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濤
實踐出真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荊門市東寶區(qū)文峰中學始終堅持“辦有溫度的學校,做無圍墻的教育”,讓教育回歸生活,緊緊圍繞“禮、孝、美、心”四類文化,開展多種活動,培養(yǎng)立體的人。
踐行“禮”文化,規(guī)范學生禮儀
孔子曰:“不知禮,無以立?!睂W禮、知禮、行禮,培養(yǎng)良好品格和行為習慣,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文峰學子規(guī)》作為學校德育校本課程,分為學校篇和家庭篇兩部分,共21條,涵蓋了學習生活的各個時段和各個場景,做到了時空全覆蓋。學校緊扣“知、行、評、改”四個環(huán)節(jié),出臺配套措施,在教師中實行“文峰中學文明之星”實時授牌制,在學生中實行“陽光驛站”獎牌兌換制。同時,利用每周班團會或周評課,定期對班級學生的言行表現進行專題評價;利用升旗儀式、課間操等時間集中向全校師生通報檢查評比情況;每月進行一次學校與家庭互動集中評價。在師生中,將《文峰學子規(guī)》入腦入心,內化于心、外化為行?!耙妿熒?,笑問好”,《見面規(guī)》讓學生尊師懂禮;“超前學,重實效”,《自習規(guī)》讓孩子自律自覺,“一米線,靜等候”,《就餐規(guī)》使食堂秩序井然;“胸開闊,容人過”,《睦處規(guī)》營造了和諧的同學關系;“首見撿,及時清”形成了人人愛清潔的好習慣……
弘揚“孝”文化,激發(fā)學生感恩之心
百善孝為先,先孝才會順。學校拓寬渠道,積極弘揚“孝”文化,將知恩感恩滲入學生心靈,讓孝順父母成為一種習慣。
《文峰學子規(guī)——家庭規(guī)》中的《見辭規(guī)》《受誨規(guī)》《敬長規(guī)》的踐行讓“孝”文化具體化、常態(tài)化、實效化。如給父母洗腳、為家人捶背、做一次飯等,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舉辦“你‘孝起來真好看”“看著媽媽的眼睛說話”“感恩父母,孝行天下”等主題班會,讓孩子們知孝行、感孝恩、行孝道。“感恩日”“感恩周”等活動相繼開展,進一步融洽了學生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學校將感恩教育與“鴻雁傳書,溫暖你我”書信大賽結合,引導學生用書信和家長交流。在書信中,有的學生和遠方的父母分析考試存在的問題,共同勾畫美好藍圖;有的和父母分享課堂中的趣事,讓他們在外舒心踏實;有的用熱情洋溢的文字抒發(fā)感恩之情,表達對父母美好的祝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了讓同學們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孝道文化,學校多次組織學生到養(yǎng)老院獻愛心送溫暖,孩子們仔細清理衛(wèi)生,小心給老人修剪指甲,為他們表演節(jié)目,與他們游戲互動,現場笑語連連,暖意融融。
挖掘“美”文化,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端正美態(tài)?!拔馁|彬彬,而后君子?!眱x容儀表是一張沒有文字卻生動形象的名片。著裝整齊、樸素得體,是一種獨特的美;純樸自然、大方活潑,是一種健康的美;端莊大氣、平和灑脫,是一種自信的美。整齊劃一的校服,青春的笑容,蓬勃的朝氣已成為文峰學子最動人的標簽。
躬身美行。德化于道,成于思,導于行。學校將好習慣、好品質滲透到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白蠲勒n桌”的評選,推動了課桌衛(wèi)生常態(tài)化工作;“文明餐桌”的比賽,培養(yǎng)了學生文明就餐習慣,“光盤行動”的推進,強化了學生的勤儉節(jié)約意識。
學校將德育延伸到校外生活。孩子們走進博物館、檔案館、烈士陵園、科技館、陸夫子祠、張自忠紀念館等,在參觀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804班學生與棚戶區(qū)的孩子們開展了“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705班孩子周末到菜場做社會調查;904班組織學生到鐘祥長灘果園基地體驗農村生活……在各種活動中,學生們接受心靈洗禮,存善心、學善言、踐善行。
打造美景。學校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校園里一草一木、一樹一石、一墻一畫都有聲、有色、有形、有味,達到了景觀怡人、環(huán)境育人、文化樹人的功效。走進校園,每一棟教學樓都有一個溫暖詩意的名字:致遠樓、篤行樓、博雅樓、知行樓……“五自文化”墻和“文峰學子規(guī)”墻交相輝映,校訓石“做最好的自己”昂首屹立。每天早晨,霞光、笑臉、問候構成了校門前溫暖的風景。同時,學校也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親自參與設計布置,郁郁蔥蔥的綠植、歡快嬉戲的金魚、琳瑯滿目的圖書、催人奮進的標語,使人倍感溫馨,激勵著同學們不斷進步……
塑造“心”文化,助力學生蓬勃生長
明確初心。沒有一朵花不會綻放。每個孩子都有夢想,而教師就是要幫孩子放飛夢想。學校開展多種活動,助他們筑夢、逐夢、圓夢。特色項目成長展示板開辟了“夢想盒”“螢火蟲”“啄木鳥”“對手賽”“學科情感溫度計”“領獎臺”“七彩板”等欄目,印下了學生成長的足跡,幫學生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激勵學生奮發(fā)上進。
呵護童心。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里,與壓力共舞,是成長的必修課。學校心理訓練營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迷茫和其他不良情緒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今年復學后,學校專門請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疫后心理疏導,增強學生的“思想免疫力”。中考前夕,心理輔導專職教師李學益還為全體學生做《中考應試心理輔導》的報告,孩子們緊張的情緒在愉悅寬松的心理輔導氛圍中得到了舒緩。
磨礪韌心。每年9月,七、八、九年級學生都會到實踐基地進行拓展活動,包括隊列訓練、軍體拳訓練、手語操訓練、數字方陣訓練、內務整理等。5天的軍訓生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還提升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yǎng)了艱苦奮斗的優(yōu)秀品質,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全面提高了學生的韌心和韌性。
人的一生中要讀懂三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還有一本是“心靈之書”。這三本書的閱讀是從有形到無形,從具體到實踐,從思想到靈魂。學校不僅僅從課堂、書本、知識育人,更從勞動、生活、實踐育人,讓教育與生活融合、學校與社會融合、教學與實踐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力、學習力、實踐力、自主力、合作力、創(chuàng)造力,最終造就能自我成長、自主發(fā)展、溫暖自己、照亮他人的人!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