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皓天
摘要:所謂翻譯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從語言A到語言B的轉(zhuǎn)換,而是通過譯者的翻譯行為使B語言讀者與A語言作者之間架起一座時空橋梁,使不同時空的讀者在閱讀作者某一首詩歌時腦海中所形成的形象或概念與作者寫詩時腦海中的形象或概念是一致的,或至少是相似的,從而產(chǎn)生跨時空的共鳴。本文以英譯版李白詩為例介紹利用厚翻譯新模式(是一種由中外文學家、中外譯者、中外藝術(shù)家等多方參與的厚翻譯模式,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更加細致的原文語境和文化環(huán)境,為非漢語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意境提供方便)英譯李白的詩,讓讀者更加貼切地了解李白詩的語境、意境;以期對解決我國文學作品對外翻譯、交流、宣傳時減少翻譯歧義。
關(guān)鍵詞:厚翻譯新模式;唐詩;翻譯歧義
中圖分類號:H313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5-0035-06
0引言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一般來說,從漢代(公元前202—220年)開始,中國詩歌的意義逐漸固定下來,詩歌結(jié)構(gòu)日漸統(tǒng)一和完善。唐詩分為三個時期,即早期、輝煌和晚期,對應(yīng)著成長、鼎盛和衰微的特點。李白(公元701—762年)正好處于唐詩的鼎盛時期,李白和好友杜甫是公認的唐代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李白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異想天開且具有強烈的畫面感,這也是唐詩輝煌時期的象征之一。英國漢學家霍理斯認為:“想象力開始更自由地發(fā)揮作用,語言更容易出現(xiàn)更多的音樂流動,仿佛對藝術(shù)的需求作出反應(yīng)?!痹诓惶私庵袊奈鞣饺酥?,“唐詩”和“李白”幾乎是可以互換的。李白是唐詩乃至中國文學的象征,作為中國文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有必要向世界介紹李白的詩歌。向世界介紹李白的詩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翻譯[1]。
本文選取北京大學許淵沖教授翻譯的《唐詩三百首》作為主要文獻。許教授從事文學翻譯60多年,擅長翻譯中國古詩的漢譯英與漢譯法,他的譯作包括《詩經(jīng)》《李白詩選集》《包法利夫人》和《追憶似水年華》;他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中國詩歌翻譯的最高水平。此外,許教授對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有著深刻的研究,這是他較之非漢語母語譯者更大的文化優(yōu)勢。
目前,唐詩(或更廣意義上的中國文學)的翻譯仍然面臨著巨大困難。在語言層面,唐詩的翻譯涉及到從古漢語到現(xiàn)代漢語的翻譯和從現(xiàn)代漢語到外語的翻譯兩大障礙。關(guān)于古代到現(xiàn)代漢語的翻譯: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語言與當代中國人有很大不同,這必然導致當代中國譯者和文學研究者在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場景和對象時出現(xiàn)錯誤或爭議;此外,古代漢語不是現(xiàn)代漢語的附屬物,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是兩個獨立但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系統(tǒng)。關(guān)于現(xiàn)代漢語到外語的翻譯,首先,與許多西方語言相比,漢語不受各種語法細節(jié)的困擾,如:詞性變化、數(shù)字、性別和時態(tài)。因此,在譯者能夠完整、正確地理解詩歌意思的前提下,唐詩和英譯唐詩中每一行的字數(shù)、押韻和節(jié)奏的不對稱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李白的許多詩歌(尤其是醉酒時寫的詩歌),其語言具有極大的音韻美和視覺沖擊力:短音節(jié)和排比在聽覺和視覺上震撼力十足,這是李白之前的文學沒有涉及到的。李白所描繪的意象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的特征:呈現(xiàn)出瑰麗的視覺效果,就像印象派畫家一樣,他隨意地在畫布上涂上大塊的顏色。在文化層面,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將文化分為生態(tài)文化、物質(zhì)文化、社會文化、宗教文化和語言文化。奈達認為,文化差異可能導致翻譯歧義: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交際,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語言轉(zhuǎn)換過程,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融合。然而,在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原文的價值必然會隨著接受翻譯的文化群體的需要而降低或修改。而唐詩的背后是浩瀚的中國文化(如:歷史、地理、民俗、文學),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唐詩語言和文化在翻譯過程中被簡單化,從而導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國讀者和譯者陷入難以理解的困境。雖然威廉·燕卜蓀認為歧義有七種類型,本文選擇歧義在新牛津字典的定義:“語言意義的不確定性和不精確性”,更確切地說,非漢語母語人士閱讀翻譯版唐詩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不確定性或不準確性(包括無法理解和理解錯誤)。
基于上述困境,我們有必要尋求一種帶解釋的翻譯,就是“厚翻譯”,由美國哲學家和文化理論家夸梅·安東尼·阿皮亞在1993年首次提出。阿皮亞認為,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不存在絕對的對等關(guān)系,所以翻譯并不是簡單地從語言A到語言B的轉(zhuǎn)換。翻譯存在著文化障礙,尤其是諺語、隱喻等,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從而造成作者、譯者和讀者之間的誤解。厚翻譯理論可以概括為通過在譯文中增加介紹、詞匯和注釋來說明豐富的文化和語言背景,使源語文化能夠被其他文化人欣賞。
雖然傳統(tǒng)的厚翻譯可以通過注釋提供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非母語讀者的理解問題,但是大量引入文化差異的注釋明顯會破壞原詩的詩性。本文以許淵沖教授翻譯的英譯版《唐詩300首》為主要參考文獻,提出了一種新的厚翻譯模式:在中國翻譯團隊、文學家、外國翻譯團隊和藝術(shù)家多方合作的基礎(chǔ)上,中國翻譯團隊在了解文學家關(guān)于唐詩和李白語言研究最新理論的基礎(chǔ)上,翻譯出散文和詩歌兩個版本;因為散文版本可以提供足量的文化背景、詩人的經(jīng)歷、文本細節(jié)(如果有必要可以標注當前的學術(shù)爭議),詩歌版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再通過文學家和外國翻譯團隊的同行評審和潤色,能有效地減少理解古代漢語和外文表達方面的錯誤;同時需要藝術(shù)家將譯詩配上紀錄片或超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文學家錄制講解視頻,作為輔助理解李白詩歌畫面感和要點的工具;從而更好地解決唐詩翻譯中缺乏文化背景和非母語讀者難以理解的問題[2]。
1目前唐詩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及當前的解決方法
首先要了解唐詩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及當前的解決辦法。唐詩創(chuàng)作于一千多年前,古代和當代中國在語言、歷史和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這是讀者和譯者充分理解和正確翻譯唐詩的巨大障礙。此外,隱含的邏輯和豐富的典故也給譯者增加了額外的負擔。本文認為,譯者的作用就是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時空橋梁,通過譯文把作者的意思傳達給讀者。因此,翻譯應(yīng)該把作者的思想盡量完整地傳達給讀者,使他們能夠充分理解,這種理解就像讓精通A語言的讀者能夠理解的A文化。檢測翻譯后的唐詩質(zhì)量好壞,就是讀者在閱讀譯詩時腦海中所形成的形象或概念與作者寫詩時腦海中的形象或概念達到一致或相似,這樣的譯作才是高品質(zhì)且富有生命力的。
把唐詩翻譯成英文是困難的。譯者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并且有高水準的英文功底。否則,即使譯者理解了原文,也很難用目的語來讓讀者理解作者的意境。然而,在沒有漢語母語譯者或中國文學專家(或至少是一本帶注釋和介紹的唐詩集)幫助的前提下,一個缺乏古代漢語基礎(chǔ)(至少是唐代語言)和中國文化背景的英語母語譯者可能翻譯出一首只注重字面意思而偏離原文作者本意的唐詩。
唐詩的英譯起源于不懂中文的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龐德根據(jù)已故美國漢學家歐內(nèi)斯特·費諾羅薩留下的筆記,他翻譯了14首中國古詩,并于1915年以《華夏集》(Cathay)的形式出版,但龐德因?qū)h字的誤讀和誤譯飽受批評。例如李白的《長干行(其一)》Ballad of a Trader's Wife前2~3句,許教授的譯本:“On hobbyhorse he came upon the scene; Around the well we played mumes still green. We lived close neighbors on Riverside Lane, Carefree and innocent, we children twain.”龐德的譯本:“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 playing horse, 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playing with blue plums. And we went on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gan: Two small people, 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李白描寫了一個商人的妻子對外出經(jīng)商的丈夫的思念。在開頭的兩三句話里,她回憶起小時候和丈夫在院子里玩耍的情景。閱讀龐德的譯本,讀者可以大致正確地理解商人的妻子的話,并能感受到龐德對詩歌美的重視,這體現(xiàn)了龐德的語言藝術(shù)。然而,龐德的翻譯在追求節(jié)奏和諧的同時,出現(xiàn)了三個錯誤,而譯者的錯誤在很大程度上會使讀者難以理解原文作者的意思,從而產(chǎn)生翻譯歧義:第一,“You” (指小男孩,即商人的小時候) 騎著用竹子做的木馬,而不是高蹺(竹馬是中國古代一種常見的兒童玩具)。相比之下,馬(動物)主要被用于軍事目的或是達官貴人的代步工具。因此,在這首詩中并沒有出現(xiàn)馬(動物)。第二,龐德提出的“seat”屬于理解錯誤。李白講的是一個綁在桶上從井里打水的工具(可以理解為人力水車)。第三,Chogan是小巷的名稱而非村落;實際上Chogan在這首詩中是一個模糊且陌生的地名,這就意味著異化在詩歌翻譯中是相當危險的,這就會讓讀者覺得很難理解。這些錯誤可能是基于龐德想象中的中國,而不是實際的唐代中國。當然,盡管龐德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但本文仍然認為龐德為唐詩介紹給英語世界所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尊敬與贊揚。因為在唐詩翻譯初期,文化傳播確實存在著太多的困難,這是譯者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誤解和誤譯[3]。
僅僅有高水準的英文功底是不夠的。翻譯過程中少不了對中國文學和文化以及對詩人的深入研究,這就需要文學研究者和譯者的合作。但一個潛在的問題是西方文學理論與李白詩歌并非完全契合,這也必然導致翻譯的模糊性。更確切地說:“所有的翻譯,無論過去的和現(xiàn)在的,都用今天提供的術(shù)語來描述,從而縮小到一個狹窄的范圍,這本質(zhì)上是一種不太讓人接受。”,西方文學批評家常常將東方作家歸為類似西方文學理論中的某一類,并以此為基礎(chǔ)強行解讀和翻譯他們的作品。1994年在美國出版的《哥倫比亞中國傳統(tǒng)文學選集》中,在關(guān)于李白的引言中雖然提到了“浪漫主義”一詞,但這毫無意義。因為“浪漫主義”在美國和中國有兩種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19世紀英國漢學家艾德金斯認為:“李白的成功不僅源自他的文學天賦,更重要的是他的詩歌精神和對自然的熱愛,以及詩歌中所展示的張力和情緒彈性?!彪m然李白與華茲華斯等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在結(jié)構(gòu)、形式和文化上都有很多不同,但艾德金斯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些共同之處。喬納森解釋道:“自然對西方浪漫主義者很重要,作為一種基礎(chǔ),他們可以從這里開始想象?!袊姼璞憩F(xiàn)出‘自我與外部環(huán)境的微妙平衡,而不是浪漫主義者‘對創(chuàng)造自己的、獨立的、美學境界不耐煩的、甚至是孩子氣的堅持”??傊瑬|西方存在于不同的語言體系和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學和語言學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理解漢語,但它們只是在理論上相似,并不完全匹配,因此必然產(chǎn)生翻譯歧義。
除了唐代語言文化和西方文學理論的影響,對李白詩歌的理解和翻譯仍然是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在保持流暢、押韻的前提下,李白詩歌表現(xiàn)出了夸張的想象、超現(xiàn)實的畫面感以及極度自由的精神力量和對傳統(tǒng)的反叛。有學者認為:“想象是主體力量的表現(xiàn),是擺脫客體、外部世界、社會和社會習俗束縛的精神力量。它不是作者修辭手法的表現(xiàn),而是作者個性和情感的體現(xiàn)?!备_切地說,李白的詩充滿了張力和超脫束縛的自由,他不落塵俗地追隨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他的視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靈魂的堅強意志超越了世界的限制。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The Waterfall in Mount Lu Viewed from Afar: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incense-like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blue sky。李白對廬山和瀑布的贊美充滿了浪漫的熱情,詩人爬上了一座座山,對面更高的山上的瀑布飛流直下,感覺瀑布從宇宙中流下來。(Silver River字面意思是“波光粼粼的水流”,但在中文里還有“銀河系”的意思,這本書沒有提及。)本文認為這與李白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有關(guān),情緒的爆發(fā)有時就像洪水,李白把想象的藝術(shù)發(fā)揮到了極致,他的語言超越了天地的界限。李白詩歌中對悲傷的描寫與他對快樂的表達是相似的,都是夸張的、印象深刻的。例如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他在最后兩句話中表達了他由衷的悲痛:Cut running water with a sword, it will faster flow; Drink wine to drown your sorrow, it will heavier grow. If we despair of all human affairs, Let us roam in a boat with loosened hairs!李白將流水比喻為綿綿不絕的悲痛,且無法用飲酒來麻醉,加深了痛徹心扉之感。最后兩句話更體現(xiàn)了李白對自由生活方式的倡導,如果官場生活苦悶無趣受束縛,不如辭官,擺脫束縛,和朋友自由自在行走江湖。(唐代中國人通過泛舟或喝酒來緩解壓力,披頭散發(fā)暗示著棄官做平民的意思。)由于李白語言十分奇妙,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能無法理解李白的想象和繪畫感,從而將歧義直接傳遞給了讀者[4]。
目前,唐詩的翻譯主要是由中國譯者完成的。然而,本文發(fā)現(xiàn),中國出版的英譯唐詩(或更廣義的中國古典文學)書籍,讀者通常是中國英語或翻譯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為中國(外語文學和翻譯類)研究生入學考試必考古典文學翻譯。這意味著大量英譯唐詩讀者的母語為漢語,且中小學時期已經(jīng)接受過唐詩教育,因此,翻譯歧義并不容易在該人群中產(chǎn)生。例如許淵沖教授翻譯的《三百首唐詩》中,英文注釋通常只有一兩句話來說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感受;而漢語部分的注釋卻十分詳實且精確,包括一些地名和古代漢語的含義。但是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策略實施。在可預見的未來,越來越多的非母語讀者將會閱讀唐詩的英文譯本,為了解決外國讀者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的問題,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厚翻譯”,因為閱讀和翻譯都高度依賴語境。添加注釋來提供解釋,為讀者創(chuàng)建了一個“更厚的上下文”,然而,大量添加引入文化差異的注釋,必將顯著破壞原詩的詩性。同時它也會使讀者失去仔細閱讀的耐心和好奇心,最終導致中國文化沒有實質(zhì)性的走出去。
綜上所述,在譯者外語水平良好的前提下,本文認為翻譯李白詩歌而引起的翻譯歧義主要涉及五個方面:中國歷史、語言和文化;與外國文學理論不匹配;李白瑰麗的語言和想象力;不同的讀者群體;厚翻譯導致詩性元素的缺失。這就意味著,翻譯不應(yīng)該是一種僅僅由譯者參與的語言活動,而應(yīng)該是一種多方參與(中外文學家、中外譯者、中外藝術(shù)家、教育家)的厚翻譯新模式,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更加細致的譯文語境和文化環(huán)境,幫助外國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作者和作品。
2理論上的厚翻譯新模式
唐詩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把唐詩介紹給世界需要優(yōu)秀的翻譯。譯者不是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作品,而是通過傳遞和翻譯來延長被譯作品的壽命。然而,因為翻譯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從現(xiàn)在開始,一直延伸到未來,因此,多方參與的厚翻譯新模式必將誕生更好的譯作。
本文在當前厚翻譯的理論基礎(chǔ)上提出了一種新的厚翻譯模式。在研究最新文獻的基礎(chǔ)上,翻譯團隊將原詩翻譯出兩個版本(散文和詩歌),并對一些重要概念提出注釋和解讀(可以保留當前的學術(shù)爭議);然后,通過文學批評家和外國翻譯團體的同行評審和潤色,確認對源語言的理解是正確的,目的語言是能被讀者理解的;最大限度保證各環(huán)節(jié)參譯者在再翻譯過程中的平等地位,也就是說,建立一個相互理解和分享的社區(qū),然后協(xié)作項目就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礎(chǔ)上。在此基礎(chǔ)上,新的厚翻譯模式還需要藝術(shù)家為詩中出現(xiàn)的畫面(包括普通和超現(xiàn)實場景)制作插圖,因為圖像對翻譯具有歸化作用;最后,還可以配上由文學評論家制作的教育視頻,類似于語文教材附帶的教學光盤。這本質(zhì)上是在文化B的領(lǐng)域中開辟并最大化文化A的歸屬感[5]。
本文認為厚翻譯新模式較之傳統(tǒng)厚翻譯更具優(yōu)勢,因為散文版譯文可以提供背景信息(包括:詩人當時的狀態(tài),用典,思想感情與歷史背景),這比在譯詩中添加大量的注腳更流暢,更可理解;在詩歌版中增加一些注釋,以解釋重要概念或提醒讀者某些無法翻譯的東西(例如:漢語中的高級對偶形式:AABBCCDD
EEFFGG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恰恰);在圖像和教育視頻中讀者進一步加深對譯詩理解和感悟,與詩人產(chǎn)生超越時空的情景代入與情感共鳴。讀者通過閱讀散文版譯文后再看詩歌版譯文,同時參照插圖和教育視頻,必將在最大程度上對詩歌產(chǎn)生更加充分的理解。
奈達認為:“翻譯理論的形成主要發(fā)生在西方世界。在很多情況下,翻譯原則的差異只是反映了文學發(fā)展趨勢的變化,而在某些情況下,關(guān)于如何翻譯的激烈爭論似乎只是個人偏見和文學競爭的反映?!痹谥袊靶?、達、雅”是普遍接受的翻譯標準,這是三個平等而非競爭的因素。本文認為,厚翻譯新模式可以更接近這一翻譯標準。首先,翻譯要忠實原文,準確表達原文內(nèi)容,文學家的幫助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其次,外國翻譯的母語校準可以保證譯文的流暢性和品質(zhì),以及后期傳播。再次,詩歌翻譯仍然與散文翻譯一起保留,因為詩歌翻譯的本質(zhì)仍然需要回歸詩歌,才能最大限度保留音韻美。最后,藝術(shù)家和文學家對詩歌畫面(普通和超現(xiàn)實場景)配制插圖和教育視頻,在視覺和聽覺上為讀者理解譯詩提供幫助。
雖然勞倫斯·維努蒂認為從另一種語言到英語的翻譯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現(xiàn)象,這將支撐英語的霸權(quán)。然而,本文僅以唐詩的英譯為例,唐詩的翻譯并不局限于漢譯英。理論上講,任何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學翻譯都可以嘗試這種厚翻譯新模式。
3實踐上的厚翻譯新模式
本文展示的厚翻譯新模式的具體操作,詩歌版選自許淵沖教授的譯本,散文版和注解由筆者完成,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本文沒有超現(xiàn)實主義插圖和教學視頻作為輔助,這是本文的缺陷。
例1:《靜夜思》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散文版:On September 15,726,Li Bai,26,lived in a hotel in Yang Zhou (a city in the southeast, 270km west of Shanghai). The ground reflected the clear moonlight as if it were covered with frost. Li Bai could not help raising his head to see the bright moon in the universe(The moon has the meaning of missing home in Chinese), and can not help but bow down to meditate, thinking of the distant hometown.(公元726年9月15日,26歲的李白住在揚州(中國東南部城市,上海以西270公里)的一家酒店里。地面反射著皎潔的月光,好像覆蓋著一層霜。李白抬頭看到空中的明月(明月在漢語中有思鄉(xiāng)之意),不禁低頭沉思,想起了遙遠的故鄉(xiāng)。)
詩歌版:“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O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解讀:1.Li bai has a rich imagination.Some-times he imagines his heart will be blown far away by the wind.2.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the bed in the poetry version is controversial,may be“Hu Chuang”(a small fold stool,for sitting) or a bed (bedding for sleep),so the prose version will dilute the controversial word.(1.李白有豐富的想象力。有時他想象自己的心會被風吹走。2.由于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詩歌版中的“床”是有爭議性的,可能是胡床(小折凳,坐具)或床(臥具),所以散文版稀釋了該詞匯。)
例2:《峨眉山月歌》 The Moon over Mount Brow.
散文版:In the fall of 724,Li Bai,23,left his hometown,Sichuan (southwestern province of china),heading east by boat at night to Yu Zhou (Chong Qing,one of four municipalities today). He saw the Mount Brow of his hometown and could not help but sigh:“A Crescent moon(Waxing Moon,8th every month) hung on the towering Mount Brow.The shadows of theCrescent moon and Mount Broware reflected in the flowing river.I'm leaving my hometown for Yu Zhou and the Three Gorges(A scenic spots of the Yangtze River,famous for dangerous mountains and rapid currents).How nice the people and scenery in my hometown are,I will always miss you.”(公元724年秋,23歲的李白離開家鄉(xiāng)四川(中國西南省份),在夜間乘船向東前往渝州(重慶,當今中國的四個直轄市之一)。他看到家鄉(xiāng)的山崖,不禁感嘆:“高聳的峨眉山上掛著半輪月亮(上弦月,每月八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流動的河水中。我即將要辭別家鄉(xiāng),前往渝州和三峽(長江的一個著名景點,以險峻的山峰和湍急的水流而聞名)。家鄉(xiāng)的人和風景多么美麗,我將永遠想念你?!保?/p>
詩歌版:“The Crescent moon looks like old Autumn's golden brow;Its deep reflection flows with limpid water blue.I will leave the town on Clear Stream for the Three Gorges now.O Moon, how I miss you when you are out of view.”
解讀:1.In China,the full moon represents re-union and the half or Crescentmoon,separation. 2.Professor Xu made a geographical error in the last sentence.Because the moon can be see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ncluding Li Bai's destination Yuzhou (Chongqing),it is more likely that Li Bai was missing Mount Browrather than the moon. 3.The last sentence is academically controversial, with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Li Bai may miss the moon,Mount Brow,hometown or friends,so the prose version included all.(1.在中國文化中,滿月代表團圓,缺月代表分離。2.最后一句,許淵沖教授可能犯了地理學上的錯誤,因為全世界所有地方都能看到月亮,包括李白的目的地渝州(重慶),所以李白思念的更有可能是峨眉山而非月亮。3.最后一句存在學術(shù)爭議,有多種解讀:李白可能想明月,峨眉山,故鄉(xiāng),朋友,所以散文版本包含了所有。)
例3:《將進酒》Invitation to Wine.
散文版: Do you know that the Yellow River water flows down from the sky,and the waves roll straight to the East Sea (Pacific Ocean) and never return?Do you know my gray hair reflected in the mirror?black hair in the morning and snowy in the evening (life is short).Enjoy the joys of life when you are proud and happy,like drinking under the moon and bottoming up to the moon.Why God sent me to the earth?I must be a useful person,even if I am poor now,will eventually be rich.Let's eat beef and mutton to enjoy our joy,three hundred cups is not enough (The number 300 is an exaggeration,means many cups of wine,not specific number).My friends, bottom up,don't stop.I'll sing a song for you,please listen:“I don't envy the emperor's privilege for his band and food,I would like to get drunk and never awake forever.All through the pastyears,sages lived their lonely life,they died without any reputation.In contrast,only alcoholics can win reputation(Li Bai's rebellion against tradition is not a historical fact).Emperors and kings of history were always fond of drinking, and they drank,without caring about the price of wine.Dear host,why do you say that money is not much,just bring more wine,let's bottom up together.Never mind your horses or mink coats,ask your servants to pawn them for wine.And let's get drunk together to melt this 10,000-year-old sorrow(The number 10,000 is an exaggeration to describe sadness).”(你知道嗎,黃河的水從天而降,波浪滾滾,直滾到東海(太平洋),再也不回來了。你知道嗎?鏡中映出的我的白發(fā),早上黑發(fā),晚上變得雪白(人生苦短)。當你得意的時候,好好享受生活的樂趣吧,拿起酒杯與月亮干杯。為什么上帝把我送到地球上來?我一定是個有用的人,即使我現(xiàn)在很窮,最終也會很富有。讓我們吃牛肉和羊肉來享受這快樂吧,一次喝300杯酒都不夠(300這個數(shù)字有點夸張,指的是很多杯的酒,具體的數(shù)字不詳)。朋友們,干杯吧,別停下。我將為你們唱一首歌。請仔細聽。我不羨慕皇帝的特權(quán),樂隊和錦衣玉食,我只想喝得酩酊大醉,永遠不醒。古往今來,圣人過著孤獨的生活,死的時候沒有名聲,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贏得名聲(李白對傳統(tǒng)的反叛并不是一個歷史事實)。歷史上的國王和皇帝都愛喝酒,他們喝酒時從不關(guān)心酒的價格。親愛的主人,為什么說錢不夠,請多拿點酒,讓我們一起干杯。不管是良馬還是貂皮大衣,都可以讓仆人典當了換成酒。讓我們一起喝得酩酊大醉,融化這一萬年的悲傷。(數(shù)字一萬是一種夸張,加深悲傷的程度))
詩歌版:“Do you not see the Yellow River come from the sky,Rushing into the sea and never come back?Do you not see the mirrors bright in chambers high,Grieve o'er your snow-white hair though once it was silk-black?When hopes are won,oh!Drink your fill in high delight;And never leave your wine-cup empty in moonlight! Heaven has made us talents,we're not made in vain.A thousand gold coins spent,more will turn up again.Kill a cow,cook a sheep and let us merry be,And drink three hundred cupfuls of wine in high glee!Dear friends of mine,Cheer up, cheer up!I invite you to wine.Do not put down your cup!I will sing you a song please hear.O hear!Lend me a willing ear!What difference will rare and costly dishes make?I only want to get drunk and never to wake.How many great men were forgotten through the ages?But great drinkers are more famous than sober sages.The Prince of Poets feast'd in his palace at will, Drank wine at ten thousand a cask and laughed his fill.A host should not complain of money he is short.To drink with you I will sell things of any sort.My fur coat worth a thousand coins of gold,And my flower-dappled horse may be sold. To buy good wine that we may drown the woes age-old.”
解讀:Li Bai once worked in the palace for writing poems for the emperor.In 744,Li Bai was expelled from Chang An(The capital of the Tang Dynasty,now Xi'an)because of others' slander.The thought content is so profound,the artistic expression is very mature.This work influence most among the same topic.Poets drink and sing,drink away sorrow,express all the deep feelings of his life.The poem interweaves feelings of disappointment and self-confidence,grief and indignation and struggle,and embodies a strong personality of boldness and wildness.The whole poem is full of emotion,regardless of joy, anger and sorrow.All the feelings rush burst like a unstoppableriver,and the plots changes dramatically.In terms of the technique of exaggeration,and ofte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to modify.(李白曾在宮中為皇帝寫詩。公元744年,李白因被人污蔑,被逐出長安(唐朝都城,今西安)。這首詩思想深刻,藝術(shù)表現(xiàn)十分成熟,在同一題材作品中影響最大。李白飲酒高歌,驅(qū)散愁悶,抒發(fā)人生的一切深情。詩中交織著失落與自信、悲憤與掙扎的情感,體現(xiàn)出一種豪放不羈的強烈個性。整首詩充滿感情,無論喜怒哀愁,所有的感情沖動像河流一樣爆發(fā),不可阻擋,情節(jié)變化劇烈。在夸張技巧方面,李白用大量的詞語進行修飾。)
4結(jié)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厚翻譯”模式,一種多方聯(lián)動的文化活動,旨在解決唐詩英譯中存在的翻譯歧義,并最大限度地改良中國出版的英譯版唐詩。厚翻譯新模式類似于目前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翻譯、注釋、插圖、視頻),充分保證讀者在沒有文化背景及語境的情況下獲得對譯詩最大程度的理解,從而為真正把唐詩介紹給世界提供保障。
唐詩的翻譯如同中國茶葉的出口(中國茶葉最早于1610年出口到英國;唐詩于1815年首次傳入英語國家)。厚翻譯新模式也可以稱之為“茶葉理論”:文學評論家、翻譯團隊、評審團隊以及藝術(shù)家,就像采茶工人、茶廠和遠洋公司一樣,一起工作,讓遠方的朋友品嘗到中國茶湯的甘美。唐詩就像茶樹上的新鮮葉子,它需要文學評論家來挑選高品質(zhì)茶葉,翻譯團隊來炒制并出口茶葉,評審團隊來保證成品茶的質(zhì)量,藝術(shù)家來設(shè)計包裝。干茶葉是不可食用的,讀者需要通過雙語閱讀來拓展自己的外語能力,同時也應(yīng)該通過書籍或紀錄片了解詩人的生活背景和語言魅力。就像飲茶客需要自己把熱水倒進茶葉里,沏成茶湯,茶客才能可以體驗到東方茶樹上新鮮葉子的味道。
參考文獻
[1]Jasper,D.,Geng,Y.Wang,H.ProQuest (Firm).A poetics of translation: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M].Waco,Texas:Baylor University Press,2016.
[2]Jiang,L.A history of western appreciation of english-translated tang poetry[M].Berlin,Heidelberg: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8.
[3]Nida,E.A.Contexts in Translating[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1.
[4]Venuti,L.Translation changes everything: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Routledge,2013.
[5]許淵沖.唐詩三百首(中英文對照)[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7.
(責編: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