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恩龍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很突然,現(xiàn)在已經遍及世界,對整個世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幾乎造成全世界的停擺。從歷史上來看,人類社會經歷過很多次大疫,每一次大疫都會使人們反思人生,反思社會,使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讓我們感到生命脆弱、生命短暫,告誡我們要珍惜生命,要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把生活過得有價值、有意思。如把生活過得有價值、有意思,實際上就是尋找自己的問題。
人類閱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認為,閱讀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尋找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被周圍的環(huán)境異化了,失去了本心,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從生下來那天起就面臨人生的三個終極之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我們這里主要談我們是誰的問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并不簡單。
人的一生都是在找自己,聰明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是誰,什么樣的工作適合自己,有些人到了閉上眼睛的時刻也沒有明白自己是誰,這樣的人的一生何談幸福。
我認為讀書就是在找自己,讀書的過程就是尋找自己的旅程。那些率先找到自己的人是聰明人,是創(chuàng)意不斷的人,是幸福的人,是偉大的人。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偉大不在于其干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不在于位高權重、權傾朝野,不在于號令千軍,不在于腰纏萬貫,而在于其是否找到了他最擅長的工作,是把工作和興趣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如果工作是自己的最大樂趣,那么這個人是最偉大的人,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人。只有對工作感興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傾注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才能做出最好的成績。人生樂趣與工作高度融合,這也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尋找自己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必修課,決定著我們的幸福和成功與否。同時,找自己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和我們自己似乎隔著千山萬水,有時候似乎找到了自己,但是朦朦朧朧,很多時候簡直不知道從何入手,很是迷茫。尋找自己的過程就像是王國維三境界說一樣: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谌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毙枰覀儾粩嗵剿?,多方尋找,需要十分執(zhí)著,達到一定程度,可能就突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究竟是誰。當然這一過程也可能是從朦朧逐漸到清楚的過程。
我們自己往往被一層層的各種外衣包裹著,如何剝去這些外衣見到自己的本性,這是個挑戰(zhàn)。我們了解別人很難,了解自己同樣很難。自己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搞明白。誰搞明白,誰就是聰明人,誰就會成就一番事業(yè),誰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人的才能多種多樣,理論上講,只有一種是他最擅長的。找自己就是找那種最擅長的工作、專業(yè)。魯迅先生最初到日本學的是醫(yī)學,可是,最后他放棄了醫(yī)學,成為一個卓越的文學家,如果魯迅先生堅持學醫(yī)學,可能中國近代史上卻缺少了這樣一位文學斗士。魯迅先生以自己的睿智很快找到了自己,成為我們的楷模。閱讀是尋找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除了閱讀以外,別人的評價也是找自己的一種參考。
找自己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情況。找自己就是找自己與世界的契合點。怎樣去選找契合點,靠什么?靠讀書,靠思考。那些讀起來讓你非常舒服、讓你神思飛揚的書也許是離你自己最近的書,可以考慮相關專業(yè)的工作。
每本書都是作者找自己的嘗試,也是給讀者找自己提供了一個模板、一種探索,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借鑒。世界在變,我們自己也在變,我們和這個世界的契合點也在變。比如你非常喜歡鋦盆子鋦碗,在這個時代就需要調整自己。
所以,尋找自己,是一個旅程,我們永遠在路上,可能沒有終點。閱讀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閱讀也在塑造我們,在改造我們,這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互動過程。
找到了自己,人生就進入快車道,人生就進入幸福的軌道。沒找到自己的時候,你覺得很迷茫,你到處亂撞,可能一事無成,可能屢屢受挫,可能受到周圍的各種白眼。找到自己以后,你就變得順風順水,干什么事情都有如神助,心情愉悅,你就斗志昂揚、激情勃發(fā)、靈感不斷、成就卓越。
唐代大詩人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有什么用?這是要尋找的。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你的才能也是多方面的。所謂天才就是找到自己的人。讓大科學家牛頓去下窯挖煤,他和一般的工人不會有什么區(qū)別,甚至還不如一般的工人。大智若愚就是說那些高人在他擅長的方面以外就是傻子,就是笨蛋,在那部分就不是他自己。這就好比用高射炮打蚊子,還不如一只蠅拍子。找自己就是為了讓我們干擅長的事,不干自己不擅長的事。
找自己具有偶然性,你無意中表現(xiàn)出的一種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也可能就是你自己的真實表露,你可能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找自己需要機緣,有時候機緣巧合就發(fā)現(xiàn)自己了,有時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能離發(fā)現(xiàn)自己還很遠。
《霍比特人》這本書被譽為20 世紀最偉大的文學經典之一,作者托爾金,是牛津大學研究古英語的教授。他寫的《霍比特人》自1937 年首版以來暢銷83 年,是標準的超級暢銷書,而且是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暢銷書。我們都知道,很多暢銷書屬于禮花型,瞬間很精彩,但是馬上就變得無影無蹤。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暢銷書十分難得,也十分少見,《霍比特人》已被翻譯成60 余種語言,全球銷售超過1 億冊。加上《魔戒》,還有《精靈寶鉆》《胡林的子女》等書,全球銷售2.5 億冊。雖然我國每年出版50 多萬種書,但是只有400 種銷售能過百萬冊,過千萬冊的寥寥無幾。一本書賣上億冊簡直就是神話。托爾金的第一部小說《霍比特人》原來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并不是為了出版,卻不想被編輯發(fā)現(xiàn)并出版后卻成為暢銷書,他從此一發(fā)不可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暢銷書。對于他來說,奇幻文學寫作遠比古典文學研究更加得心應手。偶然為之,卻使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
英國偵探小說作家柯南·道爾本來是個醫(yī)生,因為行醫(yī)不太順利,就試著寫小說。結果很成功,暢銷全世界,他的作品至今也是偵探小說經典。實際上,他不想寫偵探小說,認為寫小說不是正道,行醫(yī)才是正道,經過反復思考,決定把福爾摩斯寫死,結束小說寫作。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很多粉絲到貝克街(柯南·道爾住所)、艦隊街游行(雜志所在地),要求把福爾摩斯寫活。沒辦法,柯南·道爾只好讓福爾摩斯復活。這里面,可以深刻感受到柯南·道爾心里的糾結,但是,行醫(yī)顯然不是他的專長,偵探小說才可以使他獨步天下。
美國兒童暢銷書作家杰夫·金尼也不是職業(yè)作家,是一位專業(yè)的電腦工程師,業(yè)余愛好畫漫畫,大多是隨意涂抹,后來被出版社的編輯發(fā)現(xiàn),在編輯的指導下2004 年開始創(chuàng)作以主人公為格雷的《小屁孩日記》。2007 年第一集結集出版。不想出版后卻成為超級暢銷書,而且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2009年、2010 年、2011 年連續(xù)三年獲得美國兒童選擇獎。顯然,創(chuàng)作少兒圖文書是他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得到了最大化。
閱讀要有一個俯瞰的視角。閱讀一本書,好,好在哪里;壞,壞在哪兒?好,就拍案叫絕,暢飲幾杯酒;壞,就是深惡痛絕,把書扔到一邊,甚至燒掉。這是閱讀的淺層次表現(xiàn),我們的閱讀不應該是這樣的,要有一種理性的反思。這樣可能對找自己有好處,在書中這些好好壞壞的地方找自己。這種理性的反思就是一種俯瞰,就是一種云端審視。我們閱讀時不能總是仰視,也要俯瞰,書不是完美的,會有差錯。任何人的書都可能有錯誤,每個人的智力都是有限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自己的書沒有錯誤。人無完人,專家、大師也一樣,更何況一般的作者。
總之,找自己是痛苦的,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歷程,閱讀是找到自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