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辨析】
人們常把“鍥而不舍”的“鍥”字寫錯,“鍥”是形聲字,本義是鐮刀,鐮刀是金屬制成的,所以“鍥”是金字旁。只要理解了“鍥而不舍”中,“鍥”是雕刻金石的意思,也就不難記住它是金字旁。另外,“鍥”字讀qiè,不讀qì。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把“鍥”說解為“鐮也。從金,契聲”,意思是說“鍥”是指鐮刀一類的器具,它的意思和金屬有關,聲音和“契”有關。之后,“鍥”又演變出了鏤刻金石的意思。“鍥而不舍”是指鏤刻金石時能堅持、不放棄的精神。
與“鍥而不舍”意思相近的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反義詞有“半途而廢”“一曝十寒”等。
【例句】
要治這麻木狀態(tài)的國度,只有一法,就是“韌”,也就是“鍥而不舍”。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二》
【字里字外】
“鍥而不舍”出自《荀子·勸學》。
荀子名荀況,又稱荀卿、孫卿,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性惡論”,常常被拿來跟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的“性善論”相比較。
《荀子》是荀子思想的總結(jié),共有三十二篇?!秳駥W》是《荀子》中的第一篇。勸學,顧名思義就是勉勵人們努力學習。在這篇文章中,荀子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系統(tǒng)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荀子非常善于用比喻來說明道理,他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贝笠馐钦f,上等的駿馬一跳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堅持不停地走。雕刻東西時,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即使是腐爛的木頭也折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這兩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學習貴在堅持,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