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珂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 貴州 貴陽)
公平交易權是指購買商品時,消費者與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包括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的權利。但是在網絡交易平臺進行消費時,在特別是在交易平臺提供者上注冊帳號時會有一些格式條款合同,如果你不同意,只能退出注冊。同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導致消費者無法真正接觸商品,只能通過商家經過美化的圖片、夸大的宣傳廣告了解商品的品質。在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guī)定了7天“后悔權”,即7天無理由退貨。具體規(guī)定為:消費者通過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購物時,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可以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其次,還增加了殘次產品的召回制度。
消費者在網絡購物平臺注冊時,就會完善自己的個人信息,而在消費者購物時,商家會得到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而由于這種個人信息存在商業(yè)經濟價值,所以大量的不法商家擅自泄露或非法售賣,更有甚者通過這些個人信息,對消費者進行侮辱恐嚇。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地提出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內容。
因為維護消費權益成本高,且消費者法律意識薄弱,消費者常常會放棄自己的權益。在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賦予了消費者協(xié)會在訴訟中適格主體后,針對群體性消費者事件,可由消協(xié)提起公益訴訟,進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在網絡購物中,因網絡交易平臺審查管理義務的不到位,信用登記的不真實,以及在交易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消費者找不到侵權主體和違約責任主體,導致維權困難。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在消費者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要求賠償時,不能提供該銷售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限聯(lián)系方式時,消費者可要求網絡平臺提供者承擔責任。
2014年第二次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當代維護消費者權益最重要的法律之一。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不少亮點。如:增加了新型消費方式——網購的法律條款;完善了懲罰性賠償,提高了對欺詐行為的賠償額度,還規(guī)定了保底數(shù)額;增加了消費者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膬热荩灰?guī)定了廣告經營者、發(fā)布者的法律責任,可規(guī)范市場的基本秩序,保護消費者免受虛假廣告、不實宣傳的誤導。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由于法律的滯后性,還有如下的一些不足,無法使消費者權益得到長期的、動態(tài)的保護。如: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要是關于信息披露、撤銷權、消費者救濟權等規(guī)范性法條,并無具體的、明確的懲罰性內容;互聯(lián)網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先行法律即有內容無法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因此,相關法律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我們消費者也應該提高維權意識,更好的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 助力互聯(lián)網經濟的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