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麗瓊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女士曾說過一句話,“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顆樹怎么生長,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飄,甘露怎么凝結(jié)”。這是關(guān)于生命多么動人的話語。自然與生命都是藝術(shù)品,舞蹈也好,音樂也罷,最初都是人類效仿于自然、敬畏自然的方式。所謂歌者舞者,乃“自然之子”也。對某件事物的熱愛,乃至癡迷,其行為本身就已經(jīng)含有了藝術(shù)的魅力。一經(jīng)時間的過濾,沉淀下來的,定會閃亮如星。正因為有無數(shù)的人們癡迷于扣人心弦的美麗,他們心血凝練的成果一代傳一代,至今才有了如此多的文化精粹。
麗江地處于祖國西南深山的一角,無論在哪個朝代,與繁華發(fā)達的經(jīng)濟政治中心相距甚遠,在古代,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這里被稱之為“蠻荒之地”、“不毛之地”,被排除在歷代統(tǒng)治者關(guān)心的“九州大地”之外,可想而知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甚至有人想不到世上竟有這樣的天地,可算得上真正的“天之涯”了。但生活在這里的先民不畏寒苦,感恩大自然母親的饋贈,講究人類依附自然,極為重視靈魂的歸屬。面對苦與難,智慧的先民們不僅妥善渡過,還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屬于這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輾轉(zhuǎn)千年依然熠熠生輝,傳統(tǒng)的納西古樂演奏便是其中一個精粹。它的動人與精妙,讓它免于消失在歷史的煙灰中,并且它吸引著一個又一個愛好音樂的人們前仆后繼,為它喝彩的同時,也為它癡迷。
和永輝便是一個出生在它絕倫無比的世界里的少年,因它笑,為它癡,與它攜手闖江湖。
一
和永輝,1995年5月生于麗江大具鄉(xiāng)金江村,9歲開始自主學習二胡。聊到與二胡的結(jié)緣,他回憶了一個兒時的美麗故事。有一天下午放學回來,阿輝正蹦蹦跳跳往家走,突然,一種未曾聽聞的聲音由遠而近傳過來,他頓了一下,這聲音這么凄涼,帶著一點沙啞,似是有人在哭泣,又像是講故事般娓娓細膩,他急忙跑去一看究竟,只見已有些許人聚集,伴著身后斜長的太陽,一個穿著樸素的大爺坐在村口的石凳上閉著眼睛拉著二胡,他似乎很享受此時此刻,柔和的光線照在他的臉上,神情非常地放松,一只手支著二胡的琴筒,另一只手拿著琴弦靈活的在琴竿上前后左右的拉著,伴隨著節(jié)奏的不同切換出不一樣的聲音,路人皆如癡如醉,就連裊裊升起的炊煙都徘徊在空中,似是為了這動聽的樂聲,久久不愿散去。多年以后回憶這個非同尋常的傍晚,阿輝仍然感激那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大爺,因為他的到來,在那個傍晚長出來了詩一樣美麗的夢想,從此馳騁于心間。
這個孤單的老人久久停留在阿輝的腦海,如歌如泣的二胡更是讓他夜不能寐,真是“余音繞梁三日”,對還不知具體是什么樂器的二胡產(chǎn)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萌發(fā)了學習沖動。他向身邊的爺爺奶奶打聽,之前幾年村里有個演唱隊,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出節(jié)目,是村里唯一的“藝人”,但此時已經(jīng)解散,且沒人會拉二胡。他暗自琢磨,既然沒人會也沒人有二胡,那就自己做一把二胡。于是,他就向會點樂器的大人打聽大概的做法,一邊回憶那個老人手里的二胡形狀,一邊在腦中勾勒。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放了學就往山坡樹林鉆,去尋找能用的材料,只要看上眼的就往家里搬,以期日后能派上用場。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和永輝并不是獨自完成的,少年心性就愛玩鬧,伙伴們愿意跟他一起上山玩耍,他們幾乎跑遍了村附近所有的山林,大部分時間都是借著這個正當?shù)睦碛赏嫠S螒?,幾個少年的笑聲、呼喊聲、打罵身響遍了每一個山坡,見證了他們無憂無慮爛漫無邪的成長時光。阿輝微笑著說:“還好有他們幾個,不然自己一個人真不知道從哪下手”。
有一次,大家吃過晚飯在大樹底下乘涼,有個大人開玩笑的對他說:“阿輝,去扯馬尾,可以做二胡的弓子”,他一聽就來勁了,約上幾個好伴,一起去村里唯一的那匹馬那里,在馬廄外面等待機會。他們進行了分工,幾個人負責在馬的面前耍樂吸引馬的注意,兩個人負責在馬屁股后面拔馬尾。時機一到,一個膽大的伙伴揪著馬尾用力一扯試圖扯下些馬尾的發(fā)絲,沒曾想到那被驚嚇的馬兒立即反射出一個后踢動作,把那個伙伴踢倒了,嚇得他們幾個急忙后退,扶著受傷的朋友立即撤離,所幸傷及不深,養(yǎng)幾天便恢復。這事在大人的呵斥和責罵下被擱淺,也給阿輝一個深刻的經(jīng)驗教訓,阿輝說“還好沒有踢到要害,否則后果真不堪設(shè)想”。此后,雖然不敢再進行“危險”的搜集材料,但想有一把二胡的初心一直未曾變過。幾年后,阿輝知道了,二胡的弓馬毛多用馬尾,白馬尾最佳,黑馬次之。
后來,又有人告訴他,蛇皮可以用作材料做二胡的琴皮,這次經(jīng)過深思熟慮,阿輝認為可行。于是,幾個少年又相約上山抓蛇,而且還得是大一點的蛇。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們拎著一個破麻袋和幾把火鉗天天去山上、溝渠邊去抓蛇,小蛇他們不要,就要那種稍微大一點的。“巡邏”好長時間,他們終于遇到一個滿意的目標,于是分工合作。兩個人快速用鉗子夾住蛇的頭部下方,兩個人鉗住蛇的下半身,把蛇按在地下,還得有個膽大的,去砍掉蛇的頭??橙ド哳^,把蛇身倒過來懸掛剝皮,然后曬干備用。要用的時候剪下來泡在水中瀝干,用膠水粘在二胡把上面,使其磨合潤滑。剛開始,他們幾個還有點打顫,經(jīng)過幾次以后,動作越發(fā)嫻熟起來,心中也就毫無懼怕。阿輝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臉上顯露出羞愧之色,他說,因為自己喜歡的事,又買不起一把二胡,當時殺了很多條蛇,用了很多蛇皮,實在是很不好意思,對蛇很感激。
為了做成一把二胡,搜集二胡的零件組成材料,和永輝絞盡腦汁。他用廢棄單車的剎車線來當做弦線。有一段時間專門去找廢棄的單車,把剎車線剪下來,各種長短不一的線收集了很多。他一邊摸索一邊打磨材料,不斷去咨詢別人做法,不厭其煩的重做,用費了很多苦苦搜尋來的材料,但經(jīng)驗也在悄悄積累,條件的限制與專業(yè)知識的缺乏,注定講究不了太多細節(jié),甚至從正規(guī)意義上來講,他的二胡的組成部分都不完整不齊全,但他只想要一把“簡單的二胡”,能拉出聲音來即可?;侍觳回撚行娜?,終于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簡單的二胡”做成了,他學著記憶里大爺?shù)氖謩萦妙澏兜碾p手上下左右的試著拉弦,拉出的聲音“滋滋丫丫”異常刺耳,晦澀難聽。他記得那天晚上激動得睡不著,抱著這把親手制作的“二胡”心滿意足。自此,和永輝算是擁有了自己的器樂,除了上學時間,他到哪兒都隨身攜帶。他說,回想起來,最愜意的是周末父母讓他去山坡上放牛的時光。吃過早飯,他就帶著二胡和一些零食,坐在牛背上,悠悠然的出發(fā),就像那畫上“遙指杏花村”的牧童,隨時都拿出二胡拉一拉,不管聲音好聽與否,心里都美極了。因為他對二胡的熱愛,村里人時常聽到拉二胡的聲音,大家還經(jīng)常打趣他。時間總是平靜的流過,隨著雁子成群結(jié)隊的離去又歸來,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來中,阿輝成長為一名初中生。
15歲的時候,有一天,村里一個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叔叔跟他說;“阿輝,我知道你非常喜歡二胡,我去城里買給你一把正規(guī)的”,他聽了非常高興,但不知道會不會真的給他買。過了幾天,這個叔叔來喊他,原來真的從城里給他帶回來了樂器,給他買了一把二胡,一個笛子。阿輝特別激動,看著嶄新光滑完整的二胡,真是與自己做的那把有天壤之別,馬上試著拉二胡,聲音果真不一樣。阿輝說,“我永遠都會記得這個叔叔,當時的那種高興勁兒,現(xiàn)在都還感受得到”。除了二胡,他還開始自學吹笛子,不僅從電視上聽、學,還攢錢去買演奏光碟反反復復地聽,一遍又一遍調(diào)適與摸索,不管對與否,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內(nèi),在那方屬于自己的天地里,他是獨一無二的音樂小王子。
初二結(jié)束后,由于許多原因,阿輝就輟學在家,邊自學拉二胡邊幫家里干些輕農(nóng)活。從他癡迷于二胡的那時起,就一直得不到父母的支持,父母親總覺得像拉二胡這樣的藝人是吃不飽飯的,為他以后的生活擔憂不已,而慈祥的爺爺安慰他說“總會有出路”。年少懵懂的年紀不知生活的愁苦,只知道自己對二胡的喜愛,就像酒鬼愛喝酒,舞者愛跳舞,這是一劑讓人流連忘返的迷藥,樂不知返。
從此,阿輝下定決心,一心一意走上了音樂之路。
二
一年過后,阿輝決定來麗江城里打工。年齡小,且沒有技術(shù),他沒能找到好工作?,F(xiàn)實的不如意并沒有讓他放棄二胡和笛子,一有時間總是拿出自己的“寶貝”練習,新認識的朋友總是很好奇的看著他。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個人跟他說起大研古樂隊每天都在?;鄞逵泄潭ǖ难莩觥K蚵牭骄唧w地址便深深地記在心里,一有空閑就往那兒趕去。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觀看一個完整的樂隊演奏,這些師傅整齊穿著特定的服裝,拿著質(zhì)量上乘的樂器,神色自若的吹拉彈唱,仿佛世間一切與他們無關(guān)。演奏的曲目大多是阿輝沒聽過的,技藝更是看不懂,但師傅們精湛演繹出的藝術(shù)境界,讓他感動、融化,呆在原地久久不愿離去。他覺得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必須為之努力。
有個熱愛演奏音樂的熟人告訴他,大研古樂隊有一個師傅,不僅技藝好,人也特別好,可以去認識一下,此人就是?;鄞宕笱泄艠逢犜虾网櫿聨煾?。和師傅曾跟隨宣科先生領(lǐng)隊的大研古樂會去過16個國家進行納西古樂的演出,見多識廣,技藝精湛,最擅長琵琶、京胡、三弦,其中京胡最具自己的特色。2011年,和永輝正式向和師傅拜師,開始系統(tǒng)的學習樂器演湊,主要是口傳心授的方式,時年阿輝16歲。2014年和鴻章師傅因病去世,享年86歲。在三年的學徒生涯里,和永輝極其努力,人又精靈,對音樂的執(zhí)著和熱愛再加上一點悟性,使得師傅對他另眼相看,厚愛有加。和永輝尤其對京胡著迷,學得也最是投入,深受師傅的贊許。跟著師傅在古城里大大小小的舞臺上,拿著樂器,忘記冬雨夏日,只記得天天都是甜蜜的日子,在這兩年里,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jīng)驗。阿輝覺得遇上師傅是他的福氣,他要珍惜這難得的緣。
想起最初與師傅相遇的那個午后,和永輝有種恍惚的感覺。聽聞和鴻章師傅每個星期一、三、五的下午有演出,就前去聆聽,聽的過程中只覺得電光火石,更加深了要學習的意念,憑著一股子的求知欲,滿臉稚嫩的少年鼓足勇氣前去與和師傅介紹自己,請老師指點。和師傅讓他試彈奏一曲,阿輝便彈了,和師傅卻說方法不對。慈祥的和師傅并沒有嚴厲斥責,而是詢問他的情況,告訴他,如果真的喜歡,可以每天下午前來聆聽。此后,只要是和師傅演湊,和永輝必到場,雷打不動。最終,老爺子看他執(zhí)著便收他為徒,悉心教授,師徒二人一老一少,結(jié)下一份由音樂生發(fā)的美妙情緣。
成為和師傅的徒弟后,和永輝就在大研古樂會跟班學習,因他年齡最小,基礎(chǔ)最差,又沒有像樣的樂器,備受其他隊員的冷落和嘲諷。但少年志高,并不把這些失意放在心上,對他來說,只要能跟著師傅學習,每天都能彈奏動聽的曲目,那日子就像是踩在棉花糖上一樣的幸福。就算聽不到“滴噠滴噠”的聲音,時光總是一寸一寸在流逝,點滴的努力最終總能見到成果。兩年間,和永輝學會了白沙細樂的8首曲目,21調(diào)洞經(jīng)音樂他也基本掌握。之前輕視他的人都對他贊不絕口,覺得處于叛逆期的年齡卻靜心與一群中老年人學習古老奏樂,實在是一個“好娃娃”。
只可惜好景不長。和師傅常年辛勞,奔波于一場場舞臺演出,為古老的民族文化盡心盡力,拼著心中對音樂的熱愛,燃盡最后一點氣息,于2014年與世長辭。這對和永輝來說,無疑是一次很大的打擊,正想展開羽翼在廣闊的天地間飛一回,領(lǐng)航人卻沒了,一下子似乎天都塌了。時至今日,和永輝回憶起師傅,他眼眶濕潤,動情地說:“師傅待我就像兒子,是我一生的貴人,對我恩重如山?!币蝗諡閹?,終生為父,這句古老的成語牢牢的刻在阿輝心中。師傅精湛的技藝,高風亮節(jié)的品行,不僅是這個行業(yè)的楷模,更是他人生的標桿。阿輝回想起平日里師傅的諄諄教誨,悔恨自己當時為什么不再盡心一點,應該更努力一點讓師傅滿意,如今只嘆時光無情,不僅不能倒流,也不能停駐在好時光里。每每憶起與師傅的相處年月,阿輝總是動情,言語間充滿了感恩與遺憾,感恩師傅的授藝之恩,遺憾自己與師傅相逢太晚,或許他應該早生幾年,相遇的時候,師傅也不會已經(jīng)是高齡,總不至于只有這珍貴的三年慢慢回味。阿輝說,失眠的時候,總會想起師傅,熟悉的音容笑貌還是一如往昔催促他練功、努力,他一定不能讓師傅失望,要永遠做那個熱愛音樂、熱愛演奏的赤誠之子。
三
師傅逝去后不久,和永輝便離開了古樂會,決定自謀發(fā)展。他回到家鄉(xiāng),整日面對山川江河,迷茫中也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里,看著遠處層層疊疊的田地,心中充滿了說不清的憂慮。這里的人們始終樂此不疲、千方百計地對待眼前這一塊土地,只為能有個好收成,今年不好沒關(guān)系,還有明年、后年,總會有好的時候,這是一種堅定的執(zhí)著。似乎被山里人的樂觀大氣所感染,和永輝還是回到城里,找不到與演奏沾邊的工作,就在一家商品店賣了一年的旅游產(chǎn)品,見識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接近年歲,因是村里的文藝骨干,他接到電話讓他回村組織籌備春節(jié)文藝演出。那年村里的文藝演出搞得紅火熱鬧,他也演奏了好幾個曲目,引得鄉(xiāng)親掌聲連連,學藝后這算是第一次演奏給家鄉(xiāng)父老聽,并且很幸運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讓他心里暖暖的,這么多年總沒白學。經(jīng)過這次演出后,他在村里的“名氣”也上升了,跟演奏音樂相關(guān)的事兒都找他咨詢或讓他主事,雖然有些時候稍顯瑣碎,但得到大家的信任讓他充滿激情,干勁十足。
生活中的人際關(guān)系就是一張透著風的網(wǎng),絲線可以連接起來無數(shù)的人群,伸向不同的方向,甚至可以改變?nèi)藗兊拿\。在一次活動中阿輝結(jié)識了納西東巴和國偉老人,熱心腸的老東巴介紹他到喜鶴公司工作,這是一份讓他滿意的工作,至今已有兩年。喜鶴公司主要是承辦納西族的傳統(tǒng)婚禮,公司有專門的演奏樂隊,他們的辦公場所是在古城一個典型的納西民俗院落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年邁的東巴、穿著古樸民族服裝的演奏人員、大紅色布匹的裝飾以及人們的笑臉盈盈,特意布置的場景處處洋溢著古老納西族結(jié)婚的喜慶味道,時刻準備著為客人舉行完美的傳統(tǒng)婚禮。在這個院落里,不管有客人在場與否,每天固定有2場納西古樂的演出,流程包括納西族婚禮上東巴念經(jīng)、納西族原生態(tài)舞蹈、納西古樂的演奏及演唱。在這個公司工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手藝,他們都是熱愛藝術(shù)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可以說這是一份與他們自己的夢想相關(guān)的工作,給了每個人大量的演練機會。在這方院落里,每個人都在專心致志地吹拉彈唱,時間在這里流動的慢一些,老天留出足夠的光陰讓這些藝人們成長,在云卷云舒和光線明暗的變換中磨礪出更好的自己,用足夠的耐心等待著他們的技藝與靈魂合二為一。每天,阿輝跟伙伴們就在院子里,呼吸著民族音樂的氣息,雕琢著自己的夢想。
2013年開始,阿輝的生活開始展現(xiàn)出與以往不一樣的色彩,在他的心里勾勒出美麗的畫面。時年,大具金江古樂會在村公所掛牌,推選和永輝為會長。這并不是一個多大的職位,卻給了他極大地鼓勵,讓他在心底開出花來,甜蜜的滋味涌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引領(lǐng)他向未來展開雙手。
這個古樂會基本上都由年輕人構(gòu)成,只有5個老人,總23個人,有些人在城里打工,大部分則留在村里,他們都或多或少學過古樂演奏,在清苦的生活里始終對音樂保有一份純真和熱愛。經(jīng)過商討,規(guī)定每星期六晚上樂隊集中進行演奏?;旧希總€星期六有10個左右的會員前來演奏,大多時候演奏曲目為“一封書”“三思汲”。阿輝經(jīng)?;厝ゼ尤胙葑嗟男辛?,并對他們進行指導,也教一些新曲目,目前會員們已基本掌握6、7首。每到周六晚上,聽到樂聲兒,村民們就陸續(xù)前來,整齊的坐在板凳上安心的聽曲兒或小聲的嘮嗑,一曲完畢,總是會迎來掌聲和大聲的夸贊。鄉(xiāng)親們注視的目光和臉上綻放的笑容成了金江古樂會不竭的動力。
在大具,還有一個古樂隊,叫“打鼓同鄉(xiāng)古樂會”。相比與金江古樂會,打鼓同鄉(xiāng)古樂會顯得更成熟些,他們的樂器以及技藝相對好一些,有些成員同時參加了兩個古樂會。這兩個古樂會的存在,不難看出地處江邊的大具人民對古樂的熱愛,他們愿意在繁忙的農(nóng)活之余,在太陽西斜的時候,與幾個好友一起在樂聲中遨游,點亮生命中那屬于自己的光彩。
擔任“金江古樂隊”會長的同時,和永輝也任“打鼓同鄉(xiāng)古樂會”的會長。年紀輕輕的他,絲毫不敢怠慢任何與古樂隊相關(guān)的事情,他尊重古樂,更尊重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古樂愛好者。有些時候,他們能爭取到一點政府給的資助,但更多的時候都是自愿出資購買隊服、樂器及維修。他們的心中似有一盆正燒得旺的火,映襯著他們的臉紅潤、祥和又知足。
有些時候,這兩個樂隊受邀在婚宴、文藝演出中參加活動。當然,和永輝平時也會宣傳他們的隊伍,在合適的時候帶領(lǐng)古樂隊一起參加比賽。
雖然,古樂隊正如他一樣,尚處在稚嫩成長的階段,但在一些比賽活動中,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金江古樂隊于2013年參加“第一屆白沙細樂演奏會”,獲得優(yōu)秀獎;2015年,金江古樂隊在“洞經(jīng)古樂會比賽”
中獲得二等獎;2017年,大具打鼓同鄉(xiāng)古樂傳承會參加“首屆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納西古樂演奏會”榮獲金獎;2018年5月12號,和永輝跟隨麗江市文廣局組織的團隊(22人)
參加了越南海防市慶?!昂7澜夥帕苣牯叩谄邔螟P凰花節(jié)”活動,在活動中出色的演奏了納西族白沙細樂序曲《篤》;8月24日,和永輝帶領(lǐng)大具同鄉(xiāng)古樂傳承會(12人)到北京參加中國合唱藝術(shù)節(jié)暨首屆民族器樂比賽,參演節(jié)目是麗江洞經(jīng)古樂《八卦》,團隊榮獲最高獎榮耀之星金獎,他個人獲得一張“優(yōu)秀指導教師”證書。這些獎狀就像金色的果實填充了他的身體,流向每一個血管,滋養(yǎng)了他的面龐,在生命中成為了光彩的底色。
做民族音樂,特別是小眾的納西古樂,道路很艱難,更何況是生活于鄉(xiāng)間田野的他們,能一直堅持下來,除了心中對納西古樂赤誠的熱愛,我想,再無其它可支撐。和永輝帶領(lǐng)著這些樸實的人們,一次次自如地在舞臺上演出,展示給觀眾動人的納西古樂,迎來陣陣掌聲,微風拂過的時候,他想,一定是師傅來了。
四
草在結(jié)它的籽,風在搖它的葉,而和永輝也在朝朝暮暮的吹拉彈唱間成長。經(jīng)了一些世事的磨礪,加上他本是喜靜愛思,此時的他顯得成熟不少,沒有同齡人有的那份浮躁,而沉著冷靜,許是常年與樂器古樂打交道,他身上竟有了淡淡的藝人之氣,說話更是溫和,娓娓道來。他珍重時光,時光也善待他。他年尚輕,卻已學習樂器12年,正式入行5年,在行業(yè)內(nèi)初露頭角小有名氣。對喜歡的東西沉著冷靜,內(nèi)心篤定,這也是自信的一種,成名或不成名,又有什么關(guān)系。
阿輝說,他想學的東西還很多,這幾年一直在學習白沙細樂和洞經(jīng)古樂調(diào),這兩種調(diào)試不一樣,演奏方法也不一樣,洞經(jīng)相對難一些,一旦方法掌握了,就要慢慢花時間去領(lǐng)悟,才能演奏出來屬于自己的味道。他對民樂深感興趣,專門向和中老師學習,和中老師是二胡專業(yè)畢業(yè),在麗江來說是比較厲害的二胡手,能向和老師學習,阿輝感到很榮幸。學習授課的方式比較隨意靈活,但演奏技巧難度加深不少。多學會一些不一樣的調(diào)子,讓他覺得快樂,尤其是接觸到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韻律。比如笛子曲蒙古族的《牧民新歌》,二胡獨奏曲《良宵》,二胡獨奏蒙古族《賽馬》,這些名曲早有耳聞,真正學起來卻真不簡單。跟著和老師,費了不少心力,終于基本學會這幾首曲子。
在不斷磨礪熟練的過程中,他感悟到經(jīng)典不愧為經(jīng)典,曲子不僅讓他感受到內(nèi)蒙古牧民的生活,對草原文化有了認識,也對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時光如梭,但不是掠過無痕,在生活中總會留下烙印和蹤跡。加拿大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1萬小時法則”,即在某件事情上花“1萬小時”刻意訓練,那么就可能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專家甚至權(quán)威。當然,1萬小時并不是絕對,它代表的是對某個領(lǐng)域持續(xù)的堅持和毅力。往往,心中的信念和熱情能助人造就奇跡。
俗話說,“一年琴,三年簫,一把二胡拉斷腰”,“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這是各朝各代先輩們的心路凝結(jié)所得,可見手藝人職業(yè)的艱辛,處處是一把心酸一把淚。但天底下,沒有付出哪會有所得。和永輝從自學二胡到如今已有12年的時間,可以說他年輕的一半的生命是用來學習演奏樂的。命運奪取了他的一些機會,但因為他的堅持,時間又回贈給了他一些東西,比如熱愛的演奏樂器、出席演奏的機會,以及一些愿意跟他學習演奏樂的學徒。目前,和永輝有6個學徒,他們主要學習琵琶、笛子、中胡、京胡、中阮,有一兩個是全職學習,大多是有自己的工作因熱愛前來學習。他說,雖然自己的技藝還不夠高,但只要學徒們想學,我都會把自己學會的所有都教給他們。他特別樂意這些跟他一樣年輕的生命接觸到古老的演奏樂,對于教一門技藝或方法,他從不吝嗇。每當學徒輕撫質(zhì)樸的樂器,試圖演奏出悅耳的音樂卻不得其所時,阿輝總會耐心給予鼓勵。每當這個時候,回想曾經(jīng)自己的師傅也是如此心情,教導自己要慢、細、悟。
和永輝也談及對未來的展望,他說,若有朝一日,條件妥當,想成立自己的一個樂隊組織或是工作室,在從事自己熱愛的演奏樂的同時,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的確,幾百年的文化已經(jīng)傳承到今天,沒理由讓這些美麗的音符斷送在我們手中,畢竟,我們的時代跟古時候相比,已經(jīng)太美好,我們更有機會保留住祖先的遺產(chǎn),也是一種責任。
這便是他的終極夢想。
五
納西古樂是納西凈土上生根發(fā)芽的音樂瑰寶,是古人在滾滾歷史中的遺音,是古人的智慧結(jié)晶和生活寫照,其中包含著他們的信仰、無奈以及期盼。輾轉(zhuǎn)近千年,這些遙遠的曲子穿越時空留至今日,尤顯珍貴,情深意重。悲戚動人的納西古樂,這是來自祖先對我們的祝福,我們應珍之、重之、惜之。但民間古樂及民間藝人的現(xiàn)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令人感到遺憾。不可否認的是,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斷層十分明顯。盡管相關(guān)部門已經(jīng)引起重視,納西古樂的傳承仍困難重重。
像和永輝這樣年輕的樂手對民族文化特別是古老樂器的演奏傳承,尤其重要。只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才能使岌岌可危的納西古樂不至斷絕。對于傳統(tǒng)古樂,他們是繼承古老與開啟未來的紐扣。
他總說,技藝還欠火候,仍需時間去打磨。是的,他年輕的生命在從歷史中走來的古樂面前,輕飄如塵土,更不用說去詮釋它飽含的深厚蘊意。但好在他足夠年輕,還有漫長的歲月可以在古樂里徜徉,用激情去演繹動人的曲調(diào),用毅力去譜寫自己的華章,用一個飛翔的姿態(tài)停駐在音樂之路。
冬已過,春又來。美妙的季節(jié)里適合許下美麗的愿望,愿納西古樂如那燎原的春風,世世閃亮,代代輝煌,再愿這個年輕的追夢人,在音樂之路上,如他所想,像放飛的風箏,像夢一樣,追逐心中所愛,到達他心里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