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嫦娥奔月》與日本的《竹取物語》都講述了女子奔月的故事,二者在內在氣質或外觀形態(tài)上皆不相同,卻有著相同的主題,本文通過比較中日奔月神話中的人物和奔月情節(jié),從文化信仰角度探源其女性崇拜與追求長生不老的文化意蘊。
【關鍵詞】奔月;不死之藥;月崇拜
【中圖分類號】I106.7 【文獻標識碼】A
民間故事體現著人類的認識和美好愿望,往往包含著超自然和異想天開的成分,但它和所有藝術一樣都來源于實踐生活。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中國的《嫦娥奔月》和日本的《竹取物語》都是有關奔月的故事,二者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一、中日奔月故事文本
《嫦娥奔月》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其具體產生時間已無從考證,從后代古籍來看,最早提及此故事的當是《歸藏》,六朝梁代劉勰在其書《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說:“《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恒娥奔月?!钡稓w藏》早已失傳,如今可以看到的關于奔月故事最早的文字記述,見于西漢《淮南子·覽冥訓》,其文云:“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盵1]東漢高誘為其注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盵1]比高誘更早的東漢張衡的《靈憲》中也有豐富記載:“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蓖ㄟ^占卜而吃不死之藥的情節(jié)使嫦娥奔月合理化,而之后的著作也多將此作為注引。另外,在《淮南子·外八篇》記載引入了蓬蒙偷藥、堯命羿射日情節(jié)。到了唐代,嫦娥奔月故事又附會了“吳剛伐桂”,唐人段成式《酉陽雜組·天咫》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盵2]至此,故事的基本元素包括嫦娥、后羿、不死之藥、蟾蜍和桂樹。唐宋以后,嫦娥奔月故事在文人的加工下有了更豐富的發(fā)展。
《竹取物語》是日本最古老的物語作品,產生于公元10世紀初的平安時代,當時中國處于對外開放、文明繁盛的唐朝。面對近鄰中國強大的文明力量,初具粗略文明形態(tài)的日本社會受到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竹取物語》作者在多種民間傳承的基礎上,又參考了中國古籍和佛經等,經過改編、潤色和再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篇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品?!盵3]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可以概括為:(1)伐竹老翁從竹中發(fā)現輝夜姬將其帶回家中,悉心照料,養(yǎng)育成人;(2)輝夜姬成人后,以五個尋寶難題擊退五位公子的追求并拒絕皇帝的求娶;(3)中秋之夜,輝夜姬含淚亮明身世,告別老翁,服下不死之藥,羽化升天,回歸月宮。[4]
二、殊途同歸——奔月故事比較
人物身份:嫦娥乃射日英雄后羿之妻,是普通的民間婦女,因偷吃了丈夫從西王母那里得來的仙藥而奔月成仙;輝夜姬則以竹心中的精靈出現,為伐竹翁帶來財富和光明,引得無數愛慕者前來求娶,這些都預示著她身份不一般。在故事的第三部分,天人來接輝夜姬時說:“輝夜姬在天界犯了罪,才暫時來到你這卑賤之所,現在她的罪已經消除,我來迎接她回去……”[5]由此可知,輝夜姬本是月宮之女,因犯錯而被貶下凡間經受磨練,最終還要回到月宮。
奔月動機:不管嫦娥是為了擺脫人間生活、追求長生不老,或是為了阻止心術不正的篷蒙偷藥,還是為了丈夫可以安心完成射掉九個太陽的重任,她都是主動服下了不死之藥而奔月。而輝夜姬自己是不愿意的,她寫給竹取翁的信中有言:“這次別離,真的完全不是我的本意……我現在舍棄了父母回天界,心里特別難受,心就像摔落在地一樣”[5],在寫給皇帝的信中也表達了這種悲慟和不舍。不難看出,輝夜姬奔月是被動的。
奔月結局:嫦娥奔月后做了月宮仙女,苦居廣寒宮,冰冷難挨,寂寥無比,十分想念人間的丈夫,李商隱的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可以很好地描述這一心情。輝夜姬奔月后便斷了一切情緣,“因為穿了天人的羽衣可以忘記一切憂慮”,即使人間有一往情深的皇帝日夜思念,輝夜姬也全然不知。
嫦娥與輝夜姬來自兩個不同的國度,二人的出身與經歷也不盡相同,但二者都是女性;都吃了不死之藥,擁有不死之身;最終的歸宿是“月”,其共同之處彰顯出兩國共同的信仰崇拜。
三、中日月文化意蘊探析
(一)月亮與女性崇拜
世界各民族曾經歷過漫長的母系社會階段,在那個時代,生存環(huán)境惡劣,氏族繁衍任務艱巨,女性在繁衍生命和培育后代方面承擔著重任,因而地位極高。月亮作為女性的代表,在中日兩國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月亮象征著生殖?!渡胶=洝ご蠡奈鹘洝份d:“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常羲本為月神,其有生月的能力寓意著子嗣延綿。古人崇拜月亮以祈求繁衍子嗣,可能是因為“月亮盈虧圓缺變化的形狀可以象征女性懷孕后日漸隆起、分娩后重新平復的肚子”[6],因而成為強大生命力的象征。嫦娥脫身于月,化為“蟾蜍”,其寓意就在于遠古人類以蟾蜍象征女性生殖器——子宮,月與蟾蜍結合。在原始社會,由于先民們不理解生殖的奧秘,只能很自然地把生育能力強或促進生育的對象作為崇拜物,將自己的希冀寄托在月亮身上,祈求月亮強大的再生能力能給她們帶來子孫后代,先民們對月亮的崇拜正是一種女性崇拜。
在日本,月亮代表著純潔的女性。日本的女性崇拜由來已久,其太陽神天照大神便由女性擔任,因為太陽是生命絕對的孕育者和哺育者,宛如一個母親。如果說太陽在日本象征著生殖能力,月亮則代表著女性的純潔。在《竹取物語》中,月亮是輝夜姬的象征,從她的出身來看,她本月中人,落入凡間后也伴光而生,將伐竹翁家里照得通明,一定意義上可以將輝夜姬看作月亮的化身;從她的歸宿來看,月亮是一個極為純凈的地方,凡間是一個“卑賤之所”“污穢的地方”,“吃了凡間穢物心情會不快”,因而天人要將輝夜姬接回月亮;從升天情景來看,八月十五月宮使者下到人間時,“竹取翁家的周圍發(fā)出了比白晝還亮的光亮,這光亮相當于滿月之光的十倍,甚至可以看清人們的毛孔?!惫适虏幌ЧP墨拔高月亮來賦予輝夜姬光輝純潔的形象,借月亮贊美了女性,是日本神話中的女性崇拜主題的繼承。
(二)月亮與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歷來是人們永恒的追求,相比現代人,古人尤其熱衷。日本文學中也經常充滿生死無常的感嘆,《萬葉集》和歌“生命應常駐,盛年永不衰,少時象河畔,何日再徘徊?!北惚磉_了古日本貴族生死憂患的感慨,中國亦有秦始皇為求長生燒煉仙丹,漢武帝癡迷不老求仙問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近而本國遠至國外,人類對于生死的觀念是一致的?!霸谠既丝磥?,月亮的盈虧和生命的死而復活緊密相關。在所有神的創(chuàng)造物中,最早死去的是月亮,最早復活的也是月亮?!盵7]其周而復始的圓缺變化被視為永恒生命力的代表,月亮因此成為人們心目中長生不老的仙境。
在“嫦娥奔月”故事中,人們對長生不老的追求體現在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和嫦娥化為月精。傳說后羿翻越晝夜不熄的火焰山,渡過羽毛都會沉沒的弱水,只為求得西王母最后一顆不死藥,后羿求藥過程之艱難、所求之藥之珍稀更強化了人們對長生的渴求。嫦娥奔入月中成為月精,由人到神,成為不死之身,獲得永生。月桂樹也成為月亮中的不死神物,如前所述,月桂樹即砍即合,永遠不倒,也有生生不息的寓意,因而豐富了嫦娥奔月故事的不死內涵,使月亮越來越神秘;《竹取物語》是一部深受道教長生不老思想影響的文學,輝夜姬飛回月宮時給將不死藥連同書信一起交給欽差,以求知音皇帝能夠生命永駐,而悲痛的皇帝“命人將不死之藥連同姑娘的書信拿到離天最近的山頂上燒掉”,山頂上吐出來的煙,直到今日仍上升到月亮世界里。那座山被日本民眾稱之為“不死山”即富士山,這樣,不死藥又作為一種信物聯(lián)結了月亮和人間,留給人們對月宮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四、結語
日本和中國從古老的唐朝就互通往來,自然會有文化的交流吸收,從當時兩國的文化狀態(tài)來看,日本的《竹取物語》很大可能是吸收了中國的《嫦娥奔月》故事,又進行了本國文化的注入。有學者認為《竹取物語》的末尾部分有為《嫦娥奔月》續(xù)篇之嫌,從中更能反映出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
[2]段成式.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酉陽雜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丁莉.永遠的“唐土”:日本平安朝物語文學的中國敘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4]恩田滿,徐仙梅著.日本古代文學作品選析[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
[5]周萍萍.日本物語文學作品選讀[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6.
[6]田利紅.月神及月崇拜探微[J].新余學院學報,2011,16(4):33-35.
[7]朱狄.信仰時代的文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藥銳紅(1995-),女,漢族,山西省長治市,碩士,研究方向:民間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