兩側的腹直肌拉拽到一起,減少腹直肌分離,增加腹部力量[21]。盡管運動可以使腹直肌距離縮短達到輕度到中度的效果,但是將其作為獨立的方法來治療腹直肌分離還是沒有很充足的證據來證明。

3.2 仿生物電刺激治療 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是應用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神經肌肉收縮的一種治療方法。國內有學者通過電刺激產后42d婦女觀察其腹直肌分離情況,發(fā)現(xiàn)經治療后兩側腹直肌分離距離明顯減小[6]。這可能是因為仿生物電刺激影響運動皮質興奮性[22],激活更多的Ⅱ類神經纖維,使得更多肌纖維參與肌肉收縮,進而使肌肉力量變得更強大[23]。國外也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仿生物電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縮與同等強度下的單純肌肉鍛煉相比可以激活更多的Ⅱ類肌纖維[24]。這種方法安全,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3.3 手術治療 包括腹壁重建術[25]、腹白線折疊術[26]、網片修補術(又稱古典式腹直肌修復)[27]以及近年來發(fā)展較快的內鏡或腹腔鏡下腹直肌修補術(包括腹直肌鞘的折疊和人工合成網片的加固)[28]。有學者通過隨訪腹腔鏡下腹直肌修補術后患者1年,證實兩側腹直肌間分離的平均距離有明顯縮短[29]。但是手術治療后的并發(fā)癥不容忽視,如創(chuàng)口感染、網片暴露、神經損傷、血腫、皮膚壞死、外形輪廓異常甚至內臟損傷[30]。Emanuelsson等[31]對57例患者分別行腹直肌鞘折疊縫合術和肌后放置人工生物材料合成網片治療,術后隨訪發(fā)現(xiàn)患者創(chuàng)口感染的發(fā)生率達24.5%,其中前者占8.8%,后者占15.8%。Bellido Luque等[29]也對腹腔鏡下修補腹直肌分離所帶來的并發(fā)癥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術后血腫形成的比例較高,發(fā)生率約23%。另外有學者隨訪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腹直肌分離復發(fā)率可能高達40%[32-33]。因此,手術治療前需要權衡利弊,慎重選擇。

3.4 增生療法 增生療法是通過在患病部位直接注射少量增生液,促進組織生長因子的分泌,促使細胞和組織的增生的一種方法[34]。早在一百多年前增生療法就已經被骨科醫(yī)生應用于治療肌肉骨骼相關疾病中[35-36],如繼發(fā)于關節(jié)不穩(wěn)定、韌帶和肌腱松弛、萎縮及變性的慢性關節(jié)炎、肌腱炎和韌帶炎等。增生液有多種類型,較為常用的是將50%的葡萄糖溶液以0.9%氯化鈉溶液或者局麻藥稀釋呈12.5%~15%的葡萄糖溶液。Strauchman等[37]報道了1例使用增生療法有效治療腹直肌分離的案例,他們通過向腹直肌多點注射增生溶液(由6ml 50%葡萄糖、3ml 1%利多卡因和1ml 1 000mcg/ml甲鈷胺組成的混合物),每2周注射一次,共注射7次,發(fā)現(xiàn)腹直肌分離從2.9cm減少至0.5cm。這個突破為腹直肌分離治療開啟了新方向,有待將來進一步研究。

4 小結

綜上所述,腹直肌分離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特別是在產后女性中,而且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問題,反應較多的是腰背部疼痛、下腹部不適等。在病因方面,引起腹直肌分離的主要原因和妊娠相關,包括妊娠后子宮不斷變大導致腹腔內壓力逐漸增加,激素作用下腹部肌肉逐漸松弛。另外也和一些代謝性疾病、先天性腹壁發(fā)育障礙有關。因此針對病因可以在臨床中進行廣泛的科普,比如控制飲食、體重,這樣才能更好地預防腹直肌分離的發(fā)生。在診斷方法上,臨床測量較影像成像技術測量有更廣的發(fā)展空間,因為通過影像成像技術測量需要昂貴的儀器和專業(yè)人員,相比較而言,臨床測量更方便、快捷、廉價。在治療方面,對于輕中度腹直肌分離患者,康復鍛煉可以改善腰背疼痛,提高肌肉緊張度及保持平衡,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學者提出反對的聲音,覺得康復鍛煉并不能改善腹直肌分離情況,這可能與患者康復鍛煉方式不正確,無法使腹部肌群得到充分全面的鍛煉有關,或者與患者依從性較差,無法按時按量完成鍛煉,訓練強度不足等相關[20]。這需要通過在臨床中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來改善。另外普遍認為仿生物電刺激治療與單純康復鍛煉相結合進行腹直肌康復鍛煉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腹直肌分離,目前推廣最為廣泛。與非手術治療相比,手術治療腹直肌分離療效可能更確切,但因存在手術并發(fā)癥的問題,需謹慎選擇,一般推薦重度腹直肌分離患者在進行非手術治療后仍存在較明顯的腹直肌分離再考慮實施。最后目前較為少見的增生療法也有學者已經開始嘗試應用,但是其安全性和療效仍需要更多的臨床實踐去證明。

猜你喜歡
腹壁腹部康復
腹部創(chuàng)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魚刺致不典型小腸腹壁瘺并膿腫形成1例
Gardner綜合征的腹部CT表現(xiàn)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第九屆全國疝和腹壁外科學術大會”通知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腹部超聲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分析
再次剖宮產腹壁橫縱切口150例分析
康復治療對周圍神經修復再生的作用
平泉县| 昌都县| 四川省| 广南县| 威远县| 衡阳县| 屏东市| 大新县| 临西县| 龙井市| 阿城市| 武鸣县| 长武县| 界首市| 冕宁县| 两当县| 双辽市| 成武县| 永春县| 额尔古纳市| 铁岭县| 荣成市| 玉环县| 广德县| 油尖旺区| 隆子县| 五莲县| 淮南市| 馆陶县| 全南县| 宽城| 乌海市| 华亭县| 桑日县| 临猗县| 南平市| 高州市| 武穴市| 西峡县| 大方县|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