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剛
(江蘇泗陽雙語實驗學校 江蘇宿遷 223700)
“1+N”中的“1”指“基本字”,即一年級要求“會寫”的且結構上有一定特殊性、又對寫好其他字具有指導意義的獨體字?!癗”指與“1”相關聯(lián)的字,分別為同類字(結構上與基本字極為相近或相似的獨體字或合體字)、延伸字(字形上與基本字有較大差別,但包含了基本字的構字部件)、合體字(以基本字或同類字作為構字部件,或在字形上與基本字有一定關聯(lián)性的合體字)。而聯(lián)寫指的是扎實指導基本字的構字規(guī)律與書寫要領,學生集中力量寫好基本字,借以幫助學生觸類旁通,寫好一類字。
俗話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谛W語文低段寫字教學中,為了使“1+N”聯(lián)寫教學取得顯著成效,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1]。小學低年齡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寫字教學也是該年齡段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小學生寫字的過程是動作技能形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寫字教學過程中,可通過“1+N”聯(lián)寫教學模式,以教師引導為基礎,先對要寫的字進行全面分析,完成全面分析后進行臨寫,引導學生將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落實到位。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日月明》的教學,由于該內容涉及的生字為識字并會寫字。教師先帶領學生進行內容閱讀,之后對明、鮮、塵、尖四個生字進行全面分析,如明,在之前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對日、月的書寫,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1+N”聯(lián)寫教學,讓學生知道日+月便可以組成新的字“明”;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臨寫,并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主動觀察的習慣,掌握對明、鮮、塵、尖的正確書寫。
兒童的識字、寫字過程與知覺的選擇性、整體性和理解性密切相關。依據知覺的選擇性,教師在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時要借助多媒體等手段,用顏色、大小、變化等方式突出新學習的字和重點;針對知覺的整體性,兒童在了解一些漢字知識后,就能把互相獨立的筆畫看成為一個整體部件,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對新字進行筆畫拆分,加深學生對新學字的理解;對于知覺的理解性,兒童隨著自己對漢字知識的不斷了解和深化,通過己有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獲得新的認知,為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將需要掌握的新學字與相似的已掌握的字進行對比學習,既可以對舊知識進行鞏固,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日月水火》中“田”的“1+N”聯(lián)動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田地圖片與田的形象字,以便突出新學習的字與重點;其次,學生在對“田”字認識之后,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田”字的拆分筆畫,使學生建立“田”字的整體構成;最后,教師以“口”“日”與“田”進行對比,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痹谛W語文低段寫字教學中關于“1+N”聯(lián)寫教學的開展,一定要建立以人為本、以評價內容全面性和評價方式多樣化、情感化為基本特征的寫字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能夠在寬松活潑、催人向上的良好評價大環(huán)境中,練好字、做好人,從而讓他們掌握基本規(guī)范的寫字技能,養(yǎng)成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品質?;诖?,針對小學低年齡段學生開展的關于語文寫字教學中的“1+N”聯(lián)動教學,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寫字結果進行正確、客觀、鼓勵的評價,以便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改正,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春夏秋冬》中關于“春”字的“1+N”聯(lián)動教學,在學生認識與掌握“春”字寫字技巧之后,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寫字結果進行正確、客觀、鼓勵的評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低段“1+N”聯(lián)寫教學的實踐,通過以“1”(基本字)為母體,深刻理解基本字的構字規(guī)律與書寫要領,集中力量寫好基本字,借以幫助學生觸類旁通,寫好一類字“N”的寫字教學,能克服寫字教學中逐字繁瑣指導、平均用力而給學生帶來的寫字量大、寫字負擔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