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
不曾知道羅源縣中房鎮(zhèn)港里村的前世,卻知道她的今生情緣,大自然好似那雙碩大無比而又神奇造化的手,在天地間撫弄出了高山和溪流。
那山高峻雄壯如男人的臂膀,坦蕩又似男人胸懷,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那潺潺的溪水流淌著女人的柔情,如此嫵媚和賢慧,撥動了人間的溫情。沐浴日月星辰,踏著四季牧歌,編織著美麗的生活。
港里村的高山,港里村的溪水,造就出大大小小的三十六個自然村,他們分布在溪邊或山嶺上和樹林里,多數(shù)是一兩座房子占據(jù)一個自然村,最大的自然村房子也超不過十座。
村名雖叫港里,但村部從沒扎根過港里一天,而先在離港里五公里遠(yuǎn)的崗頭樓,如今搬到離港里四公里的半山村。這些深居山嶺溪邊的自然村中算港里比較有名氣。1735年,李姓從古田縣搬遷到這里來定居,在山青水秀的溪邊建了一座120個房間的大厝,距今已近三百年風(fēng)雨歲月。不知道這塊風(fēng)水寶地有多大誘人的魅力,使李家人下大決心離開古田縣熱鬧的鄉(xiāng)村故土,攜妻帶兒搬到如此偏僻的深山守望寂寞,長年累月與嘩嘩的溪水作伴,承受著出行翻山越嶺的艱苦,足見李家人意志多么地堅定,希望是那么飽滿。不過今天站在溪對面排頭村,看港里的山形地貌,猶如一只下山的烏龜,已經(jīng)緩慢爬到溪邊,伸長脖子張開嘴去喝潭中的溪水。這座大厝的房屋坐北朝南建在右側(cè)的龜身上,構(gòu)成一幅天然和諧漂亮圖畫。大厝里雕梁畫棟,門樓上的泥塑的人物花鳥經(jīng)歷了兩百多年,依舊栩栩如生,八書院九天井構(gòu)造成渾然一體,演繹精湛的建筑藝術(shù),后書院里小姐和丫頭房間,牽扯著人們多少美好的想象。由此可見,李家人當(dāng)時生活十分的富裕,至今還流傳在山村里嫁女陪金龜?shù)墓适拢⒎菫槊利惖膫髡f。2017年,寧德市政協(xié)副主席魏福根深深掛念這座深藏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大厝,多次過問大厝保護(hù)問題,熱心的羅源縣林心鑾縣長也為此特批20萬元,修繕保護(hù)這座落在深山中的建筑瑰寶。
紅色的歌聲也曾唱紅了港里,已經(jīng)被點名載入中國革命斗爭史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讓一代代港里人懷念和傳承。世代人的記憶還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1934年9月底,剛成立的中共羅源縣委駐進(jìn)王家湖村蔡家油坊辦公,年輕的縣委領(lǐng)導(dǎo)們飽含著滿腔革命熱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點燃了羅源縣革命斗爭的熊熊烈火,如朝霞般絢麗映紅了羅源的天空。雖然年輕的縣委領(lǐng)導(dǎo)先后犧牲了,但他們英勇壯烈的事跡,港里的山在傳誦,港里的溪水在吟唱。后來,閩東游擊隊員的足跡,還留在港里的山山嶺嶺,為中國革命勝利,港里人出了大力。今天王家湖村蔡家油坊已被羅源縣政府立為保護(hù)的“中共羅源縣委舊地址”,又被中共羅源縣委列入“黨史教育基地?!?/p>
又到了杜鵑花香在港里山村彌漫時節(jié)。經(jīng)過冬眠湛藍(lán)的溪水開始渾濁起來,活躍的魚兒不時跳出了水面。溪邊垂釣者的魚桿甩得如馬鞭般響亮。從這時候開始,大人們想盡所有捕魚的辦法,把溪水里游來游去的精靈,變成了自己餐桌上的美味。吃溪魚長大的孩子們,重復(fù)繁衍父輩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地編織起新鮮的生活滋味,生命之源隨溪水長流。
山澗的泉水“叮當(dāng)”地快樂流來,干涸了一冬的山垅田里水滿盈盈。港里的山山水水都醒了過來。布谷鳥伸長脖子在林間地頭不知疲勞地歌唱,為田間艱辛勞作的人呼喚美好的生活。不知道那鳥與人是否有過天然的約定,犁田人吆喝著牛干活響亮的聲音,在山間里回響,山上山下聲音此起彼伏,想不到人與自然構(gòu)成的和諧圖畫,在港里山村里卻是如此協(xié)同和美妙。
一丘丘稻田被牛耕過后,那泥土的芬香就在空中飄蕩,已經(jīng)被霜雪封存了一個冬季的田間地頭,有了小小的綠色生命。家住溪邊自然村的人,他們的稻田大多數(shù)分布在遠(yuǎn)到四五公里的山上,下田干活要翻山越嶺一兩個小時。高山和溪流,讓港里村旱地多水田少,過去歲月地瓜米家家戶戶桌上的主食,因而,人們對稻田倍加地珍愛。到了收成時,他們用柔軟的肩膀把一擔(dān)擔(dān)稻谷挑回溪邊家里,為了能讓老婆孩子們吃厭地瓜米后吃上幾餐白米飯,縱然再多艱辛的付出,也毫無怨言,生活磨煉出毅力。港里人這種堅韌不拔與大自然斗爭的精神,在他們一代又一代人身上體現(xiàn)得如此淋漓盡致。
港里村有三條溪流,它們有的從古田縣流下來,也有從羅源縣飛仙巖流來,先后在建龍?zhí)?、暗潭和堡里匯集成一條大溪,溪水濺起了浪花唱著歌一路無憂無慮下游霍口奔去。
那溪水如女人有時也會發(fā)點脾氣,一場大雨下來,往日寂靜的溪流咆哮起來,過溪的木頭橋沖走了,雨過之后,人們扎起竹排渡著來往兩岸的行人。過去沒通公路,到了秋天季節(jié),木頭都放在溪中漂流到霍口去賣,人們手拿著竹篙一路跟隨,那木頭下水前已在山上曬去大部分的水份,輕松地漂深潭過淺灘。雖入秋天,這時他們還是害怕天下大雨,那洪水萬一漲起來,只能眼睜睜看著溪中木頭被沖走,幾個月山上溪里的辛苦付之東流。
港里的溪水從來都被人很好地利用。過去暗潭村人利用溪邊優(yōu)勢開起了染布作坊,遠(yuǎn)近聞名。如今那溪上被人建了四個水力發(fā)電站,嘩嘩的溪水變成了電流,光明使者走進(jìn)了城里的千家萬戶,亮麗了人們的生活。
港里村雖然分散,但港里人卻扣緊了時代脈動,帶著山里人那份吃苦耐勞的精神,那股堅韌不拔的毅力,融到城市里去拼博,不少人事業(yè)成功后移居到城里,收獲奮斗的幸福,享受著城市里美好的生活。
盡管這樣,港里三十六村曾經(jīng)以其獨特的方式生存,卻順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jìn)步而今古變遷,是國家強(qiáng)大人民幸福的一個縮影。無盡地感懷一些自然村完成了特定時期的歷史責(zé)任被時代潮流淘汰。然而,港里村在政府造福搬遷工程等建設(shè)中獲得新生和發(fā)展壯大,那熟悉的裊裊炊煙,依然飄在港里村莊上空。三十六村雖然走進(jìn)了歷史,但港里人在新時代舞臺上又走出自己獨特的步伐,永遠(yuǎn)沉淀的那份精粹,總成為久久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