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友才(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 廣東 汕尾 516600)
帆板是一項水上項目,具有激烈的競爭特點。在實際運動中,需要運動員在載體上調整身體,在保持平衡狀態(tài)的情況下使帆能夠獲得最佳風效果,進而在比賽當中占據優(yōu)勢。在此過程中,對于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是一項較大的考驗,需要能夠在日常訓練中做好專項訓練,提升比賽水平。
帆板是一項同自然作斗爭的競賽項目,在實際比賽當中,運動員需要能偶掌握比賽場地的氣溫情況、風向變化、潮流方向以及風力大小,在將風力為動力的情況下,在多種影響因素中保持平衡,使帆能夠最大程度受到風的影響,具有最佳的行駛速度,進而在短時間內完成航行目標。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帆板都將在多變、起伏不定以及不規(guī)則的浪當中行駛,在自由化項目中,還需要在板上進行多種高難度、復雜動作,整個過程中對于運動員心肺機能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夠在不同風力情況下進行數輪激烈的競爭,對于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機體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帆板操縱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對帆力力量進行抗衡,在此過程中,主要為肌肉的靜力性收縮,全身肌肉系統都將參與到其中。在該種情況下,通過帆板運動的進行,則能夠對運動員的肌肉橫斷面積進行增加,實現其肌肉質量的改善,主要即是在運動員耐力、握力、指力以及臂力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而這也同運動員的耐力具有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使運動員在該項運動當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即需要能夠做好日常耐力素質的專項練習,保證在耐力素質方面能夠滿足運動需求。
在帆板運動當中,其是一項以有氧耐力為主的競技項目,在實際運動中,運動員需要能夠長時間處于惡劣、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當中競賽,有時競賽時間將持續(xù)數日,對于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機能能力具有較高的考驗。在強風當中運動時,有氧耐力可以說是運動員完成比賽目標的重點因素,且在特殊情況下,帆板搖帆以及翻倒扶正時,對于運動員的無氧耐力素質也具有較高的要求。在實際運動中,線粒體數量、最大攝氧量以及血紅蛋白都將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有氧耐力。其中,最大攝氧量,即是人體在保持最大強度下運動、當機體無法對后續(xù)運動進行支撐時,所攝入的氧氣含量。這也可以說是對耐力運動員進行選擇的重要依據,是對人有氧運動能力進行反映的關鍵指標,只有保持高水平的最大攝氧量,才能夠保證其具有較高的有氧運動能力。在不同項目當中,對于運動員也具有不同的最大攝氧量要求,從帆板運動特點來說,則可以認為最大攝氧量即是帆板運動當中的最關鍵耐力指標。
耐力是人的一項重要素質,即是在長時間工作情況下人克服疲勞的能力。在帆板運動當中,從能量供應角度而言,可以將帆板運動的耐力素質分為有氧以及無氧兩種耐力類型。其中,無氧耐力即是人在供氧不足情況下、且存在氧債情況下對疲勞進行克服的能力。有氧耐力,則是人體在具有充足氧氣、吸耗氧量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對疲勞進行克服的能力,從強度分類以及負荷時間分析,其也因此具有不同的特點。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同耐力素質具有聯系的生理因素有:第一,能量物質儲備量。當運動員體內具有較大糖原儲備時,即表示在高強度負荷下,運動員具有較大的持續(xù)運動潛力。而當體內具有較多游離脂肪酸含量時,即表明運動員具有較強的連續(xù)工作能力;第二,最大攝氧量水平。這可以說是對運動員有氧耐力進行衡量的關鍵指標。在運動員進行耐力運動的過程中,氧供應的充足與否十分關鍵,將對能量物質分解釋能水平產生影響;第三,人體負氧債能力。在實際運動當中,如氧氣存在供應不充分的情況,當具有較多湯原無氧酵解釋放能量時,在體內則將具有較高的氧利用率,人體具有更強的抗酸能力,也會使人具有更好的人體無氧耐力水平;第四,紅肌纖維。當具有充足氧氣供應的情況下,人體在運動過程當中,主要發(fā)揮作用的即是紅肌纖維以及其內部具有的能量物質,可以說,這也是人具備有氧耐力素質的關鍵基礎;第五,神經肌肉系統。在帆板運動中,運動員具有較長的運動時間。在此過程中,神經過程的穩(wěn)定性將直接關系到運動員技術動作的協調性。作為帆板運動員,需要能夠在運動當中時刻保持冷靜,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在面對運動當中不同風向、水流以及風速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高度的敏銳感,以此為基礎對行駛狀態(tài)進行調整,對適合自己的行駛路線進行選擇。
在實際訓練當中,需要做好以下原則的把握:第一,多種訓練方法結合。要想對帆板運動員的耐力素質進行提升,在對其多元化能量供應特點相結合的基礎上,需要能夠對訓練負荷進行認真規(guī)劃、細致分析,對多種訓練手段以及訓練方式進行應用,以此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第二,耐力技術訓練相結合。在帆板運動當中,需要在開展耐力素質訓練的同時融入技術訓練,對隨機變化的訓練負荷強度進行安排,以此在對專項耐力素質進行提升的同時對其操作動作以及技術結構起到穩(wěn)定、鞏固的效果;第三,能量代謝系統規(guī)律。要想通過訓練對帆板運動員的短時間耐力水平進行提升,即需要對其無氧代謝能力進行提升。要想對中時耐力水平進行提升,即需要對無氧、有氧的混合功能進行提升。長時耐力更是不可忽視的一項能力,在實際訓練中,需要做好糖元的提升,保證游離脂肪酸在有氧解釋能水平方面具有好的表現;第四,發(fā)展有氧耐力。在具體耐力訓練中,需要將有氧耐力作為重要的基礎,無氧代謝以及混合代謝功能是訓練過程當中的重要目的。具體來說,需要能夠根據能量消耗以及負荷時間關系對具體訓練當中的重點進行確定。
在實際訓練當中,為了使帆板運動員在耐力水平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現,即需要能夠根據無氧、有氧耐力發(fā)展需求,同變化形式、項目特點相結合的基礎上對訓練功能進行把握,在具體實踐中對耐力素質提升的方式進行應用,以此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第一,有氧耐力素質。在帆板運動員有氧耐力素質訓練中,要求在強度恒定的條件下,以不間斷、持續(xù)的方式長時間進行練習,通常來說,會應用具有較低負荷強度、較長負荷時間的方式開展針對性訓練。通過持續(xù)訓練法的應用,即能夠對機體內游離脂肪酸的儲備水平進行提升,能夠對運動員體內有氧代謝能量物質的總含量進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該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僅僅適合應用在帆板運動員的耐力訓練當中,在速度訓練方面則不適合應用,即在短時耐力水平提升方面所具有的價值不高。在實際對該方式應用中,需要保證在較長的負荷過程中,以分段、分時、有計劃的方式對能量的供應形式進行改變,對負荷強度進行變化,以此對有氧耐力強度的提升目標進行實現;第二,無氧耐力訓練。在帆板運動員無氧耐力訓練當中,其目的即是對運動員的短時耐力素質進行提升,即以無氧代謝為主的素質。在該訓練中,重復訓練是經常應用到的一種方式,即在不對動作結構進行改變的基礎上,要做好負荷強度控制,保證其具有170次/分的強度,同時做好每次重復練習時間負荷的控制,保證時間在一分鐘以內。在運動的間歇時間,保證運動員能夠得到充分的恢復,同時整個訓練過程具有固定的結構,可以在同帆板訓練內容相結合的基礎上反復開展練習。需要注意的是,該方式不能夠長時間進行耐力的訓練,否則可能會因此對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產生影響,無法起到無氧耐力物質提升的效果;第三,有氧無氧混合耐力訓練。在帆板運動員比賽過程中,在高強度、長距離訓練競賽中,混合代謝系統能力是保證在運動中具有較強體能的基礎。對此,即需要能夠在訓練當中做好兩方面內容的結合。其中,間歇訓練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具體來說,及時嚴格根據間歇時間休息,并按照指定的內容反復進行練習。在該練習過程中,對間歇時間進行嚴格規(guī)定是重點內容,能夠對運動員的中時耐力水平進行有效的提升。對于高水平運動員,運動后心率140次/分是開展下一組訓練的間歇時間確定依據,在該方式中,能夠對人體心臟每分輸出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對運動員心肌收縮能力進行提升的情況下,使心臟能夠具有更高的能力輸送血液,在以糖原代謝為主有氧耐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訓練價值。但在該方式中,在脂肪代謝水平提升方面效果有限,無法對具體的負荷量進行良好掌握,如果沒有做好應用,很可能因此導致速度障礙情況的發(fā)生,尤其是對于初級運動員不適合應用該方式;第四,缺氧訓練法。該方式又稱作呼吸障礙訓練以及高原訓練,具體來說,即通過人工、自然環(huán)境方式的應用,保證人體具有正常水平以下的攝氧量,在對機體形成刺激的情況下實現耐力水平的提升。該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的優(yōu)勢,即能夠對機體生理層面的變化進行有效的形成,使血液當中增生紅細胞數量,以此實現血液載氧能力的提升。同時,能夠使運動員在不適、疲勞方面的耐受能力進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初級運動員以及心臟功能相對較差的運動員,不適合使用該方式,有一定的幾率會出現訓練事故。在實際應用中,該方式能夠對運動員的有氧、無氧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充分根據實際聯系目標,以及不同方式在功能方面的優(yōu)勢進行科學選擇,更好的實現訓練目標。
在上文中,我們對帆板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訓練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來訓練中,即需要能夠充分結合帆板運動特點做好耐力素質訓練方式方法的選擇,在不斷提升耐力素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帆板運動水平,在帆板比賽當中獲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