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牡丹
看了電影《少年的你》,我忽然有些抑郁,而此后幾個有關少年犯罪的新聞,更加重了我的抑郁。作為一個敏感的父親,聽聞一些與孩子成長有關的糟心事,你會不由得產(chǎn)生代入感。
在《少年的你》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一致的問題,那就是受害者陳念、小北和施害者魏萊的父親,都沒有出現(xiàn)。這個設定可能就是現(xiàn)實。所以,接連幾天,“爸爸去哪兒了”幾乎成了我腦海中一個幻語。爸爸去哪兒了?這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倫理問題,甚至是一個信仰問題。在孩子的成長中,父親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父親”,似乎好像在這個世界墜入了無邊的深淵,聽不到一點回聲。
在媒體圍繞一部電影和若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聞刷屏的這段時間里,我腦海中的“爸爸去哪兒了”逐漸演變成另外一句:“父親,你往哪兒去?……跟你的孩子說話呀,要不我就要迷路啦?!崩蠈嵳f,這句詩更加刺痛了我。這句詩在腦海中反復縈繞數(shù)日之后,我終于想起,我最早讀到,是在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新人呵,醒來吧》里。在這本書的幾篇小說里,大江健三郎反復提到這首詩歌,談到他與威廉·布萊克在情感上的深刻共鳴。
威廉·布萊克幼年喪父,失去精神和肉體的庇護,寫出這首詩是很容易理解的。從象征角度而言,把具有深厚宗教意識的布萊克的本意,理解為尋找精神之父上帝,也是沒問題的。不過,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父與子必須共生,確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殘疾兒子出生之后,作為父親,大江健三郎經(jīng)歷了痛苦精神的反復煎熬,但從決定養(yǎng)育這個孩子開始,他便沒有離開過這個孩子,智障兒的成長,也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題。
大江健三郎的《新人呵,醒來吧》之所以讀起來令人震撼,是因為他在沉重的父愛中保持絕對的勇氣、科學、理性和耐心。因此,就解讀威廉·布萊克的《小男孩的迷路》這首詩而言,沒有人能超越他的理解。
在大江健三郎另一部作品《天真之歌,經(jīng)驗之歌》中,父親去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后,進入少年期的智障兒行為忽然十分反常,有一天“舉著菜刀站在窗簾那兒,伸著頭,看著后院”,全家人嚇得不知所措。大江健三郎理解了兒子的行為:出門遠行久久不回的父親,在智障兒看來,跟死了一樣。失去父親的守護,作為弱者的孩子像是完全失去了安全的屏障,內(nèi)心的恐懼激起了劇烈的用暴力保護自己、保護母親和弟弟妹妹的意識。
而在《靜靜的生活》中,大江健三郎更是坦誠地講到青春期的兒子因為表露出強烈的性意識,這讓作為父親的他陷入精神危機。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馬爾克斯講的自己少年那些事兒,也想到了《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父親與兒子的情景,進而想到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慘案。在這些悲慘的事件中,以及更多的留守兒童或“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中,顯然,肉體意義上的父親,或是精神意義上的父親,是徹底地失蹤了,更何談與自己的孩子說話。一個父親普遍失蹤的社會,是何等可怕!
父親是何時消失的?前不久我無意中看到曹霞的一篇文章,叫《尋父記:70后的精神旅程》,文章中羅列了70后作家,又上溯到60后、50后作家們的尋父主題。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漫長而沉重的話題,甚至可能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是,我的本意并不想扯這么遠。我個人認為,從事態(tài)的嚴重性而言,再也沒有任何時期像今天這樣一個時代,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現(xiàn)實層面,父親都那么遙遠。
而對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失去了父親,無法與父親對話,他也就失去了作為弱小者的人間守護者,也失去了起碼的精神引導,從此全裸般地在人間野蠻生長。為了克服膽怯,為了滿足本能,滋生于體內(nèi)原始而無序的所有內(nèi)在都可能走向失控。
大江健三郎在其作品中寫道:“我和布萊克詩中所描寫的孩子一樣,我是義幺的爸爸,而他是一個孩子,我和義幺一起,像雛鳥一樣,肩并肩地啼鳴,呼喚著失去的父親?!薄拔覀冊谶@兒干什么呢?在這恐怖而又沒有信仰的土地上?理想之國那么遙遠,在晨星的光輝里?!弊鳛楦赣H,他一直在為自己的孩子將要生活下去的世界而揪心,反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而我們這個時代的所有父親,是不是該同樣揪心,該回頭看看孩子,跟他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