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餐飲浪費”可以說是這段時間的熱詞之一了。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很多付出舉手之勞就能實現(xiàn)的節(jié)約行為卻被我們忽視了。明知吃不完,卻要做一大堆;明明可以打包,卻要剩下;明明可以妥善保存,卻因為不注重保鮮手段而讓食物壞掉……其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實用的節(jié)約方法。
在購買食物前做好計劃、列好清單;在超市和菜市場購物時,盡量減少沖動消費。比如,可以根據(jù)當天家庭的就餐人數(shù)確定購買的食材量,既保證新鮮又避免浪費;也可以留意家庭每個人的喜好,避免出現(xiàn)買了沒人吃的情況;另外,要根據(jù)不同食物的保鮮期做好統(tǒng)籌,保質期短的食物少買一些。
對于需要冷凍的食物,可以先分成小份再儲存進冰箱。比如肉類,如果一次性買得比較多,可以切成小塊,分別裝袋冷凍儲存,吃的時候取一袋就行,避免了大塊凍肉每次做飯前的反復解凍。這樣做延長了肉類的保鮮期,減少食物浪費,也控制了食物的攝入量,實現(xiàn)合理膳食。
除了肉類,面條這類買來可以冷凍的食物也可以分成小包裝進行冰箱保存,一次吃一份。
根據(j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每人保證每天攝入300克-500克蔬菜;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 250克-400克;每周吃魚280克-525克,畜禽肉280克-525克,蛋類280克-350克……在家庭日常飲食中,我們就可以合理借鑒這些數(shù)據(jù),將食物做成小份菜,多備幾種,既可以實現(xiàn)食物多樣化,保證營養(yǎng)攝入,又能減少浪費。
如果上班族工作比較忙,做到每頓飯精準計量食物的重量確實有困難,但不要緊,我們也可以從簡單推行家庭內部的分餐制開始,每個人保證吃完自己的這份食物,長此以往,就可以對自己的飯量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控制,實現(xiàn)“吃多少做多少”。
其實,倡導合理膳食的意義不僅在于避免了食物的浪費,這種生活方式還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健康,從膳食層面就大大減少了因為不合理飲食而造成的相關慢性病,打好全家健康基礎。
實現(xiàn)節(jié)約,充分利用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加工、儲藏食物得當,就能減少產(chǎn)生食物“垃圾”。家庭飲食中存在剩飯剩菜是在所難免的,全部扔掉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浪費,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適當處理一下就能做出一頓美味佳肴。
不過,剩菜剩飯的儲存也是有區(qū)別的。比如,吃不完的肉類要加蓋冷藏保存,而葉類蔬菜則不提倡再儲存了,最好一次性吃掉。在蔬菜中,根莖類蔬菜才適合再次加熱。
需要注意的是,剩余的食物要用干凈器皿盛放,并在短時間內盡快吃完,一定注意在安全衛(wèi)生的前提下食用,即使保存在冰箱里也不要太久。
在很多報道中可以看出,不少人的消費心理存在“愛面子”的成分,一不小心就點多了。有時候自己做東請客吃飯,覺得要多點菜以示熱情大方,結果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在外吃自助餐時,也有部分顧客抱著“寧浪費不吃虧”的消費心理,過度取餐,使得自助餐成了餐飲浪費的重災區(qū)。這些心理可以理解,但如果這種行為過度,就必須警惕了。
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應擺闊氣,亂點一通;如果飯菜實在吃不完,也要盡量打包帶走。做到按需選取,人走桌凈,剩菜打包,拒絕鋪張,不講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