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之茵
在日常生活或商業(yè)領域的各個方面,可以說問題無處不在,但如何用適當?shù)姆绞?、提出適當?shù)膯栴}從而把控態(tài)勢,我們卻知之不多。美國著名主持人、艾美獎獲獎記者弗蘭克·賽斯諾的《提問的力量》,為我們總結(jié)列示了11種不同的提問模型。
診斷型提問構(gòu)建于一些普世的觀念和重點突出的探究之上。提問者往往需要把癥狀和特效藥聯(lián)系起來。首先,提出大的、寬泛的、“出了什么問題”的問題,然后縮小范圍,瞄準目標。
通過寬泛的問題,確定癥狀,詳細描述相關的觀察結(jié)果。然后進行追本溯源。詢問類似的經(jīng)歷、事件和模式之后,提問者可以再次提問,并聽取不同的意見。
戰(zhàn)略型問題的內(nèi)容涉及較大的挑戰(zhàn)與長期的目標,在進行此類問題的提問時,提問者需要抓住全局。對挑戰(zhàn)或機遇下定義,詢問它為何至關重要;并且了解目前面臨的遭遇。接下來,人們要明確計劃,弄清怎樣的策略能達成戰(zhàn)略目標;在量化定義成功的基礎上,堅持實施計劃,大膽挑戰(zhàn)自我。
共情型問題適用于感覺。它們尋求更深、更情緒化的回答,揭露讓人們思考、害怕、產(chǎn)生感覺的原因。它們幫助人們向他人以及自己揭示自己。采用“同理心”是獲取這些問題的最佳方式。共情有助于更有同情心、更有效地提問以及思考更深入的答案。
橋接型問題試圖與具有以下特質(zhì)的人建立聯(lián)系:多疑、頑抗、敵對、疏遠或威脅。
橋接型問題首先要引人開口說話,希望建立關系,甚至可能是信任。這些問題可能作用微妙,建立信任需要時間。它們的設定目的在于鼓勵和強化,問題本身甚至可能是沒有問號的問題。
這類問題要規(guī)避觸發(fā)條件。不要以譴責開場,不要以觸發(fā)防御性的問題開場。要保證溝通的順暢進行,不要指責,從對方的申訴為出發(fā)點,就此提問。出了什么事?什么事不公平?隨后詢問根本原因和動機。
對抗型問題是咄咄逼人的問題,要求人們就自己的行為做出解釋。如果有人做錯事,那就詢問這些問題。對抗型問題可能不會帶來積極的回答,但它們建立了一份記錄,強迫對方表態(tài)。
對抗型提問遵從以下規(guī)則:了解你的目標,堅持下去。了解事實。確保事實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如果你要提出指控或與人對峙,你需要可靠的信息為根據(jù)。準確擬定問題。精確的問題能引出精確的回答,所以使用直接問句。調(diào)整問題,讓它支撐你的實際案例。如果你未能得到直接回答,留意聆聽,再次發(fā)問。
創(chuàng)意型問題主張別出心裁的想法。往往對被提問者定出奇高的目標,并要求提問者嘗試用一點點時間旅行。把你的問題變成將來時,讓人們也同樣把自己送往那里。同時進行角色扮演:當你正處于那個新的世界、新的辦公室、新的技術之時,它是什么樣子?這種思維可能讓人不安,有時還會被全然顛覆。但世界就是這樣被改變的。
任務型問題將挑戰(zhàn)轉(zhuǎn)變?yōu)橐粋€共同目標,讓人思考怎樣才能通過付出來達成有價值的成功。這種問題將激發(fā)慷慨之情,幫助成員團結(jié)一致,貢獻自己的力量,達成良好的團隊目標。如果你擅長提這些任務型問題,你的能力將不局限于僅僅打造一個團隊。你可以幫助團隊成員發(fā)現(xiàn)他們的目標,找到他們能扮演的角色。
任務型問題要求提問者給予無私的聆聽。談談我們,而不是我。多問,少說。交談圍繞共同的目標展開,而不是你個人的想法或行為。
科學型提問首先以一個問題開始,這個問題必須是一個可以被測試的假設。這涉及發(fā)現(xiàn)、實驗和測量,并且你還要嘗試證明你的假設是錯誤的。而一旦假設經(jīng)受住了數(shù)次科學試驗,科學界就擁有了一個新的解釋和規(guī)則。
采訪型問題把目光投入未來。它們檢測人們過去的表現(xiàn),擅長此類問題的人會成為更好的面試官和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和應聘者雙方都可以通過運用直接問題以及聆聽話語語調(diào)的方式,努力挖掘信息。
面試問題可歸為兩個方面:你做過什么和你要做什么。鑒于過去的表現(xiàn)未必能夠預測未來的結(jié)果,好的采訪還應包括情景型問題,比如——假設你的公司過去的一年碩果頗豐。有人問你額外利潤應如何花費,你有什么建議;如果你被告知所有部門都必須減少5%的開支,而你是預算負責人,對于如何削減,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等等。
上述問題幫助面試官確定人的品質(zhì)和性格,以及考核應聘者在想象的逆境中如何渡過難關。
娛樂型問題能幫助嘉賓處于放松狀態(tài),讓提問者和受訪者更好地了解對方,同時它們還能幫助你將不同的人匯聚起來,制造令人愉快而難忘的經(jīng)歷。
克里斯·施羅德曾經(jīng)是《華盛頓郵報》網(wǎng)站的主管,身兼企業(yè)家、投資人等諸多身份??死锼购推拮由5洗蟾琶吭屡e辦兩次小型家庭聚會。在宴會上,克里斯提出的問題涉獵廣泛,包括年輕一代、技術、交流、變革的進程等。他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參與性,讓任何層次的賓客都感到舒適自在,促使整間屋子的人參與其中,讓每個人都盡興暢談。
大多數(shù)人在度過一生時會考慮遺產(chǎn)型問題,尤其是在臨終之際,當人們進行評價、回顧往昔、考慮人生的意義以及我們有著怎樣的作為,我們會想到:
我做出了怎樣的成就?
我想讓人們以何種方式銘記我?
針對遺產(chǎn)型問題,臨終專家就創(chuàng)造了一種“有意義的敘述”來發(fā)表看法。他們認為這種故事讓人們對生活的感覺更好,對他們自身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晚期絕癥患者描述他們覺得最富有生氣的時刻,敘述他們最重要的角色和成就,分享他們對珍愛之人的希望和夢想。研究人員將這些回答編纂為一份匯總文件。當其他病患們閱讀這份文件時,三分之二的人都表示稱“對生命的理解得到升華”;近一半人稱,活下去的意愿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