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飛
俯瞰老城,右前方就是國王堡
車子在法國西南部的高速公路上飛馳,兒子嘴里嘟囔著“歷史的陳釀”五個字,四歲的女兒在一旁鸚鵡學舌,可惜這個詞組對她來說有點難度,學了半天還是說不清楚。
出發(fā)之前,我讓兒子詳讀攻略,了解旅途的下一站圣埃米利永。他倒是抓住了重點,“歷史的陳釀”也許是對圣埃米利永的最好詮釋。
說起葡萄酒,歐洲遍布酒鄉(xiāng),各擅勝場。但許多中國人只知法國,說起法國又只知波爾多,不過這也側(cè)面說明了此產(chǎn)區(qū)名氣之大。距離波爾多僅僅30公里的圣埃米利永,就是這一產(chǎn)區(qū)的明珠。
作為一個建筑控,葡萄酒產(chǎn)區(qū)的酒倒是其次,城鎮(zhèn)顏值才是第一位。相比阿爾薩斯的彩色童話世界,波爾多地區(qū)則以古樸著稱。圣埃米利永的歷史最為悠久,一棟棟沿山而建的石頭建筑,從外觀到色調(diào)都帶著千年的烙印。1999年,圣埃米利永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人口不過兩千的圣埃米利永,古城周邊被葡萄園所包圍。駛出高速公路后,我們就在兩側(cè)都是葡萄園的公路上穿行。葡萄園偶有起伏,坡度極緩,古樸建筑散落其間,宛若世外桃源。
這段路一直延伸至古城,殘存的古老城墻與城門將鄉(xiāng)野與城市區(qū)隔開來。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種植葡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老城的石板路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向山頂。
在坡度驚人、石頭路面崎嶇不平的老城里,最好的交通方式當然是步行。人們在石板路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走向同一個目的地——抬頭即可望見的巨石教堂。
那是小城乃至方圓數(shù)十公里范圍內(nèi)的制高點,坐落在小城唯一的廣場之上。廣場旁還有市政廳與學院教堂,二者都有一個小小的方形庭院,周圍有各色餐廳與咖啡館,從早到晚永遠坐滿了人。建于11世紀的巨型教堂就矗立其中,高聳入云。
巨石教堂的絕對高度其實并不突出,若沒有山坡的海拔加持,不會有這么雄偉的效果。它的特別之處不在于高,而在于修建方式。它并非一磚一瓦所建成,而是借助起伏地勢,直接從山巖上開鑿而成。從公元9世紀開始,圣埃米利永人為此耗費了近五百年的時光才將之建成,其間清除了15000立方米的巖石。
因為擔心日久風化,巨石教堂并不隨便開放,鐵門緊鎖。若想登上塔樓一覽圣埃米利永周邊風景,得先去廣場一側(cè)的游客服務(wù)中心,以護照作為抵押,換取鐵門鑰匙,然后自己開鎖進去,再把門反鎖好,以免后面有人跟入,方可登塔。
順著狹窄的螺旋階梯而上,直至塔尖,圣埃米利永就在我們腳下。
這座小城只有兩種顏色:大片大片的深灰瓦屋頂和淺灰色墻身帶出千年滄桑,掩映在或深或淺的綠色中。老城卻并不因這單調(diào)的灰色而顯得灰頭土臉,它古樸而干凈,連一棟破壞視覺效果的突兀新建筑都沒有。樹林、草地和葡萄園交織,其間散落著酒莊和民宅,房舍依然是灰色。唯一能讓人辨認出這并非中世紀而是現(xiàn)代社會的,是停在城中或行駛于鄉(xiāng)間道路上的汽車。很少有城市在數(shù)百上千年間幾乎沒有大的改變,圣埃米利永做到了。
就在巨石教堂旁,有著這座城市的起點——圣徒埃米利永的隱修洞穴。
如果熟悉法國葡萄酒行業(yè),就會知道這一行業(yè)的主保圣人是埃米利永。所謂主保圣人,類似中國古代社會各行各業(yè)的所謂祖師爺,比如木匠拜魯班,小偷拜時遷,也類似保護神,比如香港警察和黑幫都會拜的關(guān)二哥。
科德利?;乩?。
任何角度下,巨石教堂都是老城的制高點。
老城的石板路。
郊外酒莊與葡萄園。
埃米利永也是圣埃米利永的城市名字來源。這位出生于八世紀的修士自幼家貧,在伯爵家中任管家。他常拿伯爵家中剩下的面包施舍窮人,卻被其他仆人污蔑偷竊財物。有一次他懷揣面包準備去分發(fā)給窮人時,被伯爵攔住,問他懷中是什么東西,埃米利永回答是給窮人取暖的木柴,伯爵并不相信,執(zhí)意讓他打開外套檢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里面真的是木柴。但當埃米利永將木柴分發(fā)給窮人時,木柴又變成了面包。埃米利永認為這是上帝的奇跡感召,決心將自己奉獻給上帝,于是成為修士。
基督教圣人常有這種遭遇神跡的故事,寄托著人類對美好的期待。后來,埃米利永獨自進入山林隱修。他隱修的洞穴里,同樣多了許多傳說中的奇跡,比如讓患病者重拾健康。正是慕名而來的信徒們,開鑿巖石修建了巨石教堂。
為了建造教堂,人們在此聚居。這片土地并不肥沃,甚至貧瘠,但礫石土和石灰石恰恰是最適合種植葡萄的土質(zhì)。
12世紀末,著名的英格蘭國王“無地王約翰”為了獲得圣埃米利永出產(chǎn)的葡萄酒,不惜授予其城市特權(quán)。每年當新酒上市,英格蘭人的船就載著空桶而來,裝滿葡萄酒后返航。
如今的圣埃米利永是波爾多最大也最好的葡萄酒法定產(chǎn)區(qū),葡萄園達5000多公頃,大小酒莊近1200個。最知名的當然是白馬酒莊,它的1947年份葡萄酒被認為是波爾多百年來最好的酒。
與白馬酒莊同級的還有歐頌酒莊,坐落于離巨石教堂不遠的斜坡之上。這座酒莊建于1760年,直到今天也僅僅擁有16公頃葡萄園,甚至還比不上一些小酒廠。之所以有“詩人之酒”的氣質(zhì),不僅是因為渾厚優(yōu)雅的口感、與眾不同的咖啡和木桶香味,更因為相對稀少的產(chǎn)量所帶來的孤芳自賞感。
但這些頂級酒莊未必是最佳選擇,它們太拘謹,太講究儀式感,懂酒者或會甘之如飴,可一般游客如我還是喜歡偶遇。反正如今的圣埃米利永老城遍布酒莊和酒窖,在高高低低的坡道上溜達,看哪家順眼就進哪家。酒莊主人會給你推薦兩三種酒,告訴你各自的優(yōu)點。即使不買,也可閑坐攀談很久。地下酒窖多半開放,任人參觀,通道古樸陰暗,酒桶斑駁。
最愜意的一間是科德利?;乩取N挥诠懦且唤堑倪@座廢棄修道院如今只余斷壁殘垣,坐在回廊邊的椅子上,陽光明亮,卻干爽不會讓人出汗。一杯葡萄酒在手,即使只是酒莊當季主推的普通款,也醇厚芬芳,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