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雷
(江蘇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 江蘇泰州 225700)
目前,為了讓中學生的物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老師就要注重改革的大背景,運用新的方法與理念代入教學過程中。物理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中的內(nèi)容,還要掌握物理實驗的相關內(nèi)容。在初中階段,實驗的內(nèi)容相對簡單,老師要利用新的模式進行引導,提高中學生對物理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實驗教學更加高效。本文分析了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轉(zhuǎn)變,旨在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1]。
在當今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就需要老師明確改革的意義,進行相應的教育完善。但在實際的實驗課堂中,老師對物理實驗教學的認知還不足,只是要求學生做題,運用題海戰(zhàn)術進行物理教學。學生的學習只局限于考試,養(yǎng)成了慣性思維,不利于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一些學校運用的實驗設備比較老舊,會導致實驗數(shù)據(jù)不準確,這就無法體現(xiàn)科學的嚴謹,也難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
物理學科的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邏輯性思維能力。物理課程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還要養(yǎng)成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但在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中,教學內(nèi)容比較單一,在課上的學習也只是按照一貫的模式進行,教師往往不重視實驗學習。部分學校的老師在課堂上只針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未能有效開展實驗教學,在實驗課堂中忽略了動手的重要性,這也就會導致學生不重視對物理實驗的學習。
在當今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的實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老師就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在物理實驗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明確實驗對物理的意義,老師就要針對中學生的特點,使實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實驗要求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這樣的過程有利于讓學生發(fā)現(xiàn)物理形象生動的特點,提高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實驗本身就能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明確物理學習的意義。老師要明確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為基礎,通過實驗過程展示課本中描述的現(xiàn)象,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的物理實驗水平在有趣的模式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例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實驗的教學中,為了完善課堂體驗,增強學生的興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實驗課中,老師就要以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作為引入。先將學生分組,讓他們親自感受每個實驗器材。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老師要注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在示范之后讓他們自己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要注意觀察每位學生的操作,指出其中有錯誤的部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成像的相關操作,從而增強他們對凸透鏡成像的理解。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為了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老師就要根據(jù)課改的要求,將之與物理實驗教學相結合,豐富學生對物理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物理實驗開設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他們在實驗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老師就要充分明確實驗教學的重點,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滲透,逐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實驗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老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引出實驗的重點,讓他們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老師在一旁輔助,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幫助他們自主探究,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2]。
例如,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理解”這部分實驗內(nèi)容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對實驗的參與度,老師就要注重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實驗課上,老師可以在示范之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讓小車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最終得出若小車沒有阻力將會一直運動下去這樣的結論。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使其形成更好的課堂體驗。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物理實驗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重視起來,轉(zhuǎn)變以往的教學不足,針對中學生的能力進行分析,并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符合學生的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完善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物理能力,促進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教學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