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凡
請不要低估0-4歲幼兒的情感能力,8-18個月是分離焦慮的爆發(fā)期,具體表現(xiàn)在幼兒無法承受與主要看護人,尤其是母親的短暫分離。2歲左右,由于自我意識的增強,幼兒的情感與情緒變得復(fù)雜多變,會出現(xiàn)忌妒、害羞等能表現(xiàn)出自我意識的情感。
我們應(yīng)該尊重、接納他們的負面的情緒。家長可以通過親子共讀合適的繪本幫助他們理解和表達各類情感,紓解負面情緒。通過閱讀直觀的圖畫故事,兒童會認同書中人物的境遇,聯(lián)想到自己相同的經(jīng)歷,使其負面情緒得到發(fā)泄,在繪本的引導(dǎo)下,獲得正面的引導(dǎo),走出困境。
筆者將針對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逝去之痛以及生氣之怒這幾種情緒特點,分類推薦適應(yīng)的繪本。
一、分離焦慮
一歲半以后,孩子們進入了分離焦慮的高峰期,這種緊張的情緒反應(yīng)會持續(xù)到孩子逐漸學(xué)會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為止。部分孩子的分離焦慮持續(xù)的時間甚至更長。
《我媽媽上班去了》(英)凱斯·格雷文,大衛(wèi)·米爾格姆/圖
幾乎所有處于看護人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在媽媽要去上班的時候都會情緒崩潰。書中卻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家平靜的等待媽媽下班回家的故事。原來是高質(zhì)量的親子陪伴與交流讓每個短暫的分離都充滿愉悅的期盼。
《魔法親親》(美)潘恩文,(英)哈波、(美)理克圖
是什么幫助小浣熊奇奇克服了離開媽媽、去陌生的環(huán)境中學(xué)習(xí)生活的恐懼呢?是浣熊媽媽的“魔法親親”!這個神奇又溫暖的吻會一直留在奇奇的手心里。每當奇奇想媽媽的時候,將帶著媽媽吻的手掌捂在臉頰上,就能夠感受到媽媽濃濃的愛,便不再害怕與孤單了。
《存起來的吻》(法)米歇爾·蓋伊文/圖
斑馬小奔就要出發(fā)去參加夏令營,獨自在外過夜了。除了帶上必要的行李,小奔還讓爸爸媽媽把給他的吻都印在小紙條上,存放在了小鐵盒里。在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小奔拿出了裝滿甜甜香吻的盒子,并把爸爸媽媽的吻和同樣想念父母的小伙伴們一起分享。
二、入園焦慮
《幼兒園的一天》(法)瑟努斯文,(法)爾納/圖
動物幼兒園要開學(xué)啦!習(xí)性各異的小動物們和剛?cè)雸@的小寶寶一樣,狀況百出,啼笑皆非。在老師與小伙伴的陪伴下,大家都漸漸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家長可借此向孩子幽默風(fēng)趣地呈現(xiàn)未來的幼兒園生活,達到緩解入園焦慮的作用。
《我愛幼兒園》(法)塞爾日·布洛克文/圖
故事從上學(xué)的前一晚開始說起,詳細描述了最最平常的幼兒園里的一天。作者甚至毫不避諱地刻畫了小朋友們哭鬧著不愿爸爸媽媽離去、心不甘情不愿地走進幼兒園的場景,讓小讀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隨后,畫風(fēng)筆鋒漸變,作者用最大的篇幅與最豐富的畫面呈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真是有趣極了!
《我好擔(dān)心》(美)凱文·亨克斯文/圖
小莉是一只愛擔(dān)心的小鼠妹。這種無時無刻的擔(dān)心在上幼兒園前變得更加強烈。意想不到的是,小莉在幼兒園里學(xué)會了自己解決問題,找到了喜歡的小伙伴。本書通過擬人化的描繪,生動地呈現(xiàn)了溫馨的家庭生活與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不少小朋友還能從小鼠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超人兔系列《我不要去幼兒園》(法)絲特法妮·布萊克文/圖
大部分的孩子在聽到要上幼兒園時的第一個反應(yīng)都是——抗拒!超人兔就是這樣一只不想去幼兒園的小兔子。在爸爸媽媽的百般安撫下,超人兔還是來到了幼兒園,它的幼兒園生活將會如何呢?繪者巧妙地用色彩過度隱喻了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簡單明快、形象生動有趣,讓小朋友愛不釋手。
三、逝去之痛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不可逆轉(zhuǎn)的規(guī)律。即使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也同樣和成人一樣需要面對死亡、面對失去。以下幾部作品能為家庭的生命教育提供些許啟發(fā)性的建議。
《風(fēng)到哪里去了》(美)左羅托夫文,(意)維塔繪
“風(fēng)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媽媽該如何回答這個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長的問題呢?正如日月星辰交替、風(fēng)雨云水循環(huán)、春夏秋冬變換,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息的。通過媽媽啟發(fā)式的問答,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希望與期待,不為生命的逝去感到過多的悲傷。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美)湯米·狄波拉文/圖
這是一個溫馨的四世同堂的故事,也是一個關(guān)于生老病死的故事。湯米與外婆和曾外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日子過得其樂融融。然而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回避的傷痛。外婆與曾外婆先后離世,湯米雖難過,也在爸爸媽媽的安撫下,平靜地接受了親人的離去。在平靜的敘述中,小讀者能感受到作者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與心境。
《我的爺爺變成了幽靈》(丹麥)金·弗珀茲·艾克松文,(瑞典)愛娃·艾瑞克松/圖
小奧斯本一直無法相信爺爺已經(jīng)去世的事實。爺爺似乎知道了他的心思,變成了幽靈,每天夜里都來陪他,并告訴他,爺爺之所以變成幽靈,是因為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他說再見。這是一個看似恐怖卻溫馨感人的親情故事。小朋友不僅能體會到爺孫間濃濃的親情,更漸漸明白人生的真諦——對于親人的逝去,要學(xué)會坦然的面對;對于快樂的時光,要學(xué)會珍惜與珍藏。
《獾的禮物》(英)蘇珊·華萊文/圖
獾是大家最信賴和依靠的朋友然而,它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快要死去,要離開它的朋友。它安慰大家,死亡只是讓它生活到了隧道的另一頭,請大家不必過多悲傷。春天來了,朋友們再一次相聚,回憶美好的過往,撫平了內(nèi)心的傷痛。該書用溫情的畫面與詩意的文字,傳遞了對生命、對死亡的理解。
四、生氣之怒
兩歲左右,孩子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各種負面情緒接踵而至,“生氣”就是孩子最常見的一種負面情緒。因此,引導(dǎo)孩子學(xué)會對情緒表達與管理,幫助孩子疏導(dǎo)生氣這種負面情緒,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有很大的幫助。
《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美)莫莉·卞文/圖
菲菲因為和姐姐爭搶玩具失敗而生氣地離家出走。當菲菲面對這廣闊的天地,發(fā)泄完了自己的怒氣之后,意識到自己情緒是如此渺小,她感到“這個廣大世界安慰了她”。作者并不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相反,她支持孩子通過適當?shù)那楦行古c釋放,達到內(nèi)心的平衡。
《羅伯生氣了》(法)米雷耶·阿隆索文/圖
羅伯因為爸爸總是批評指責(zé)他,生氣地躲回了房間,卻發(fā)現(xiàn)一肚子的怨氣變成了一只紅色的大怪物。大怪物開始在屋里到處搗亂,這讓羅伯意識到自己失控的情緒與憤怒,開始恢復(fù)平靜并收拾起凌亂不堪的屋子。作者通過對紅色大怪物生動形象的描繪,刻畫出了羅伯的心理變化,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媽媽,我真的很生氣》(美)吉娜·迪塔·多納休文,安妮·凱瑟琳·布萊克/圖
疏導(dǎo)孩子負面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喬希的媽媽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點子——集笑臉。每當喬希適宜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媽媽都會給他畫上一個笑臉,集齊五個笑臉就能實現(xiàn)一個愿望。這讓喬希學(xué)會了情緒控制、交流和溝通。此外,弗吉尼亞·希勒博士“寫給父母的話”,對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的情緒、引導(dǎo)孩子恰當表達情緒給予了指導(dǎo)與建議。
《生氣的亞瑟》(英)奧拉姆文,(日)北村悟/圖
生氣的亞瑟讓電閃雷鳴、讓臺風(fēng)呼嘯、讓海水泛濫、讓宇宙大爆炸……在成人眼中,這一切有點小題大做了,但是孩子讀起來卻津津有味??鋸埖那楣?jié)、極富張力的畫面,將這種對孩子而言難以言喻和掌控的情緒表達得恰到好處。當憤怒伴隨著其他復(fù)雜的情感被徹底地爆發(fā)和宣泄之后,孤獨的亞瑟坐在火星的碎片上愣了神:“我為什么這么生氣?”所有的狂躁在這一刻都歸于平靜了。
《亞歷山大和倒霉、煩人、一點都不好、糟糕透頂?shù)囊惶臁罚溃┲斓纤肌ぞS奧斯特文,(美)雷·克魯茲/圖
今天是亞歷山大最倒霉煩人的一天,似乎一切都在和他作對。但媽媽的一句話點醒了亞歷山大“有時候,日子就是這樣?!弊髡咄高^媽媽的陳述告訴小主人公與小朋友,生活總會出現(xiàn)煩惱與失意,我們需要擁有平和心態(tài)。全書采用黑白線條勾畫,文字雖帶著深深的怨氣,卻不失詼諧風(fēng)趣,喚起孩子對相似經(jīng)歷的共鳴。
總而言之,閱讀繪本是一種雙向的情感認同。一方面,兒童將個人情感投射到書中的角色與情境上;另一方面,繪本中相似的情感體驗與境遇,讓兒童的情感與情緒得到了接納與尊重。希望繪本能成為快樂心靈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