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瑩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張雪門先生便提出:“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的生活實踐,就是行為課程?!蓖话阏n程一樣,它包含著繪畫、音樂、游戲、故事等內(nèi)容,但與之不同的是,行為課程的內(nèi)容由生活中來,在生活中延展,從生活中結(jié)束。這也正如張雪門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所指出的:“所謂生活原是整個的具體活動。”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這種教育思想影響著兩岸三地的課程建設(shè)與架構(gòu)。
2018年6月我國臺灣地區(qū)頒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中多次提到,幼兒園教育要關(guān)注到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強調(diào)以兒童為主體,重視他們與生活環(huán)境的互動。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張雪門的行為課程相契合,因此,臺灣地區(qū)的課程架構(gòu)與實施,大多基于行為課程的基本理念。
筆者在臺灣地區(qū)交流學習期間,共參訪了八所各具特色的幼兒園。通過半日觀察、聽取課程講解、參與圓桌討論等形式,了解了臺灣部分幼兒園課程的基本脈絡與延展方向。筆者選取其中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進行深入地陳述與思考。
臺灣幼兒園行為課程實施的案例
在臺北市北投區(qū),B幼兒園的孩子們體驗了一場找回在地文化的生命之旅。這場旅行的起因,卻是緣于孩子們對自己生長的地方,以及這里的老人們有著糟糕的感受。
學期初,老師詢問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感受。令老師感到意外的是,許多孩子并沒有體驗到假期生活的美好?!胺偶傧胨靡稽c都不行,一大早就好吵哦!有人一直在我家樓下聊天?!薄俺鲩T就塞車?!薄昂枚嗬习⒐?、老阿媽,公交車上也全都是阿公和阿媽,他們都去泡溫泉?!崩蠋燇@訝地發(fā)現(xiàn),有著多樣地貌的北投,在孩子們眼里卻只有泡溫泉和吵鬧的老人。基于此,老師決定,帶著孩子們一起探索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
立德的發(fā)現(xiàn)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北投的歷史,老師請孩子們帶來家中的老照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現(xiàn)在的北投和阿公、阿婆、爸爸、媽媽小時候的北投有什么不同。他們甚至帶著老照片,和孩子們一起去找尋照片里的景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北投的變化:“地熱谷的招牌和以前不一樣了?!薄坝螛穲@的設(shè)施都不見了?!薄?/p>
有一天,宜倫阿公帶來了許多家中的老照片,立德跑過來,看到其中一張是阿公在北投公園的水池前的留影,他發(fā)現(xiàn),水池中央似乎有一個會噴水的小鴨子。婷玉看了看照片說:“之前老師已經(jīng)帶我們?nèi)ミ^北投公園了,沒有這種小鴨呀?!贝藭r,孩子們對著這張有些模糊的照片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但最終大家也沒有弄清楚水池中央到底有沒有小鴨,所以,他們想讓老師再次帶著他們?nèi)ケ蓖豆珗@一探究竟。
孩子們在北投公園轉(zhuǎn)了一圈后,終于找到了照片中的水池,然而他們并沒有找到那個會噴水的小鴨,只有一個基座孤零零地矗立在水池中央。對于這個結(jié)果,孩子們有些失望,尤其是最先發(fā)現(xiàn)照片中的小鴨的立德,他依舊堅信那個噴水小鴨的存在。
阿婆的夢想
當大家快要忘記這件事,老師也將要開始下一活動時,佩茵帶來了一張阿婆的老照片。在這張老照片上,那只會噴水的小鴨清晰可見,孩子們興奮地圍觀照片中的小鴨。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第二天,老師請來了佩茵阿婆給大家講述這只小鴨的故事。
阿婆告訴孩子們:“那里原本是一個小銅鴨的噴泉,樣子十分可愛……”阿婆停頓了一下,有些激動地接著說:“小時候,我只要一哭,阿爸就會帶我來看這只噴水銅鴨,他常笑我,哭的樣子像極了這只銅鴨??墒遣恢朗裁磿r候這只銅鴨就不見了,現(xiàn)在路過那里我也常常想起阿爸的那些話。只是阿爸不在了,銅鴨也不在了,如果他們能回來不知道該有多好?!?/p>
聽了阿婆的故事,孩子們似乎感受到了銅鴨在阿婆心中意義非凡,幾個孩子問阿婆:“銅鴨去了哪里?”阿婆搖了搖頭表示并不知道銅鴨的去向?!拔覀儙桶⑵湃フ艺野??”孩子們很興奮,想要幫助阿婆找回銅鴨。因此,老師組織孩子們討論找回銅鴨的方法。通過分組討論,孩子們找到了許多尋找銅鴨的方法。于是,他們開啟了尋鴨之旅。
孩子們的努力
孩子們分頭行動,一組小朋友找到了當?shù)氐睦镩L,請求他在廣播中播報一則“尋鴨啟事”,一組小朋友制作海報,還有一組小朋友張貼海報,并拿著海報詢問路人噴水銅鴨的去向。
孩子們的“尋鴨行動”進行了近兩周,仍沒有任何線索,他們對這件事的熱情日益削減??砂⑵诺脑捯琅f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們的心里,孩子們依舊想幫助阿婆圓夢。老師在組織孩子們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時,亮亮提出了一個想法:“我們可以一邊找銅鴨,一邊給阿婆再做一個,這樣的話,即使找不回銅鴨,我們也可以邀請阿婆來欣賞新的銅鴨呀?!边@個建議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同,他們開始興致勃勃地制作銅鴨。
在選擇制作銅鴨的材料上,孩子們發(fā)生了很大分歧。有的想用粘土制作,有的則想用積木。直到老師提醒孩子們:“阿婆想要的是一個會噴水的銅鴨,所以我們選的制作材料要防水哦!”聽了老師的建議后,孩子們決定先來實驗一下有哪些材料是防水的,他們將這些防水材料一一列舉出來后,最終一致決定選用大一些的樂高積木來制作銅鴨。
選定好材料后,孩子們開始著手畫圖紙、搭建銅鴨。短短一周時間,他們就完成了銅鴨的基礎(chǔ)搭建工作。可是,“怎樣讓銅鴨會噴水?”這件事難倒了孩子們,他們先后嘗試用噴霧器、花灑、水管加壓等方法,均以失敗告終。阿光甚至還嘗試利用爸爸講給他的虹吸原理來制作噴水銅鴨,但效果并不理想?;顒舆M行到這里,家長們有些按捺不住了,紛紛成為孩子們的后援團,幫助他們想辦法,安卉爸爸還親自來到學校幫助孩子們安裝了一個噴水裝置。銅鴨成功噴出水的那一刻,孩子們激動地歡呼、鼓掌,臉上洋溢著成功的自豪。
兩代人的感動
活動進行到這里,時間已接近學期末,老師和孩子們商討,如何請佩茵阿婆來欣賞他們制作的小銅鴨。士琦開心地說:“佩茵阿婆一定很感動。”“可是,這是假的呀,怎么會感動?”人群里一個孩子弱弱的一句話,引起了老師的關(guān)注。老師說:“我們已經(jīng)很努力了,真的銅鴨可能找不到了?!薄澳俏覀冋埮_灣最厲害的領(lǐng)導來幫忙吧!”“我們給領(lǐng)導人寫封信吧,請領(lǐng)導幫幫忙?!焙⒆觽兤咦彀松嗟赜懻撈饋??!澳銈冋娴囊o領(lǐng)導人寫信嗎?可你們不會寫字?。俊崩蠋熢囂叫缘貑柡⒆??!拔覀兛梢詥枊寢??!薄拔覀兛梢圆樽值??!焙⒆觽兊臎Q心和態(tài)度打動了老師,老師答應孩子們,只要他們能夠完成信件的書寫工作,老師就可以幫助他們將信件郵寄給領(lǐng)導人。第二天,所有的小朋友都帶來了給領(lǐng)導人的信件。婷穎媽媽說:“婷穎每個字都是查字典寫出來的,短短幾行字,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完成,中間讓她休息她都不要?!?/p>
幾天后,孩子們收到了領(lǐng)導人的回信。在回信中,領(lǐng)導人對孩子們的做法表示欣賞,并且鼓勵孩子們繼續(xù)尋找一些找回銅鴨的方法。仁浩在聽完領(lǐng)導人的回信后,有些失落地說:“領(lǐng)導人并沒有幫我們解決問題啊!”“她可能太忙了,她要管很多人呢!”“那我們找市長幫忙吧!”孩子們決定,要繼續(xù)寫信給市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很快便收到了市長的回信。市長伯伯對他們關(guān)心社區(qū)和老人的行為很感動,他還特別請了當?shù)刂牡窨碳覐涂塘艘粋€一模一樣的雁鴨噴泉頭。
銅鴨“回家”的日子對孩子們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們自豪極了,老師和家長也為他們感到驕傲,因為他們用愛心和堅持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幫助許多上一代人完成了心愿。佩茵阿婆抱著孩子們哽咽地說:“我好開心,夢里的銅鴨回來了,看到銅鴨就想起小時候和我阿爸在噴水池邊玩耍的情形。謝謝小朋友,謝謝老師……”
對臺灣幼兒園行為課程實施的思考
從對北投糟糕的感受,到發(fā)現(xiàn)小銅鴨的存在和阿婆的故事,再到努力實現(xiàn)阿婆的夢想,每一個活動的推進都偏離了教師心中預設(shè)的軌道,但這些活動卻承載著幼兒強烈的愿望和熱情。因此,他們每向前進一小步,都會感到無限的滿足和自豪。也許多年以后他們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仍會覺得這是自己人生中做得最了不起的事情,當然,他們也一定不會忘記活動中默默追隨、支持著他們的教師。
北投幼兒園“小腳丫尋鴨記”活動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臺灣,類似的行為課程還有很多。例如,幼兒親手制作有聲繪本,來介紹自己的幼兒園;幼兒設(shè)計“社子島大富翁”游戲,讓外來居民更快了解并喜歡社子島……這些令臺灣教師和幼兒倍感自豪的活動,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
以幼兒生活為出發(fā)點
行為課程的精髓在于“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在行為課程中學習和成長的幼兒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每天在做的都是生活中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也因此變得更加熱愛生活,更加關(guān)心生活中的細微事物。
在“小腳丫尋鴨記”這一活動中,幼兒的原始動機非常單純,他們一心想著要幫助阿婆圓夢,讓阿婆開心。為此,他們嘗試著解決各種問題,在這個歷程中,他們學會繪制海報,懂得了制作噴泉的一些科學原理,甚至還在給領(lǐng)導寫信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字。最重要的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是有意義的時候,他們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也因此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這些課程內(nèi)容原本不是嚴格的科學知識,但卻給了幼兒更有效的課程價值。
以個人與社會的發(fā)展為目標
張雪門在《幼稚園課程》中特別強調(diào):“好的生活就會有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會有壞的教育?!毙袨檎n程中的生活并非幼兒全部的生活,在行為課程中,幼兒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要,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同樣重要。
幼兒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是社會人,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力量。作為教師,理應為幼兒篩選對他們個人與社會發(fā)展有益的生活經(jīng)驗。例如,在上述案例中,當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在制作新鴨的材料上爭論不休時,教師給予幼兒的引導,是讓幼兒對材料的防水性進行科學探索;當幼兒希望通過求助領(lǐng)導人來找回真正的銅鴨時,教師引導幼兒親自寫信給領(lǐng)導人。這些自然、連續(xù)的活動背后,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是靠一種基于生活又超出生活的理論體系,來支撐整個課程的構(gòu)架。
以“做學教合一”為手段
張雪門認為,行動是幼兒獲得直接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沒有“行為”就沒有行為課程的理論。行為課程提倡還幼兒一定的自由,鼓勵幼兒通過行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反對過度強調(diào)效率、一味灌輸?shù)慕逃绞健?/p>
“小腳丫尋鴨記”這一活動開展了整整一個學期。試想一下,若教師沒有拿著舊照片,帶領(lǐng)幼兒到實地比較,而是直接告訴幼兒北投這些年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若在幼兒制作新銅鴨時,直接教給他們制作方法;若在幼兒想求助領(lǐng)導人找回銅鴨時,教師直接告訴幼兒,領(lǐng)導人一定不會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事情,那么,這些活動也許只需要幾周的時間就可以結(jié)束。如若我們這些成年人總是以我們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來讓每個活動都匆匆而過,那么幼兒對這一活動的記憶也會很快消逝,因為這些都不是幼兒獲得的經(jīng)驗,這些所謂的知識不足以支撐他們走好未來的路。
世界浩瀚寬廣,有許多許多的事物正等待幼兒去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一線幼兒教師,筆者在張雪門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正不斷努力追隨幼兒的成長軌跡,期許給幼兒一個自由、有溫度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像張雪門先生一樣,為中國的幼教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注:本文為第一屆“張雪門行為課程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研討會征文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