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雪松
說薊州,就不得不說盤山,它幾乎是薊州的別稱,凡來此地者必游此山。
“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是曾經(jīng)32次游覽盤山的乾隆皇帝發(fā)出的贊嘆,現(xiàn)在成了薊州盤山最著名的廣告詞,幾乎人人都聽過。
要說乾隆爺也真能忽悠,誰都知道,北方的雄壯美景和江南旖旎風(fēng)光不可同比,各有千秋,怎能替代?但也由此看出,盤山在乾隆心中的分量。
乾隆六下江南,三十二次上盤山,路程上的便利應(yīng)該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論距離,盤山雖屬天津轄區(qū),但它與北京城區(qū)的距離更近,西南距北京市區(qū)88公里,南距天津市區(qū)115公里。
盤山能得“京東第一山”稱號,絕不僅僅是因其奇異秀美,更重要的,它不只是一處自然景觀,更是一座名副其實(shí)的文化名山。從古至今,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進(jìn)山逛景,參禪禮佛,絡(luò)繹不絕,留下無數(shù)詩文墨跡。盤山稱得上中華文化的匯聚之山。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皇帝們了,從魏武帝曹操開始,唐太宗、遼太宗、遼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他們不但游山,還在盤山大興土木,開山建寺,留有300多處摩崖石刻。
皇帝們?yōu)槭裁催@么喜歡盤山?這個問題,只有你親臨此山,用心去感受它的氣息,或許才能探究一二。
皇帝們?yōu)槭裁催@么喜歡盤山?這個問題,只有你親臨此山,用心去感受它的氣息,或許才能探究一二。恢弘大氣雄偉壯觀的自然山色,很能彰顯君臨天下的無敵霸氣,層巒疊嶂氣象萬千的無窮變幻,又能滿足普天之下盡在掌控的天子豪情。
這大概也是乾隆喜歡盤山的原因吧,找感覺很重要,皇上也不例外。客觀上講,“乾隆的盤山”對后世的貢獻(xiàn),超過了歷代君王。他為替身僧重建天成寺,使得這里的文物古佛舍利塔、千年古柏、遼代明代的碑記等等得以完好的保護(hù);他還是留下遺跡最多的皇帝,僅是詩文就1702首,平均每登一次山就有幾十首詩出來。
當(dāng)然,這里面有很不錯的,比如“兩峰天辟仙壺路,到眼江山萬派分。樹匝丹崖空外合,泉鳴碧澗靜中聞。緣階擇走秋聲細(xì),裊鼎香飄瑞靄紛。今日身行圖畫里,六塵幻有等浮云。”也有不咋地的,比如“千林葉落見山容,翠嶂丹崖歷幾重。漫議當(dāng)年曾訂約,今朝果上最高峰?!钡还茉鯓?,你都不得不佩服這位詩興常盛的滿族皇帝,他可真是位勤奮進(jìn)取、善文善武的勞?;实邸?/p>
一位日日操勞治國理政的皇帝能32次進(jìn)盤山,我們無法探究他的心路歷程,是在俗世間為自己騰出一方訪古探幽的脫俗時空,還是為了去天成寺與替身僧參禪悟道,亦或像坊間傳說的為了“盤山姑娘”,在家國萬里與情深意切之間輾轉(zhuǎn),不過有一點(diǎn)我覺得靠譜,就是乾隆骨子里對漢族文化的酷愛迷戀使然。乾隆絕對是清朝所有皇帝里最熱愛和推崇漢族文化的一位,他一生深受漢文化熏陶,以禮道治國,創(chuàng)下文治昌盛的乾隆王朝。
歷代帝王詩賦感懷,文人墨客山水情思,走一遍盤山,差不多也就把中華民族的歷史游歷了一遍,盡享一頓豐厚的文化大餐。
文化這事兒,說起來虛無,但其實(shí)最實(shí)在。一個人的人格,如何解讀世界,如何處事為人,就是你的文化積累。一個國家的國格,同樣也是。社會的發(fā)達(dá)狀況,表面看起來是經(jīng)濟(jì)形態(tài),實(shí)際上都是文化的支撐。所以,文化的滋養(yǎng)就跟一日三餐一樣,不可或缺。像乾隆皇帝一樣多上幾次薊州盤山,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