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依
(延邊大學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2)
遼寧位于我國東北部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較為分明,且有著明顯的春秋季短、冬冷夏暖的特點。全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000mm 左右,是東北地區(qū)降水最多省份,全面平均氣溫為7℃~11℃,最低氣溫能夠達到零下30℃以下,植物生長環(huán)境較為惡劣,整體植物景觀營造難度系數較大。為保證城市空間建設結果,確保生態(tài)平衡維護以及優(yōu)美環(huán)境創(chuàng)造等工作開展質量,對城市空間中的植物景觀藝術語言展開分析顯得極為必要。
城市空間是城市中所有的開放空間,城市內建筑所構成的外部空間系統(tǒng)均可被稱之為是城市空間。通常城市空間主要包括廣場空間以及街道空間兩部分內容,就形式層面而言,城市空間整體形式屬于虛無狀態(tài),但其和城市實體重要性相同,是由物質實體、民眾以及政府等實體空間組合而成的,是文化、社會以及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1]。
城市植物景觀中的藝術語言包含多重含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是通過物質以及非物質層面信息,向受眾傳達之后,所形成的知覺表象內容,是景觀實境中的物質組成;②加入了大量氣韻、人的感受以及情感等內容,生命力、感染力較強,能夠和植物景觀物象一起,完成景觀藝術語言構建,是景觀意蘊表層結構內容;③是上述兩層內容碰撞后所產生的藝術聯(lián)想與想象,延展性以及豐富性特征較為明顯[2]。
城市植物景觀營造,是景觀設計與城市規(guī)劃重要組成,雖然經過多年發(fā)展,國內各地景觀設計水平已經得到顯著提升,但在具體展開設計時,還是存在著一定問題,導致景觀藝術語言塑造受到了直接影響。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①雷同。模板式景觀設計,很難將城市特色與文化內涵直觀展現出來,整體景觀營造生機感相對有限,很容易會出現千篇一律的狀況,而此種問題和城市景觀意蘊定位不清晰,對城市理解存在偏差有直接關聯(lián);②無序。設計人員在實施設計過程中,沒有對整體景觀系統(tǒng)展開系統(tǒng)性規(guī)劃與布局,景觀之間關聯(lián)性相對有限,景觀元素運用并沒有形成交相呼應的效果,而這些都是因為城市整體觀念缺乏所造成的,所以引起設計人員足夠重視;③粗陋。該方面問題主要體現在宏觀把控不足以及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有限等方面,整體設計在人文關懷以及細節(jié)設計方面稍顯不足,景觀主次、主題方面設計還需得到進一步提升;④乏味。在對城市特色文化理解方面有所欠缺,整體設計深度還需不斷增強。設計人員需要在設計前對城市空間民眾、特色以及文化等內容展開深層次分析,以便保證最終景觀設計內涵與深度[3]。
在此將從形態(tài)元素以及物質元素兩方面著手,對植物景觀藝術語言塑造展開全面性分析:
3.1.1 形態(tài)元素與強度空間
在進行藝術語言表達時,植物景觀是先運用形態(tài)展開藝術展示的,其是受眾掌握、感知環(huán)境空間的關鍵要素[4]。在具體展開形態(tài)元素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不僅要做好形象、形狀等外在表象設計,同時還要做好內在文化內涵感知,要結合想象,創(chuàng)造出更加富有內涵的設計作品。
按照強度,城市景觀空間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強度,各強度空間中的植物景觀設計形式并不相同,所展現出來的風格與意蘊也存在著一定差異。高強度空間:人流量較大且預留空間較多的使用空間,便是高強度使用空間,此種空間整體綠地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在實施景觀營造過程中,會更加偏向于對花壇與大型喬木的運用;中強度空間:在此種空間中,行走集散空間相對有限,擁有諸多極為適合的植物群落背景,穿插在小型廣場以及觀賞步道之中,整體植物景觀設計形式較為豐富,設計人員可按照場地具體情況,展開設計形式選擇;低強度空間:此空間主要以生態(tài)效益或者觀賞為主,在進行整體空間設計時,會通過對植物四季變化以及草地景觀的運用,展開植物群落構建,可以將植物景觀所具有的藝術語言更加全面的表達出來。
3.1.2 具體形態(tài)元素運用
(1)地理觀與四季觀塑造
在實施地理觀以及四季觀塑造時,會重點對色彩元素展開運用。設計人員可通過對各種植物色彩的合理運用,按照地理位置、季節(jié)不同,所形成自然環(huán)境不同的特點,通過對人文環(huán)境因素以及自然環(huán)境因素等內容的合理運用,做好城市空間整體色彩風貌營造[5]。由于各城市色彩基調并不相同,在各個時期想要表達出來的主題也存在一定差異,所以需要按照特定色彩基調,做好基調和自然環(huán)境氛圍的合理營造。
例如遼寧大連極為注重足球文化,城市足球文化氛圍較為濃厚,大連便按照這一文化特點,展開了足球廣場營造。整體景觀是以大型足球建筑物為核心展開設計的,為突出建筑物,整體色彩運用為純色調,多以生機盎然的綠色植物為主,將足球紅、白主色調更加凸顯了出來。植物與建筑的相互輝映,不僅極大提升了整體景觀的層次感,同時也有效提升了整體城市的活力,達到了美化環(huán)境、凈化周邊空氣的良好效果。
(2)光影效果塑造
由于現代城市光元素運用較多,所以在實施植物景觀布置過程中,也要做好光影效果塑造和光元素運用。在具體展開景觀營造過程中,不僅要運用光影,展開造影效果表達,同時還要將受眾身體體驗考慮到其中,應考慮到民眾的視覺感受以及舒適度,以便真正創(chuàng)造出更加適宜的城市空間[6]。
一方面可利用植物自身要素特點,通過對植物花朵或葉片的合理使用,展開光影營造;另一方面可通過對燈光的運用,按照植物大小、色彩以及樹形等特征,展開燈光植物塑造,進而將植物景觀與城市空間主題所蘊含的藝術語言更加充分的展現出來。
3.2.1 小品、建筑
在城市空間中,建筑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地位,是直觀反映出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具體展開城市空間規(guī)劃過程中,需要將這些硬質景觀考慮到景觀設計之中,可通過在建筑外部空間實施植物配置的方式,利用植物柔化建筑物整體線條,可以賦予建筑物更加生機與活力,能夠達到有效提升城市空間表現力的目標,可以形成良好的動態(tài)平衡,保證建筑物和周圍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7]。同時要做好植物景觀建設與建筑搭配的融合,要通過此種人工美和自然美有機結合方式,保證兩者關系處理質量,進而通過對植物景觀自然線條的運用,達到切實增加建筑物美感的效果。
3.2.2 水景
民眾多喜歡到有水景的地方進行活動,在實施空間營造過程中,設計人員也會將水景作為空間營造主要要素之一。在遼寧地區(qū),多數城市都擁有多處自然水景以及人工制造水景,像山川、湖泊等。一般水邊景觀營造,多會選擇耐水喜濕的灌木植物或喬木植物,會通過對小品或者涼亭等建筑物的運用,做好整體空間營造,能夠達到建筑、水景完美融合的效果。由于水景和周圍環(huán)境的合理搭配,可以營造出極具內涵的藝術之感,所以在實施植物景觀營造過程中,要通過對植物姿態(tài)、色彩以及線條等內容的合理運用,展開造景與組景設計。設計人員一方面可運用各種形態(tài)水生植物,展開平面曲線感構圖,做好整體景觀視覺景觀營造;另一方面可利用植物在水中倒影,利用水色和倒影,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保證整體景觀生動性以及趣味性。同時還需要運用植物,提升水的層次感,做好生硬石岸線柔化處理,以便在減少石岸線生硬化程度的同時,適當增加一些野趣。
3.2.3 道路
道路是城市交通重要組成,也是城市空間主要構成要素,是民眾對城市進行認知的重要感知與視覺場所。因為受到傳統(tǒng)思想影響,我國綠地規(guī)劃一直極為注重自然,強調要在實施景觀設計時,始終保持著敬畏自然之心,提出要按照地區(qū)整體規(guī)劃部署,將道路、道路旁等因素有機結合起來,要通過對道路的合理運用,做好空間規(guī)劃與民眾出行引導。
就城市道路組織形式而言,道路組織形式主要包括面、點、線等幾部分內容,其中點是指節(jié)點景觀,即組成節(jié)點性道路空間。設計人員在實施道路景觀設計過程中,可通過對各種植物的運用,展開景觀空間營造,進而完成主題植物景觀空間建設。
例如,沈陽的觀凌山在實施道路設計時,就在臺階兩側種植了大量的矮小紫夜小檗與豎直型生長圓柏。兩種植物的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較為莊嚴的氛圍,同時植物和道路材質以及漢白玉柱的搭配,也呈現出了天人合一的感覺,藝術效果營造極為理想。
通過本文對植物景觀相關內容的闡述,使我們對植物景觀在城市空間中的運用以及其在空間中所表現出的藝術語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具體運用植物景觀,展開城市空間藝術語言營造過程中,需要做好植物以及成本文化等內容分析,應結合城市文化以及景觀營造主題,按照整體城市系統(tǒng)規(guī)劃內容,展開植物選擇與運用,以便達到良好的景觀營造效果,確保城市空間建設可以達到預期目標要求,民眾可以獲得更加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達到最優(yōu)化城市空間營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