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重慶三峽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重慶 萬州 404000)
有著“與喬伊斯雙峰并峙的偉大作家”[1]之稱的D.H.勞倫斯是20世紀英國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小說家、詩人、藝術(shù)家,其創(chuàng)作于20世紀初的《戀愛中的女人》是其筆下名篇《虹》的姊妹篇。傳統(tǒng)意義上,該作品中先知式的伯金這一藝術(shù)形象一直被批評界看作是勞倫斯理想與信念的代言人。然而,對于以藝術(shù)家身份出現(xiàn)的戈珍這一角色,學(xué)界探討筆墨不多。但當我們從勞倫斯同時身為畫家、藝術(shù)家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作品時,發(fā)現(xiàn)隱含的作者既是作者本身又是特定文化身份下的角色,囿于印象式的解讀似乎難以全面闡釋勞氏的人生觀。因此,本文將借用認知文化研究中具身透明的理論對小說進行解讀,并以此切入重新審視勞倫斯作為藝術(shù)家的人生觀。
具身透明(Embodied Transparency)是美國當代認知文化批評學(xué)者Lisa Zunshine 在其著作《走進你的大腦》[2]中提出的具身認知理論。該理論認為,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身透明不同,小說作品中的具身透明可以讓人們徑直接近角色的心智思維狀態(tài)(mental states),進而實現(xiàn)心智閱讀(mind-reading)。
在Zunshine 看來,散體小說中的具身透明至少具備三個特征:“對照”(contrasts)、“瞬時”(transience)和“克制”(restraint)。具體說來,所謂的“對照”是指作者不得不構(gòu)建一種語境,在這種語境中角色的透明性要鮮明凸顯。這種凸顯,既可以是與其他角色形成的共時對照,也可以是角色自身的前后歷時對照。而“瞬時”是指,透明性的例子必須是下意識的瞬間反應(yīng),一旦有了主觀意識介入就會帶來多個心智思維狀態(tài)而容易讓人誤讀,從而變得不透明。所謂“克制”是指大多數(shù)情況下,作品中的角色要努力隱藏其內(nèi)心感受,從而因為具身的克制而變得透明。[3]
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僅對作品第二十一章《開端》做詳細闡釋,力圖通過分析人物的具身透明來展現(xiàn)隱含作者在作品中構(gòu)建的身不由己與言不由衷。
作為藝術(shù)家的戈珍一直渴望“找機會逃離貝多弗”進而獲得“無憂無慮”的自由,因此當她收到溫妮弗萊德·克里奇寄來的邀請信時,她對這夢寐以求的自由欣然接受。作者在溫妮弗萊德·克里奇的來信中借溫妮弗萊德和杰拉德兩人之口表達了追求自由是藝術(shù)家的生活狀態(tài),并隨后以全知敘事者之口向讀者展示了藝術(shù)家身份下勞倫斯的人生觀:為了藝術(shù)、為了自由,藝術(shù)家有時實屬身不由己。試看實例如下:
“...我想要自由,過一種藝術(shù)家的生活。連杰拉德都對父親說,只有藝術(shù)家是自由的,因為他生活在他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世界里-
通過這封信戈珍算是弄明白了克里奇家人的意圖。杰拉德想讓她附屬于他們在肖特蘭茲的家,他不過是拿溫妮弗萊德來打掩護。做父親的只想到了自己的女兒,認為戈珍可以救溫妮。戈珍很羨慕他的智慧。當然溫妮的確很不一般,戈珍對她很滿意。既然有了畫室,戈珍當然愿意去肖特蘭茲。她早就徹底厭惡小學(xué)校了,她想自由。如果給她提供一間工作室,她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她的工作,可以完全平靜地等待事情的變化。再說她的確對溫妮弗萊德感興趣,她很高興去理解溫妮。
戈珍把臉埋進花兒中
“真是太可愛了!”她壓低嗓門說。然后她突然滿懷激情地伏下身子吻了溫妮弗萊德,此舉有些怪異。”
由以上實例可知,雖然戈珍早已看出杰拉德父子的真實意圖,但為了藝術(shù)和自由,戈珍寧愿委曲求全地接受馬廄之上的專屬畫室。“埋”和“吻”兩個具身動作,彰顯了她內(nèi)心對于自由藝術(shù)和自由人生的渴望之情以及重獲自由的喜悅之情。尤其“吻”這一具身動作發(fā)生時,戈珍的心智思維是透明的。首先,“然后突然”表明這一動作是“瞬時”性動作,屬于戈珍下意識地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其次,“此舉有些怪異”與戈珍之前的言行形成了歷時“對照”,更能體現(xiàn)出真實情感的流露。最后,“壓低嗓門”恰恰表明戈珍在努力“克制”內(nèi)心喜悅情感的流露。由此處戈珍的具身透明可推知,同作為藝術(shù)家的勞倫斯將追求自由看作是人生的目標,因為隱含作者不僅是作家本身更是其在特定背景下、特定作品中、特定社會文化身份下的特定角色。
本章中戈珍看望臥在病榻之上的杰拉德父親時一系列行為和對話都表明了她對“死亡”和“毀滅”的態(tài)度,戈珍在杰拉德父親身上看到了人類面對死亡的無奈與抗拒,更看到了杰父與死亡抗爭的頑強意志,看到了他努力說服自己“不是置身于生活之外,而是身處生活的中心,身處強壯的生命中心”戈珍“太敬慕這位彌留之際的人那種自控力了”。雖然“她仇恨死亡本身”,但“人必須這樣,這是唯一的歷程”??梢姡暾涑鸷匏劳龊鸵庵静磺拿苄睦硎峭该鞯?,實例解析如下:
“她知道,盡管他顯得快活,可他目光中的空虛暗淡是無法改變的。那是一雙死人的眼睛。
‘啊,布朗溫小姐?!宦牭侥衅托妓牡絹恚哑饋??!旭R斯,為布朗溫小姐搬一把椅子來,好?!吲d地凝視著她柔和、紅潤的面孔,這張臉讓他感覺到生命的活力?!纫槐├?,再吃一塊蛋糕好嗎?托馬斯---’
‘不了,謝謝?!暾湔f。說完后她的心可怕地沉了下去。見她內(nèi)心這樣矛盾,生病的老人非常難過。她應(yīng)該逢迎他而不是抗拒他。很快她就調(diào)皮地沖他笑了。
‘我不太喜歡雪利酒?!暾湔f,‘不過,別的飲料我?guī)缀醵枷矚g?!?/p>
病中的老人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一樣。
‘不要雪利,不要!要別的!什么呢?都有什么,托馬斯?’
‘甜葡萄酒---柑香酒---’
‘我喜歡來點柑香酒---’戈珍看著病人拘謹?shù)卣f。
‘那好,托馬斯,就上點柑香酒,再來塊小蛋糕,還是來點小餅干’
‘來點餅干吧’戈珍說。她并不想要任何吃的,但不要就失禮了。
‘好?!?/p>
由上文實例可知,“說完后”、“很快”體現(xiàn)了戈珍具身動作的“瞬時”性,不論是謝絕還是微笑都是戈珍下意識的表現(xiàn)。由前文可推知:潛意識里她知道自己是這位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女兒藝術(shù)前途教育的希望,也讓老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所以她一改前態(tài),“調(diào)皮地沖他笑了”與沉下去的內(nèi)心形成歷時“對照”。此外,“應(yīng)該逢迎他而不是抗拒他”和“她并不想要任何吃的,但不要就失禮了”都是戈珍為了讓自己敬慕的老人開心而努力“克制”自己的矛盾情緒。由此可知,此情此景,戈珍的內(nèi)心實現(xiàn)了具身透明,老人也清晰地對戈珍的內(nèi)心思維狀態(tài)做了心智閱讀---“見她內(nèi)心這樣矛盾,生病的老人非常難過”。此處作者有意安排了戈珍的具身透明,體現(xiàn)了戈珍的言不由衷。
本文中幾例具身透明分析,讓我們透過認知文化批評的新棱鏡,重新審視了《戀愛中的女人》戈珍這一角色。本文得出結(jié)論:不論是戈珍的身不由己還是言不由衷,都構(gòu)成了戈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真實心智狀態(tài)。病榻之上的老人給了她自由追求藝術(shù)的空間,老人也向她展示了人面對死亡的不屈意志。這正是作為藝術(shù)家的勞倫斯,以隱含作者的視角向讀者展示他追求自由且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正如其在作品序言中所說:“這部小說自詡為作者自身欲望之渴求與抗爭的記錄。一言以蔽之,是自我至深經(jīng)驗的記錄。舉凡來自靈魂深處的東西均無不良可言。所以,本作者毫無歉意可表,除非這小說背叛了自家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