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 黃 進
尊敬的各位師長,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尊敬的周鯁生先生的各位家屬,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泱泱東湖春潮涌,巍巍珞珈櫻花紅。在這草長鶯飛、百花盛開的美好時節(ji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從四面八方來到江城武漢,相聚在中國百年名?!錆h大學,隆重舉行“紀念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座談會”。這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法學界,特別是國際法學界的一件盛事。作為座談會主辦方——中國國際法學會的會長,我代表學會和中國國際法學界的同仁,對周鯁生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對蒞臨座談會的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周鯁生先生的各位家屬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對承辦座談會的武漢大學法學院和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致以真誠的謝意!
周鯁生先生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外交家,是國內(nèi)外公認的中國國際法學大家和權(quán)威,是中國國際法學科的奠基人,是中國國際法學界的泰山北斗。周鯁生先生的一世英名,是同中國國際法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與中國近現(xiàn)代國際法歷史息息相關(guān)的。他為中國國際法事業(y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在國際法理論建構(gòu)、國際法人才培養(yǎng)、國際法知識傳播、國際法服務(wù)國家外交、國際法治建設(shè)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貢獻,深受中國國際法學界廣大同仁的敬仰和愛戴。
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就是要緬懷他為中國國際法事業(yè)所作出的杰出貢獻,追思他為我國高等教育、法學研究、法治建設(shè)、外交工作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學習和傳承他的家國情懷、道德文章、法治信念、教育精神、人格風范,激勵中國國際法學界廣大同仁以他為榜樣和楷模,為創(chuàng)新、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國際法理論與實踐、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我們國際法學界同仁首先要學習和傳承周鯁生先生的家國情懷。周鯁生先生一生厚植家國情懷,是堅定的愛國主義者。早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就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前,他從日本回國,參加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的斗爭。接著,他和幾個朋友在漢口辦《民國日報》,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遭到當局查封并被通緝。他在法國留學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各戰(zhàn)勝國在巴黎舉行“和會”,西方列強強迫中國接受日本提出的喪權(quán)辱國的“二十一條”,激起了中國留學生的強烈憤慨。他和留英、留法的中國留學生一道,組織“國際和平促進會”,包圍了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阻止其在和約上簽字,在海外有力策應(yīng)了當時國內(nèi)爆發(fā)的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在后來長期的國際法學術(shù)研究和外交實踐中,他善用國際法武器,始終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quán)、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1931年,日本侵占東北,英、法等國操縱國際聯(lián)盟,借口調(diào)解中日爭議派出調(diào)查團來華,炮制了歪曲事實的《國聯(lián)調(diào)查報告書》。對此,他在《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上,發(fā)表題為《東省事件與國際聯(lián)盟》的文章,從國際法的角度,予以深刻的揭露、批判。其后,國聯(lián)中某些人又企圖吸收偽滿洲國加入國聯(lián),他又發(fā)表《所謂滿洲國之承認問題》一文,給以嚴正駁斥。他一直致力于廢除西方列強強加在中國頭上的不平等條約,還出版了研究成果《不平等條約十講》加以推動。
其次,我們國際法學界同仁要學習和傳承周鯁生先生的道德文章?!拔恼虑Ч攀拢檬Т缧闹?。”周鯁生先生一生的道德文章堪稱楷模。他自幼天資聰穎,才智過人,然四歲喪母、十歲喪父,可謂孤苦伶仃。好在有其家父的朋友照應(yīng),伴讀私塾,入讀新學,加之自己勤奮好學,熟讀經(jīng)、史、子、集,打下了扎實的國學基礎(chǔ),他十三歲能考中秀才就是明證。后來,他先后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和法國巴黎大學,在國外大學受到系統(tǒng)的西學教育,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對西方國家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其西學功底堅實。他精通日語、英語、法語、德語四種外語,晚年又學習掌握了俄語。他始終堅持把學習研究國際法與學習研究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中國外交結(jié)合起來。民國以降,有一批像周鯁生先生這樣的學者,他們飽經(jīng)風霜,閱歷豐富,歷經(jīng)清朝、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又游學中外,任教于國內(nèi)多所大學,時代風起云涌,個人大起大落,一生跌宕多姿,事跡可圈可點。但我要說的是,周鯁生先生是其中少有的學養(yǎng)深厚、學貫中西,不限一隅、融會貫通的大家。1948年,中央研究院評出第一批院士81位,其中政治學和法學領(lǐng)域只有五位,他們是王世杰、王寵惠、周鯁生、錢端升和蕭公權(quán)。周鯁生先生當選乃實至名歸、當之無愧。周鯁生先生一生用功甚勤、著述頗豐,不僅發(fā)表了中英文論文和時評300多篇,而且先后出版了獨著《萬國聯(lián)盟》《法律》《最近國際政治小史》《近代歐洲外交史》《解放運動中之對外問題》《不平等條約十講》《革命的外交》《國際法大綱》《國際政治概論》《現(xiàn)代國際法問題》《近代歐洲政治史》《國際公法之新發(fā)展》《近代各國外交政策》《非常時期之外交》《戰(zhàn)時外交問題》《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現(xiàn)代英美國際法的思想動向》《國際法》和英文專著Winning the Peace in the Pacific等。尤其是他晚年完成的《國際法》這部60多萬字的著作(在他去世數(shù)年后于1976年出版),是他功力最深的代表作。該著作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分明、自成一體,旁征博引、比較論列、內(nèi)容豐富,對近現(xiàn)代國際法重要理論學說系統(tǒng)闡述,公允評價;而且,特別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僅引用代表性的成案加以研究分析,還把舊中國所遇到的國際法問題客觀穿插其中,把新中國的國際法實踐真實反映其內(nèi)。例如,關(guān)于我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繼承、國家責任、領(lǐng)海、外交方式、在聯(lián)合國的代表權(quán)、華僑的國籍和保護等,以及關(guān)于舊中國的外國人特權(quán)制度和不平等條約諸問題,書中都有精湛的論述??梢赃@樣說,這部著作是現(xiàn)當代中國最經(jīng)典、最權(quán)威、最具代表性的國際法著作,可謂“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第三,我們國際法學界同仁要學習和傳承周鯁生先生的教育精神。周鯁生先生一生不愿為官,熱愛教育,醉心于教育,先后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武漢大學擔任教授,出任過三校的政治系主任,時而兼任法律系主任,為中國培育了幾代國際法學和政治學人才。韓德培先生曾講過:“從1922年以來,凡是我國學習和研究國際法的人,大都直接或間接接受過他的教益和影響,無不是他的及門弟子或私淑弟子?!闭媸恰疤依畋M在公門”!1928年,他即受命擔任國立武漢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是這所大學的籌建者之一。1929年到武漢大學任教后,先后擔任政治系主任、法律系主任、法科研究所主任、法學院院長、學校教務(wù)長和校長,極大提升了武大法科實力和影響,并將武大建設(shè)成為文法理工農(nóng)醫(yī)六院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在他的教育理念中,認為大學的職責首先在于提高學術(shù)、造就人才;此外,大學還負有社會使命,要將知識社會化,把優(yōu)美的文化和高深的知識向社會傳播,擔負起建設(shè)社會文化的責任,做社會改造的動力。在他為師辦學生涯中,他既關(guān)愛教師,又愛護學生;既尊重人才,又珍惜人才;既教書,又育人;既言傳,又身教;既注重教學,又推進研究;既重視理論,又講究應(yīng)用。他主張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而且一向把“教授要給本科生講基礎(chǔ)課”當成教師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他堅持給學生授課,且深受學生歡迎,他一上課開講,教室的窗戶上都坐滿了聽講的人,就是在擔任學校教務(wù)長和校長期間,他也沒有脫離過教學崗位,每周堅持講兩節(jié)課。他曾主講過多門課程,包括國際法、國際法成案研究、國際關(guān)系、國際政治、政治及外交史、國際聯(lián)盟、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外交學、歐洲外交史、歐洲政治史、比較憲法等。他服膺蔡元培先生的辦學理念,認定辦好一所大學,首先要有優(yōu)秀的師資。所以他求賢若渴,廣攬人才,摒除門戶之見、宗派之別,對于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專家,他都聘用。1939—1945年,他在美國訪學期間,就十分注意在留學生中選拔人才。對選中的留學生總是親自登門邀請。他擔任武大校長期間,從美國留學生中聘來武大的青年教授就多達50多人,包括有哈佛中國留學生“三劍客”之稱,后來成為中國學界大家的吳于廑、韓德培、張培剛先生。當時,武大新老學者薈萃,人才濟濟。韓德培先生好幾次給我講過一個他親歷的故事:有一次北大校長胡適先生來武大講學,看到武大聚集了這么多的年輕教授,在飯桌上十分感慨地對周鯁生先生說:“我是混世魔王,你真配當大學校長,看你身邊有這么多年輕教授,你很愛惜人才,一定功不唐捐?!?/p>
第四,我們國際法學界同仁要學習和傳承周鯁生先生的法治信念。周鯁生先生一生信仰法治、堅守法治、獻身法治,為新中國法治建設(shè)作出了重大貢獻。1950年,他奉調(diào)北京,任外交部顧問,兼任外交學會副會長,并任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任第三屆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是我國第一部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兩位法律顧問之一,為“五四憲法”的制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參與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國名為“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他建議使用“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名稱赴朝作戰(zhàn),為我國外交斗爭贏得了較大空間。他建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最初的表述“互相尊重領(lǐng)土主權(quán)”改為“互相尊重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還提出并論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現(xiàn)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1958年,他同其他專家一道為毛澤東和周恩來兩位領(lǐng)導人做有關(guān)領(lǐng)海寬度和領(lǐng)海法律制度等問題的咨詢,建議中國的領(lǐng)海寬度為12 海里,并適用于臺灣和澎湖列島,渤海為中國內(nèi)海。為了處理中緬邊界、恢復我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等問題,他根據(jù)國際法原則發(fā)表了多篇有影響、有份量的文章。
第五,我們國際法學界同仁要學習和傳承周鯁生先生的人格風范。周鯁生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剛正不阿,為人正直、作風正派,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生活簡樸、艱苦樸素。1948年,他邀請了幾位校外學者到武大講學,其中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胡適先生。第一天講座的主講人是胡適和李濟兩位。李濟先生是中央研究院的考古學家,當時武大沒有考古專業(yè),大多數(shù)同學對李濟先生比較陌生,不少聽講者主要是慕胡適之名而來的。當胡適、李濟兩人同時出現(xiàn)在講壇上時,擠滿了大禮堂的聽眾眼巴巴地望著周鯁生校長,看他怎樣安排這兩位客人“亮相”。周鯁生先生站在講臺正中,環(huán)視全場聽眾之后微笑著說道:“我們今天請來了兩位貴賓,一位是北大校長胡適先生,姓胡名適字適之,另一位是中央研究院的著名考古學家李濟先生,姓李名濟字濟之。他們兩位的名和字是不謀而合?。『m校長昨天給我開玩笑說我把他們兩人‘押上(珞珈)山’來了!大家知道,我對考古學是一竅不通,好在胡適校長是無所不通,現(xiàn)在就請他代勞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濟之教授,好不好?”這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胡適被推到前臺說道:“你們的周校長是我的老朋友,他才是博古通今哩!他非常謙虛,要我來‘跳加官’,其實,我和大家一樣,今天是來聽李濟之先生的講座的?!苯又?,他簡要地介紹了李濟先生的情況。隨即,李濟先生寒暄了幾句就言歸正傳地講了起來。周鯁生先生安排這兩位大學者的“出場”進退得體,事后傳為美談,展現(xiàn)了他迷人的人格魅力。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曾這樣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贝藭r此刻,我們后學對中國國際法前輩周鯁生先生的敬仰,也是這樣一種虔誠的心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周鯁生先生已經(jīng)離開這個世界48年了。在48年后的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回首已經(jīng)過去的過去。的確,我們需要把握當下,也需要展望未來,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不了解過去,就不明白自己身在何處;不了解過去,就肯定沒有光明的未來;不了解過去,還會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超過了前人。其實,我們今天很有可能在重復走前人走過的路,甚至沒有達到他們曾經(jīng)達到的高度。所以,我們要在紀念、回顧、反思中捋清楚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也是我們主辦方為什么要把這次座談會的主題確定為“薪火相傳——新時代中國國際法學人的使命擔當”的緣由。
各位嘉賓、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一切宏大的事業(yè)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周鯁生先生等老一輩專家學者為之奮斗的中國國際法事業(y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國際法學人不斷去傳承和發(fā)揚光大。我們要弘揚光榮傳統(tǒng)、繼續(xù)砥礪前行,不忘初心、久久為功,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努力在創(chuàng)新、繁榮發(fā)展中國國際法理論與實踐進程中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無愧于自己的業(yè)績。我想,這就是我們對周鯁生先生最好的紀念。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