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松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那你聽說過歷史上另一位女性領導者——遼國的蕭太后嗎?
在評書或者某些講述楊家將故事的影視劇中,往往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橋段:有一位厲害的女性領導者,在兩軍對戰(zhàn)中,派人擺下天門陣,陣內又設108個陣,讓大宋的官兵吃盡了苦頭,許多將士都命喪陣中,這位領導者就是遼國的蕭太后。她屢次違背誓約,對大宋發(fā)動一次又一次戰(zhàn)爭,企圖撈取更多的好處。盡管大宋一次次挫敗遼國的進攻,但楊家許多杰出男兒都死于她的陰謀詭計,她是楊家不共戴天的仇人。最終“邪不壓正”,蕭太后還是敗在了楊家將的手里,灰溜溜地退回了北方。
杰出的政治家
然而翻開史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并不是楊家將故事里的反面人物。蕭太后本名叫蕭綽,小名叫燕燕,是遼國第五位皇帝遼景宗的皇后。遼景宗自幼體弱多病,因此常常把朝政交給蕭綽打理。別看蕭綽有“燕燕”這樣可愛的小名,她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狠角色,治理國家一點兒也不含糊。982年,遼景宗駕崩,他年僅12歲的兒子耶律隆緒即位,也就是后來的遼圣宗。就這樣,蕭綽成了蕭太后,輔佐兒子治國理事。在她的治理下,遼國逐步走向了強盛。
遼圣宗即位后,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子幼母弱之機,于986年對遼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此次北伐,大宋集中了曹彬、潘美、楊業(yè)等名將,大有要滅了遼國的勢頭。此時的遼國,內部政局不穩(wěn),外有強敵壓境,可謂內憂外患。但是蕭太后知人善任,大膽起用年輕的將領,甚至親自帶兵打仗,不僅穩(wěn)定了國內的局勢,而且還擊敗了大宋的軍隊,俘虜了名將楊業(yè)。
大敗宋軍之后,遼國一改被動的局面,頻頻向大宋主動出擊,宋軍連連失利。1004年,在宋真宗御駕親征的鼓舞下,宋軍在河北的澶(chán)州城下大敗遼軍,遼軍統(tǒng)帥斃命。
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戰(zhàn)爭,宋遼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種情況下,蕭太后提出與大宋簽訂和解協(xié)議,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宋、遼成為兄弟之國,雙方互派使節(jié),揭開了兩國關系的新篇章,“澶淵之盟”為宋、遼邊境的軍民換來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為什么故事中的蕭太后總是反面人物
“澶淵之盟”的簽訂,盡管雙方都獲益,但對于大宋的土大夫階層來說,卻是“城下之盟”(指在敵方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服的和約),是恥辱。在宋代一本叫作《乘軺(yáo)錄》的書中,作者路振編造故事丑化和詆毀蕭太后,以表達對“城下之盟”的憤怒。于是《乘軺錄》成了宋人丑化、詆毀蕭太后的典型著作,被后世廣泛引用。而在民間,為了突出楊家將抵御外敵的精神,人們就拿遼人當反派來講故事,蕭太后自然就成為反面人物的代表了。
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在參與朝政的近40年中,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實行了一系列強國利民的政策,鞏固了遼國的統(tǒng)治,對遼國的中興和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做出過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