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碧
對于穴位點打,傳統(tǒng)技擊認為,穴位從人出生那天起,就已經(jīng)存在于人的身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成書于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素問氣穴論》中,就已經(jīng)有人體的穴位名稱與分布部位的介紹。傳統(tǒng)技擊中穴位點打的機理是以中醫(yī)的經(jīng)絡和穴位學說為理論基礎和依據(jù)的。人體的經(jīng)絡內(nèi)屬于臟腑,外連于肢節(jié),溝通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lián)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有行氣血、營陰陽的作用,使人體各部分的功能活動得以協(xié)調(diào)和平衡。人體的穴位是人體臟腑經(jīng)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人體的穴位都分別歸屬于各經(jīng)絡。而穴位點打術就是運用各種技擊招數(shù)使人體要害穴位在強有力的點、打、踢、拿之下突然關閉,造成經(jīng)絡不通,氣血運行受到阻滯,使人產(chǎn)生劇烈疼痛,導致臟腑及人的機體失去局部或整體的功能,從而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在傳統(tǒng)的拳術門派如少林、武當、太極、八卦、形意等技擊功夫中,都有穴位點打技術。但要練好穴位點打技術并不容易。我們以少林功夫為例,在民國金警鐘所著的《少林七十二藝練法》一書中,詳細介紹了點穴術的三層功夫與九步練法。頭層功夫分三步練法:認穴、尋徑、考問;二層功夫分三步練法:指功、點打、眼力;三層功夫有三步練法:虛勁、透勁、實習。對于現(xiàn)代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想練成點穴術并不容易,僅頭層功夫中的三步練法就把一些人給難住了:人體那么多的穴位,誰記得住???而且還要記住和人體十二筋脈的關系,還要記住什么穴頭歌、十二時辰氣血流注歌等等。就算你過了一二層功夫,第三層功夫也會將絕大多數(shù)人擋在門外,到最后攀上頂峰成為點穴高手的寥寥無幾。因此許多人對點穴功夫持懷疑態(tài)度。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等武俠小說家們筆下的點穴,則可稱之為“理想娛樂”派。在他們的小說中,點穴高手隨意一點,對方往往或不能言語,或立即昏迷,或動彈不得,或手臂麻木,或大笑不止。精彩的描述令人心動神往,嘆為觀止。在這些武俠小說大家中,除溫瑞安外,其余幾個人都不會武功,對點穴場面的描寫完全憑的是作家自己的想象力。實際上,武俠小說乃“成人的童話”,不必當真。在江西民間有所謂“五百錢”點穴,據(jù)說是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流傳下來的,想學的人先交五百文銅錢學點穴,再交五百文銅錢學解穴,所以叫“五百錢”。筆者手頭就有一本自稱是某武術協(xié)會的某人編寫的《五百錢秘傳絕技》,但筆者以為里面的內(nèi)容純粹是七拼八湊,其中的試手篇、致殘篇、奪命篇根本就是張業(yè)金先生《岳家神功與點穴絕技》一書中的內(nèi)容。在四川雅安有一個拳種叫余家拳,《四川體育史料》曾有記載。余家拳的點穴與解穴內(nèi)容豐富,翔實可信,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一找這方面的資料看一看。
對點穴術也有改良一派(或者稱之為功力派),如大成拳宗師王薌齋與形意門人李仲軒等。王薌齋在其《拳道中樞》(又名《大成拳論》)中《論點穴》一文中說:“點穴之說世人都以為奇,有云點穴道者,有云時間者,其種種分論不己,聞之令人生厭嘔吐,所論皆非也。蓋雙方較技,勢均力敵,不必日固定之穴不易擊中,即不論何處擊中,很難如僅以其穴之可點,再加以時間之校對,則早已為對方擊破矣??傊?,若無拳術之根本能力,縱使其任意戳點亦無所施其技,即幸而點中,亦無效果。若已得拳中之真實理力,則無論兩肋前胸之某一部位,一被擊中立即致死。非有意點穴,而所至之處則無不非穴,若僅學某處是穴、某時可點,其道不愈疏遠乎?”形意拳傳人李仲軒在《逝去的武林》一書中說:“點穴的要訣就是成語‘適逢其會”“追著點來不及,得等著點”。他又說:“點穴不是點上去的,也不是打上去的,而是撞來的。順著敵人的勁戳住了,順手在哪里就是哪里?!倍晃淞智拜叺睦砟钍牵灰约河幸欢ǖ墓α?,或者說功力到了,則人體處處皆是穴,點、打、踢、戳,順勢而為,任意為之。
筆者將點穴一術總結為三種:完全靜態(tài)點穴(醫(yī)療點穴),相對靜態(tài)點穴(拿制點穴),絕對動態(tài)點穴(實戰(zhàn)技擊點穴)。其中,實戰(zhàn)技擊點穴最難掌握。為了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點穴術,筆者提出了“大穴位”觀的新理念。所謂“大穴位”觀,就是把人體的頭面部看作一個大穴位,心口看作一個大穴位,脖頸看作一個大穴位,兩肋看作兩個大穴位,整個腹部看作一個大穴位,襠部看作一個大穴位,膝脛部看作一個大穴位,腦后部看作一個大穴位……凡是人體稱作“窩”的地方,如眼窩、耳窩、腦后窩、臍窩、心窩、肘窩等都可看作是大穴位。只要在技擊格斗中狠狠擊中這些部位,都可制敵,人人都可成為點穴制敵高手,不必在實戰(zhàn)中拘泥固執(zhí)于那些使人看不見摸不著的傳統(tǒng)穴位。當然,即使是上面的大穴位,也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點打。例如眼窩、耳窩宜用手指點戳,心窩宜用尖拳或肘頂擊,腹部可用勾拳、膝頂或腳踹,腦后宜用掌砍,襠部宜用撩陰腳等等。
對于點穴術,筆者的觀點是:一、點穴術是客觀存在的,既不能無限夸大,也不能刻意貶低。二、點穴術不易掌握,要想成為點穴高手,非下苦功夫不可,還要看每個人諸如年齡、資質(zhì)、天賦等等方面的因素。三、在擂臺上,不要指望點穴術一下就能夠擊中對方的穴位而令對方倒地,己方必須具備很強的抗擊打能力,要時時護住自己的中門,同時加強自己有效的攻擊。這一點對于傳統(tǒng)武術應對自由搏擊類的挑戰(zhàn)尤為重要,切記。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