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普通化學》授課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培養(yǎng)研究*

2019-12-30 12:02:08顧雪凡蘇碧云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9年24期
關鍵詞:教學法化學技能

顧雪凡,魏 君,蘇碧云,黃 劍,李 紅

(西安石油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水平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標志之一,“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是教育部對本科院校育人的核心要求之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2011 年《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為在職教師“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力”指明了方向[1]。

在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在“互聯(lián)網+教育”環(huán)境下對相應理論知識儲備、平臺認知水平以及專業(yè)工具使用相對薄弱,與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和學校日臻完備的硬件條件之間存在差距[2]。本文以信息技術與《普通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為切入點,探討信息化背景下本校《普通化學》課程組在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

一、在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的要求與現(xiàn)狀

1.教師技術基礎標準

依據國際教育技術協(xié)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簡稱ISTE)所制定的教師技術基礎標準(Foundation in Technology for All Teachers:Foundation Standards)提升在職教師業(yè)務能力,使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其所在學科課程教學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3]:

(1)計算機技術的基本操作。在職教師需具備獨立使用計算機系統(tǒng)運行軟件的技能,能夠獲取、處理、發(fā)掘、發(fā)布數(shù)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評價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和軟件運行質量。

(2)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在職教師應具備使用相關信息技術支持相應領域教學活動的能力。在職教師應逐步規(guī)劃將多種軟件、工具、應用開發(fā)技術整合于課程教學單元。甄選的教學策略應滿足各類學習對象的需求,符合不同評價機制的要求。

(3)信息技術用于專業(yè)領域。鼓勵在職教師參與終身教育活動,積極促進平等、合法地應用信息技術與資源。在職教師需應用相關信息技術和專業(yè)工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工作效率,不僅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研究和解決專業(yè)領域學科問題,更要將其應用于有效交流、深度合作以及團隊建設。

2.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概述

教師是構建和諧教學信息化環(huán)境的關鍵因素。教育信息化賦予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新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養(yǎng)要求,國內外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及一線教師對此高度關注。其中,以舒爾曼學科教學法知識(PCK)為基礎,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Puny Mishra 和Matthew J.Koehler 所提出的“技術—教學法—內容”(TPACK)知識框架,是一種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體系,明確指出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支持下教師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4]。TPACK 體系包含技術知識(Technology Knowledge,簡稱TK)、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簡稱CK)以及教學法知識(Pedagogy Knowledge,簡稱PK)。

鑒于TPACK 內涵是關于教育技術、學科內容以及一般教學法相互關系的教師知能結構理論框架,教育信息技術要內化于教師自身的學科教學知識體系與教學活動中。在此視域下,《普通化學》授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應包含五個相互聯(lián)系的要素:技術與學科深度整合的統(tǒng)領性理念,整合技術的課程知識內容,整合技術的教學模式,整合技術的教學設計與藝術,整合技術的教學效果評價。

3.課程組教師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現(xiàn)狀

TPACK 知識框架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對《普通化學》課程組13 位在職授課教師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現(xiàn)狀進行調研與分析。如圖1 所示,教師自我評價結果中,單項知識自評得分在78-85 分范圍內(PK79.49、CK84.62、TK78.85);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PK)、整合學科的教學法知識(PCK)以及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CK)得分則明顯降低,分別為71.15、69.23、72.12 分。

進一步通過訪談了解到,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3 名教師中,6 名教齡為1-3 年的青年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對于PCK 和TCK 相關教學技能的培訓與提高愿望迫切;5 名教齡在11 年及以上的中年教師更希望獲得TPK 和TCK 的學習與交流。立足課程組在職授課教師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現(xiàn)狀,結合教師自身學科專業(yè)背景,通過課程組教學法活動研討,以及學校各級職能部門組織的交流與培訓,學院對《普通化學》課程組授課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進行有的放矢的培養(yǎng)與提高。

二、信息技術與《普通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1.《普通化學》的課程性質和目的

《普通化學》是我校工科非化學化工專業(yè)實施化學教育的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工程科技人才所必需的素質教育課程。課程通過物質結構及性質、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等化學反應的基礎理論、基本規(guī)律的講授,輔以化學實驗教學,使學生了解當代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以期能夠在工程技術中以化學的觀點認識物質變化的現(xiàn)象,對與化學有關的工程技術實際問題具有初步分析的能力。本課程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觀、科學的社會觀,不斷提高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和創(chuàng)新能力。

2.信息技術與《普通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策略

該課程以化學基本原理為主線,介紹熱化學、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水化學和電化學[5]。以物質結構理論為主線,介紹原子結構、化學鍵、晶體結構,并有針對性地介紹元素化學與無機材料及高分子化合物。根據課程不同章節(jié)知識體系特征,教師有意識地選取相應優(yōu)勢化信息技術滿足不同教學模式的需求,實現(xiàn)抽象概念的可視化表達,達到課堂互動、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要求[6][7]。如圖2 所示,《普通化學》共40 學時,其中理論課32 學時,課內實驗8 學時。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化學反應基本原理及反應”和“物質結構理論及物質性質”兩大部分,前者包含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范疇基礎理論及其在水溶液體系和電化學中的應用,后者基于物質結構近代理論學習不同尺度物質結構及性質。

圖2 信息技術與《普通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策略

依據不同的知識內容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中較為晦澀的“基礎理論”授課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物質結構基礎中“物質微觀結構”采取微課程視頻輔助課堂教學,“基礎理論的應用”利用智慧教室學習和討論。對應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優(yōu)選軟件工具制作不同的電子授課資料。例如利用Videograph 錄制微課程視頻,利用ChemSketch 進行物質結構相關繪圖?;旌鲜浇虒W模式對授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提出新的要求。

三、《普通化學》課程組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

近三年內,課程組教師主要通過理論學習、工具培訓、工作實踐等途徑快速接納掌握信息技術,更新完善自身教學圖式,從而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所授課程的深度整合,實現(xiàn)在職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自我提高。

1.深化理論學習

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需要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專業(yè)能力強的梯隊教師團隊?!镀胀ɑ瘜W》課程組現(xiàn)有授課教師均獲得博士學位(除1 人博士在讀),科研方向均屬化學相關領域,具有過硬的學科專業(yè)背景。課程組根據課堂教學階段性進展情況,開展教學法知識理論學習與研討活動。學校教師工作部、教師發(fā)展中心等職能部門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與考核,對在職教師不定期舉辦相關理論系列講座、軟件培訓、前沿知識研討會等,并搭建與其他院校開展工作交流的平臺。教務處適時更新完善教學硬件、建設智慧教室、立項教育信息化類教改項目。課程組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和交流互助,進階完成了以“信息化教學知能結構”為導向的教學技能深化學習與培訓。

2.定期工具培訓

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全媒體是新型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的顯著特點。作為一種多媒體、多平臺、多終端、多網絡疊加的新模式,全媒體為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提供了廣闊空間[8]。信息表現(xiàn)形態(tài)、傳遞方式、承載平臺日益豐富多樣,復合型信息共享空間理念和實踐模式迅速融入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中[9]。因此,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與自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技術革新的護航。

鑒于此,校、院、系各級職能部門對在職教師進行了短期、中長期技能素質培訓的規(guī)劃與安排、考核與獎懲。積極關注、引進各類教育信息技術,對在職教師開設軟件利用、網絡運行等針對性培訓與業(yè)務學習。旨在使教師能夠綜合運用各類軟件(ScienceWord、EndNote、ChemSketch、ChemLab、ISlS/Draw、3dmax、Videograph 等)完善電子教學資源,達到教師技術基礎標準。此外,學校亦定期完備現(xiàn)有多媒體教室設施、開放智慧課堂,以匹配教師不斷增強的信息化教學技能。

3.立足工作實踐

目前,《普通化學》課程組教師課堂教學為多媒體計算機教室授課。課程組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學經驗。此外,學校和學院鼓勵在職教師結合課程不同章節(jié)知識點特征進行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在課堂教學比賽活動中增大信息化教學手段權重;積極組織開展微課程大賽,立項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教學新模式教改項目,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近三年培養(yǎng)反饋

學校基于上述策略和途徑,對《普通化學》課程組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進行了培養(yǎng),并對13 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回訪(見表1)。92.31%的教師認同信息技術是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經過相關培訓能夠提升課程教學水平。所有教師對于課程組教學法研討、公開課觀摩表示充分肯定。84.62%表示能夠從學校職能部門組織的講座、會議、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養(yǎng)中獲取信息化教學知識與方法工具。84.62%有信心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和教學方法的有效融合。我校立足課程組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現(xiàn)狀,結合《普通化學》課程自身特點,堅持長期分層次、全方位地培養(yǎng)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對于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表1 課程組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技能培養(yǎng)的調查反饋意見

猜你喜歡
教學法化學技能
高級技能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秣馬厲兵強技能
中國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豐收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畫唇技能輕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姚安县| 宜州市| 礼泉县| 广西| 麻江县| 嫩江县| 嵩明县| 瑞昌市| 唐海县| 万安县| 山丹县| 苏尼特左旗| 新晃| 朝阳区| 永定县| 百色市| 旬阳县| 麻阳| 工布江达县| 外汇| 红河县| 宁远县| 宿松县| 本溪| 水城县| 肥西县| 女性| 获嘉县| 连南| 舒城县| 长顺县| 虹口区| 奎屯市| 南漳县| 西安市| 阳城县| 丹东市| 中山市| 甘洛县| 延川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