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
有哪個孩子不曾怕過黑夜里的怪物呢?你小時候,有在夜晚一個人躲在被窩里瑟瑟發(fā)抖,不敢出聲的時刻嗎?
怕黑、怕怪物似乎是孩子情緒世界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描述恐懼的圖畫書有很多,從梅瑟·邁爾的“大噩夢系列”,到米切爾·恩德的《吃噩夢的小精靈》;從視角獨特的《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到表現(xiàn)真實日常的《弗洛格嚇壞了》……許多優(yōu)秀作家講述了一個個或溫情,或幽默,或夸張,或奇幻的動人故事。這本《我不怕怪物!》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了兒童的恐懼心理,看似簡單平常,實則獨具匠心。
全文是一個小孩的自述,語言口語化,一開始就流露出孩子的天真可愛。圖中,配有一個小怪物,他面向讀者乖巧地笑著。小怪物有個有趣的名字,叫小枕頭。小枕頭洗澡、刷牙、聽媽媽講睡前故事,一切都很溫馨,文字處處洋溢著歡樂與暖意。
猝不及防地,真正的怪物出現(xiàn)了——一個看上去一點兒也不像怪物的小女孩,擠著斗雞眼,吐著舌頭,沖小枕頭做鬼臉。等小女孩跳上床,我們便發(fā)現(xiàn),她還不及小枕頭的腦袋高。這么個一丁點兒大的怪物,愣是把小枕頭欺負(fù)得狼狽不堪。做鬼臉、捏鼻子、掐屁股、用枕頭打,甚至還拿小枕頭練空手道。真是好玩又帶勁,叫人哈哈笑。
這種幽默感一直延續(xù)到最后一頁。到了白天,怪物不見了,小枕頭頂著黑眼圈,睡眼惺忪,卻洋洋得意地說:“她當(dāng)然得跑了,我可是一個捉怪物高手呢!”
孩子們讀到這里,怕是要笑趴下了吧。笑聲是最好的盾牌,哈哈笑起來的孩子們會把黑暗中的怪物和恐懼忘得一干二凈。
這本書讓我想起五味太郎的《鱷魚怕怕 牙醫(yī)怕怕》,同樣利用形象上的反差,講述相似的道理:每個人的心中都埋藏著某種恐懼,你所害怕的東西可能也害怕你。看上去可怕的怪物其實像枕頭一樣柔軟而孱弱。強(qiáng)與弱的顛倒,小孩和怪物身份的交錯,同樣的恐懼埋藏在各自的心里,反而使恐懼變得可以相互理解了。
原本不愿睡覺的孩子,關(guān)上燈,細(xì)聽黑暗處傳來的聲音,想象著總有什么東西在某個看不見的地方蠢蠢欲動,這幾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狀況。他們的恐懼需要一個出口,一個解釋,而圖畫書提供了這樣一種舒適而安全的方式:還有什么比晚上坐在暖和的床上,讀一個怪物害怕小孩的睡前故事更讓人覺得安心的呢?
整本書更像是一個孩子的涂鴉作品,悄然訴說著天真的心思:我不怕怪物,你也別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