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全國知名報刊寫手、美文作家,中高考語文熱點作家。多篇文章被選為中學語文考試真題和中學語文有關(guān)課文同步練習及課外閱讀材料。已出版文集《土豆發(fā)芽當花看》。
意林:您寫這篇文章在怎樣的情景之下?
耿艷菊:這篇文章是2017年寫的,彼時我離開故鄉(xiāng)十多年了,在外面漸漸穩(wěn)定下來。然而,在外面生活那么久,故鄉(xiāng)的很多習慣一直跟隨著我,比如對面食的喜歡。這其實是一個人的根,每個人都有的天然情懷。年少時,我們都曾豪情壯志,要去追求詩和遠方,兜了一圈才驀然發(fā)現(xiàn)真正的詩和遠方就是用熱情擁抱當下,真誠、簡單、踏實地生活。
意林:您認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決閱讀與寫作脫節(jié)這一現(xiàn)狀?
耿艷菊:寫作是最實在的事,我覺得沒有捷徑可走,除了多讀書思考外,最笨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兩個字:勤寫。有兩層意思,一是多動筆寫,寫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也是進步的過程,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二還是多動筆寫,這個寫是記。天長日久的積累,下筆時自然會涌出美的思想和文字。
意林:您認為閱讀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影響?
耿艷菊:讀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像登山看景,首先讓人擺脫了一己狹窄的天地,一步步往上,人的視野會越來越開闊,胸懷也會越來越開闊。讀書是最好的修心養(yǎng)性,確實能改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人生風貌。
有一年,小姨從城里回來,給我們帶了一包糖。小姨說,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還閃著光。我一聽“薄荷”二字,本來像陽光般在花枝上跳來跳去的歡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鄉(xiāng)下孩子雖沒見過世面,但對植物有一種天然的熟識感,且這薄荷在鄉(xiāng)下實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視的程度。去學校的路上,有一段馬路,馬路兩邊有深深的溝,一叢叢的,都是濃青青的薄荷,落滿了塵。每天來來回回好幾趟,幾乎不會多看薄荷一眼。
對薄荷的感情,現(xiàn)在想來,和對故鄉(xiāng)的感情竟有幾分相似。那時候,人是小小的,心卻大得很,輕狂得不行,熱熱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簡單素樸,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膩煩到厭。后來到底出去見識了,看起來熱熱鬧鬧的喧囂世界,很多時候卻不由自主地會想起曾經(jīng)令人膩煩的寧靜鄉(xiāng)土,還有光陰里一叢叢寵辱不驚的薄荷。
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賣花人,這賣花人特別,竟只賣一種植物,是薄荷!我站在一旁看得癡,那一盆盆薄荷,在記憶里綿延開來,延展為一條明亮的鄉(xiāng)路,通往那無憂無慮簡單清寂的鄉(xiāng)村歲月。
我堅定地買了兩盆薄荷抱回家,養(yǎng)在客廳亮亮的窗臺上。而此時,這明亮的窗臺儼然已是薄荷環(huán)繞的一個清新簡素的世界,沒有姹紫嫣紅,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寧的青碧。家里那人笑我,你呀,這是要在窗臺上養(yǎng)出一片故鄉(xiāng)嘛。
我一愣,還真是如此,光陰流轉(zhuǎn),往時光深處,心卻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廣闊的熱鬧天地,只想清清靜靜、簡簡單單、素素樸樸地過日子,像從前的故鄉(xiāng)。也像字句簡單的一首詩,像木心的《從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說最想念幼時家中的院落,母親在院子里種菜種花,那才叫生活,真美。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闖北,見過大風大浪大繁華。當他說起這世間的美味莫過于他母親做的清炒苦瓜時,那眼里也閃爍著一種光,和小姨當年說薄荷時的神色一樣。朋友說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種的,一點都不苦。我才明白,當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種何等的意味。
如今,我也早已愛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涼,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幾片薄荷葉,清洗干凈,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邊,翻幾頁書,發(fā)一會兒呆,看幾朵云。只想把生活變慢,把日子過得像故鄉(xiāng)的薄荷一樣淡然不驚。。
(本文入選2019年山東威海市中考閱讀題,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