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春
(山東省莘縣林業(yè)局 山東聊城 252400)
中國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是研究植物區(qū)系發(fā)生、發(fā)展及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實物,也是研究歷史文化、氣候、地理、水文和園林歷史的重要素材。
古樹衰老是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樹木在生命周期中有衰老期這個階段,是樹木一生的規(guī)律;同時也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使樹木加速衰老的進程。
古樹主要是由于一是樹木本身具有長壽的因子,二是樹木周圍環(huán)境的適宜。因古樹名木樹齡較大,樹型較高大,因而抗病蟲害力較低,抗風雨侵蝕力較弱,此為樹木衰敗的內(nèi)因所在。
1.2.1 自然因素影響
自然災害主要是風害、雨澇、雪壓和雷擊等,易造成古樹衰弱、生長衰退甚至燒傷死亡。酸雨及其他空氣污染(如光化學煙霧等)也對古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時可使部分古樹葉片變黃、脫落。
1.2.2 人為因素影響
許多古樹成為旅游景點,引來密集的游客,車軋、人踏等,使得土壤密度過高,通氣性差,限制了根系的發(fā)展,甚至造成根系大量死亡,極大地影響古樹的生長。不少游客在公園古樹林中搭帳篷,開展各種活動,不但增加了土壤的密實度,而且亂倒污水,甚至有的還增設臨時廁所,導致土壤糖化、鹽化。有些地方在古樹下亂堆水泥、石子、石灰、爐渣等,惡化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加速古樹的衰老。迷信、供奉,砍枝、撞擊、移栽等行為直接導致樹體受損,加速古樹衰老。
1.2.3 病蟲害影響
導致古樹衰老除了自然和人為因素外,病蟲害的影響也非常大,病蟲害通過侵入古樹的枝干、葉片,先局部進行為害,而后不斷擴散蔓延,進而導致整棵樹衰老,甚至葉片脫落、死亡。常見的病蟲害有小蠹甲類、天牛類,以及木腐菌類等。
1.2.4 土壤營養(yǎng)不足
由于古樹大多生長了百年、千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成分,從而導致周圍土壤養(yǎng)分比例失調,缺乏樹木生長必需元素,影響后期生長。
2.1.1 土壤通透性
在實踐工作中,根據(jù)觀察,古樹名木生長衰弱的最根本原因是土壤板結,密實度太高,通風透氣性不好。針對這個土壤板結的原因,采取埋樹枝條與鋪設草和壘梯形的磚相結合來提高土壤的通風透氣性。
分挖放射性溝埋樹枝條和長溝埋樹枝條:放射性溝應在樹冠投影外圍挖溝6~10條,每條溝長0.12 m左右,寬為0.4~0.7 m,深0.8 m。溝內(nèi)先鋪設0.1 m厚的松土或者雜草,再把剪好的柳樹、槐樹、桃樹等枝條包成捆,鋪上一層,每捆枝條的直徑18~22 cm左右,枝條上撒上土雜肥或者松土,同時可以加入粉碎的醬渣肥和復合肥(氮肥),每溝可以施醬渣肥1~1.5 kg,氮肥40~60 g,然后覆土踏實找平。如樹木株行距大,可以挖長溝埋樹枝條。埋條的地方應該略高,不能太低,以免造成積水。
為改善土壤的缺肥癥狀,可以適當換土加施土雜有基肥。給樹木換土時應在樹冠的投影范圍內(nèi)進行,深挖0.5 m左右(及時對暴露出來的根系采用浸濕棉被或者是濕草蓋上),然后將原有舊土與新的沙土、腐質土、糞土、土雜草、微量復合肥摻雜混合均勻后填埋在挖好的坑內(nèi)。如對排水不是很好地域的古樹名木更換土時,要同時挖好排水溝,排水溝深3~4 m,最下層埋填磚瓦石,中間層的填以較碎的磚塊石頭,再蓋上無紡布,最后用土或者細沙填平踩實[1]。
2.1.2 土壤水分
對于部分生長在特殊地勢的古樹,如坡地,由于所處地勢高,難保留水分,可在樹木上方距樹8~12 m緩坡處加挖深1.2 m、寬2.0~3.0 m、長7.5 m的水平壕,形成一個截水小壩,底層填入嫩枝、土雜枝葉、秸草等,再鋪設表土。所筑土壩可蓄積雨水使古樹根一直處于潮濕狀態(tài),遇干旱時,可人工運水澆入溝壕。
在樹冠投影外挖深110~130 cm,直徑100~115 cm的滲水井,井壁掏3~5個洞孔,內(nèi)填腐葉、雜草、土雜肥和微肥等。用磚壘成壇型,井壁不要掛水泥砌實,四周埋樹枝條、土雜肥,井口蓋上蓋子,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和存水性,改善樹根的生長環(huán)境。
在古樹樹冠垂直投影處均勻的找點挖施肥溝或者挖施肥穴,施有基肥肥或者土雜腐殖肥及加速效復合肥,也可加入復合肥均勻摻雜在樹葉雜草與土混合填入。在后期管理過程中,可以適當換土加施土雜有基肥,可以有效緩減土壤的缺肥癥狀,確保作物更好的生長發(fā)育[2]。
2.3.1 病蟲害的防治
古樹常見病蟲害有天牛、紅蜘蛛、美國白蛾、蚜蟲等蟲害;根腐病、枝干腐爛病等病害,要加強預防防治。
2.3.2 自然災害的防治
古樹常見自然災害主要是風害、雨澇、雪壓和雷擊等,會造成古樹衰弱、生長衰退甚至燒傷死亡。酸雨及其他空氣污染(如光化學煙霧等)也對古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時可使部分古樹葉片變黃、脫落。
一般自然災害有凍害、澇害、旱害和日灼等。此外,由于夏季雷雨天氣較多,尤其是南方的古樹很容易被雷電襲擊,因此對古樹設置避雷針,可有效緩減古樹的雷電襲擊。一旦古樹發(fā)生雷擊,必須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首先將傷口刮平,去掉燒傷、變焦的部位;然后涂抹保護劑。
隨著古樹生長時間的逐年增加,再加上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古樹的主桿、主枝出現(xiàn)部分死亡,是整棵樹逐漸發(fā)生傾斜,因此要設計支架,維持樹體穩(wěn)定。
古樹由于年代久遠大,有主干中空現(xiàn)象,再加上人為以及病菌的損傷,導致古樹逐漸產(chǎn)生大小不等的樹洞。首先要刮去腐爛的木質,用硫酸銅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內(nèi)壁涂水柏油防腐劑。一般主要采取開放法、封閉法以及填充法進行修補樹洞。
對于特別珍貴的古樹,以輕剪、疏剪為主,基本保持原有的樹形。對病蟲枝、枯弱枝、交叉重疊枝進行修剪時以疏剪為主,有利于通風透光并減少病蟲害的滋生[3]。此外,通過增設圍欄和修筑臺可以起到保護古樹的作用,還可以提高防澇。
在實施各種日常管理技術措施中,均應考慮樹體效果以及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有些地方還種植一些藤本等植物,與古樹共生效果好。同時,應在古樹名木周圍加圍欄來隔離人,避免人為踐踏,保持土壤的疏松。此外,在對一些有歷史淵源或有重要價值的古樹,即便是枯死,也不能隨意毀壞,還可以經(jīng)過加工加以利用,如進行防腐處理后觀賞,或植物藤本攀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