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杰
這幾年,一種形似北極熊,可皮毛和熊掌又像灰熊的未知熊種在北冰洋附近不停地游蕩著。這種出現(xiàn)在“別人地盤”上的熊,激起了網(wǎng)友們強烈的好奇心:這看起來不像是北極熊的孩子,難不成是隔壁老灰家的嗎?
網(wǎng)友們對北極熊家事的八卦程度引來了科學家們的關注:通過對“外來熊”的DNA檢測發(fā)現(xiàn),它的母親就是北冰洋的“原著民”北極熊,父親則是生活在其他地區(qū)的灰熊。
這可讓吃瓜群眾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的“熱心腸”竟“揭開”了一段跨種族的愛情故事。可面對橫空出世的“奪愛對手”,雄性北極熊有苦難言:都是拜你們人類所賜,我的“愛人”才會跟別人跑了呢!
這還真是人類犯的錯!科學家認為,導致灰熊戀上北極熊的最大原因是人類引發(fā)的全球變暖。隨著氣溫上升,北極冰蓋開始融化,苔原不斷地擴大,灰熊的勢力也逐漸地向北擴張。一個不小心,與北極熊擦肩而過,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不僅成為北極熊和諧家庭的破壞者,還變成“病原體”讓地球發(fā)起了“燒”。
一篇 《科學》雜志發(fā)表的文章指出:全球升溫1℃,會對大范圍的基本生物學過程(從基因到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理查德·科萊特教授擔綱。
這些影響基本都是“負面”的。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讓寒冷的地域逐漸升溫,許多物種也隨之遷往更高緯度、更高海拔的地區(qū):北歐的魚兒游走了,讓當?shù)氐臐O業(yè)經(jīng)濟受到重創(chuàng)。這景象再一次敲響了保護環(huán)境的警鐘。
關于北極熊這樁鬧得沸沸揚揚的家事,此起彼伏的輿論浪潮除了快要把“當事人”淹沒之外,還引起了人們新一輪的擔憂:“出軌”是否會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
不過,也有人站在“第三者”灰熊的立場上。佐治亞大學的遺傳學教授邁克爾·阿諾爾德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公開表示:“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不是因為基因交換,而是因為人類不斷蠶食環(huán)境導致的。”
這個“罪名”可要比灰熊“介入他人家庭”聽起來嚴重得多。而為這些“罪名”提供證據(jù)的,是來自9個國家的17名科學家,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氣候變化專家組的成員。
科學家們有針對性地選取94個具有核心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生態(tài)過程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包括32個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31個海洋和31個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除此之外,媒體持續(xù)報道“史上最熱一年”的新聞,總是隨著年歷的變化不斷重復。事實上,不是他們“炒冷飯”,而是因為觀測氣候變化的主要指標——地表溫度和北冰洋海冰面積,一直在刷新著不良紀錄。人們或許對這樣的新聞早已麻木,但不斷疊加的數(shù)字卻始終挑戰(zhàn)著地球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