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文明不斷沖擊著古老的民間藝術,甘肅省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也遭遇了嚴峻的生存挑戰(zhàn),面臨著資料丟失、技藝喪失、后繼無人的現實困境,正在一步步走出歷史舞臺。傳承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文化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將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傳承與發(fā)展方向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傳承;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82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是當地人民經過長時間的文化影響和歷史影響創(chuàng)造的一種文化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被稱為“活化石”的戲劇,充分反映了當地文化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但是現在,如何保護和繼承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試圖探討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承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
一、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
環(huán)縣位于甘肅省境內,位于慶陽地區(qū)西北部,臨近陜西、甘肅、寧夏三省的交界。“道情”源于道教,是與道教音樂有關的一種形式。道情皮影戲是以道家思想為基礎的一種戲劇表演形式,主要有兩大分支,詩性贊美和曲牌風格,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屬于曲牌風格。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起源于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漁鼓道情。在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環(huán)縣的地方特色,以黃土高原特色文化為背景,結合傳統皮影戲藝術與道情,形成了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
二、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所面臨的傳承困境
(一)中老年藝人居多,青年人從藝極少的困境
通過對環(huán)縣道慶皮影戲的實地考察,以及近年來日益重要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讓人們對這一鄉(xiāng)土農民藝術家群體有了更多的了解。據統計,大多數藝術家年齡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的藝術家則寥寥無幾。隨著一些老藝術家的去世,一些劇團很難進行團體演出。許多傳統技藝和古文字已經丟失,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藝術。藝術家不能保證演出的數量,演出收入低,看不到前景的情況已經成為年輕人不愿意做的最大障礙。
(二)固守傳統和大膽革新的困境
作為一門民間藝術,原生態(tài)是主要特征。農民藝人唱著帶有地方口音的傳統腳本,背著明清時期的古老黑暗皮影在皮影窗后表演,幾乎成為了環(huán)縣道家皮影的整體畫面和象征。正是這種原生態(tài)讓它延續(xù)了一百年,讓它走出去,給習慣看到繁榮景象的都市人帶來了鄉(xiāng)村的新鮮空氣。然而,這種原始生態(tài)的藝術構成逐漸成為其持續(xù)發(fā)展的障礙。方言使當地人感到友好,但卻使外人感到困惑。他們不明白自己在唱什么,在說什么。老皮影戲的小尺寸也缺乏視覺美感。這些矛盾,使描述皮影戲不得不放棄堅持傳統的表現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字幕來理解,擴大窗簾讓人們清楚地看到,雕刻尺寸更大的新皮影戲使視覺效果更好,良好的照明也增強了舞臺效果。但所有這些嘗試,都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功,改革向前再次遇到麻煩。究竟是堅持傳統還是大膽創(chuàng)新,已成為當前學術界的難題,而對于環(huán)縣道家皮影戲的保存和傳承更是難上加難。
(三)保留原汁原味和產業(yè)開發(fā)的困境
“合理利用、傳承與發(fā)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指導思想,但缺乏實踐經驗很難在實際工作中掌握這一要旨。在當地,盡管皮影戲在雕塑、顏色、角色設計上有改善方案,但多數人致力于快速致富,沒有把它作為一件藝術品對待,從業(yè)人員的藝術水平不均,基本上仍在加工車間的階段,遠未形成規(guī)模,沒有形成系統性和延展性強的產業(yè)體系,更不用說產業(yè)的驅動力和影響力了。皮影戲現場表演,精細皮影戲展覽,保護和繼承成就展覽,上海皮影戲CD銷售,上海皮影戲文化展覽等措施很難互相影響和促進,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更重要的是,明清時代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皮影戲,存儲在民間藝術家的手中的那些皮影戲,多數都以高價賣完了,保護機構只有幾個古老的皮影戲。侵蝕現象仍在繼續(xù),如不采取措施,時間不久會被抽干,載著數百年歷史的藝術載體將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古代精美皮影的流失是難以遏制的,而新興的皮影經過加工,在金錢刺激下的發(fā)展已經偏離了保護繼承工作的既定軌道。這種困境一時難以解決,長期來看,后果將是極其嚴重的。
三、環(huán)縣道情皮影的發(fā)展策略
(一)舞臺革新
在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演出過程中,可以通過舞臺革新來有效改進存在的弊端,這也是民間藝術吐故納新的過程,對于其開發(fā)傳承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首先,應從劇本著手,對傳統的劇情進行調整,淡化其中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內容,在情節(jié)處理上人物命運不可過度依賴于因果報應、天地輪回的模式,可以更多的轉換為人物與命運抗爭、積極進取等現實的手法,這樣的劇本轉化能夠在情節(jié)上增添更多曲折動人的感受,也能帶給人們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從而更好地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從目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現有的劇目來看,良莠不齊、老戲居多,對于反映現代生活的劇目少之又少,對此,可以邀請一些作家加入到劇目的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現代劇目??梢詫δ承╇娨晞?、電影等進行改編,以渡過創(chuàng)作及排練過程中的過渡期。為了上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更具現代化,可以構建起一支較于年輕化的戲班子,讓他們嘗試到農村進行免費演出,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關注;其次,對舞臺效果進行調整,讓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觀賞性有所提高。在進行皮影戲表演時需借助燈光、“亮子”來對其進行投影,所以其周圍的燈光會較為昏暗,表演場地也受限于夜間露天,在寒冷的冬天會讓觀眾及表演都很難熬,造成草草收場的情況出現,讓其演出水平受到嚴重影響。到底如何才能讓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舞臺效果提高,還能“走進”劇院呢?中國黃梅戲藝術家韓若芬的嘗試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她主演的徽州女子運用了很多電影語言和充滿現代感的舞蹈,人們的演唱、電子音樂等現代藝術元素,廣受觀眾好評。在全球化時代,保護民間藝術不能只是依靠博物館珍藏的形式,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其手法,走進群眾、走入市場才是傳承及保護民間藝術最有效的方式。曾經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班主也做過這方面的嘗試,自費購買過相關的音響設備,目的是為了讓演唱和音樂的聲音更好聽,擴大傳播的距離,這樣的方式果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吸引了不少觀眾。同時,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團也對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他們對“亮子”進行了增大擴寬處理,把傳統的三簽皮影操作改為五簽,周時還增添了相應的電子字幕,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大力發(fā)展隴劇
從甘肅的歷史發(fā)展來看,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以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為基礎,并對其進行舞臺化處理,同時研究出一些新的“唱腔”“亮相”“身段”,并對其進行反復試驗,從而形成了新的劇種,而這種能將甘肅獨特風情更好地體現出來的劇種名為“隴劇”?!半]劇”的出現更好地填補了甘肅歷史上沒有劇種的空白。隴劇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隴劇更好地移植了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的文化,讓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得到新生。所以,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有效開發(fā)及利用隴劇事業(yè)其實也是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文化的一種傳承和保護。當地的保護中心及隴劇團可以進行有效的聯合,讓民間藝人參與到隴劇的創(chuàng)作、演出中,讓其藝術表演得到充實,不斷挖掘民間藝術的文化價值。首先,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的傳統唱腔進行相應的修飾及刪減,讓其音樂內涵得到增強,化平為深、化俗為雅,將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的朗誦性音調唱腔轉變?yōu)殡]劇的歌唱性音調;其次,隴劇可以借鑒外劇種成功的經驗,因為隴劇為地方小戲,存在較多的局限性,所以,只要是隴劇之前沒有過的,但是是舞臺表現中所需的東西,都可以有效地融入到隴劇之中。比如把秦腔、京劇之中的武場擊樂的鑼鼓點子移植到隴劇中,鼓師再加以處理,就能為隴劇所用;最后,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的“嘛簧”進行改造,在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嘛簧”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及藝術特色,但其可能進行拖腔,并不能帶詞,只能表聲而不能表義,從形式上來看較為僵化,不能滿足舞臺歌唱性的表演需求。所以,對其兩句一簧的模式進行改變,將其改變?yōu)楹铣R唱、重唱、領唱等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其現代感得到增強。
(三)進行市場運作
民間藝術應努力進入演出市場,在市場經濟中謀求推廣和利潤。雖然它在經濟大潮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壁,但只有勇敢地走向市場,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才會充滿活力。首先,當地的保護中心需建立起相關的文化產業(yè)集團,實現劇場化的運作,在某些特定節(jié)日進行現代劇、精品劇的組織演出,讓其服務質量得到增強;其次,構建起相應的特色文化網站,目的是進行有效地宣傳,同時還可以制作一些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光碟,讓各個地方的人都能觀賞到正宗的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表演,將傳統的作坊式、手工式轉變?yōu)殡娮踊?、機械化的傳播與生產。不僅如此,可將旅游文化與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旅游開發(fā),在相應旅游景點設置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演出內容,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真正的民間藝術文化內涵;最后,可以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自身進行深入挖掘,把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的刀具變?yōu)楣に嚻罚纬梢粋€系列的產品。當地的保護中心還可以幫助具有較高皮影戲制作水平的藝人創(chuàng)辦企業(yè),對皮影戲的產品進行批量的制作與生產,讓皮影戲道具成為大眾喜愛的工藝性裝飾品。
(四)女性藝人全面介入
在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班中基本看不到女藝人的身影,這種情況與當地重男輕女的思想有著直接的關系,有的甚至存在著女人進戲班會不吉利的封建思想。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中所包含的女聲內容,通常都是由男生以“假唱”的方式來完成。加假如藝術不能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的話,那么其藝術本身也是不完整的,對性別的限制只會讓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文化受眾面越來越小,這對民間藝術的傳承來說,無疑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戲班中可以加入一些女性愛好者,讓女性角色由真正的女聲進行演唱能讓其表演內涵得到豐富。女藝人登臺表演的方式一旦形成,就能使民間藝術感興趣的女性拜師學藝,逐步形成女性傳承人隊伍。因此,在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傳承過程中,提倡女性從藝也是一個新的突破口。
四、結語
對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的發(fā)展及傳承工作可以說是任重道遠的,需通過人們采用科學的手法、理性的態(tài)度去逐一實現,只有將發(fā)展、保護兩個方面的工作形成統一的循環(huán)機制,才能將文化價值有效地傳承下去,讓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能得到更好的流傳,成為真正活在群眾生活中的民間藝術。
參考文獻
[1]吳存軍.環(huán)縣道情皮影藝術的民俗文化特色[J].文學教育:下,2014(10):19-21.
[2]楊雪.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與華縣皮影藝術之音樂特征的比較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柳建輝(1987—),男,漢族,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本科,講師,從事的工作:教師,研究方向:民族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