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樁弟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祖先留下的經(jīng)典且永恒的寶藏。它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積累, 影響著學生的精神理念、道德禮儀、文明風尚等諸多方面的行為習慣,同時也是學生更加扎實地學好語文,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因此,誦讀古詩詞教學是一種意義深遠,合乎人性的素質(zhì)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婦孺皆知、膾炙人口,是古詩中的精品。那么,如何進行經(jīng)典古詩詞教學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重視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的有效方式。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其思維和求知欲,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若能利用恰當?shù)摹㈧`活多樣的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那么我們的教學工作將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利用多媒體、插圖導入新課
在我們所用的新教材中,大多數(shù)的內(nèi)容與練習都體現(xiàn)了圖文并茂的這一特點。那么,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導入新課。如可根據(jù)插圖做成動畫課件,也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課件進行改動等,利用電視、幻燈與錄音等手段加上老師的語言與生動的畫面相結(jié)合,就會讓學生走入情境中。簡明的圖畫與逼真的形象,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課堂上,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課文插圖巧設問題,逐步引導學生看圖回答問題時也在無形中深深地理解了詩意,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猜謎語、講故事導入新課
小學生都愛聽故事,猜謎語。 利用故事或猜謎語來導入新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進一步地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教師可以根據(jù)所教古詩的內(nèi)容和需要,出示一些簡單的謎語讓他們猜,或者用教學機播放相關的小故事讓他們聽,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氣氛。如教學古詩《畫》時,教師可先出示一兩個謎語讓學生們猜,活躍課堂氣氛,再出示古詩讓他們接著猜,最后引出課題進行教學。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diào)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音樂導入新課
音樂是美的,如果用音樂來導入新課,不僅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多的古詩詞都被編成有趣的、朗朗上口的兒歌,如《春曉》古詩新唱、《梅花》皇家長詩班……若是用相關的古詩歌曲導入古詩教學,學生必定興趣盎然。
當然,課堂導入還有很多,具體要用哪種就要根據(jù)教學古詩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特點而定。
二、重視讀中悟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以讀代講,讀中悟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何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呢?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也是朗讀的主體。因此,在初讀古詩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桌、問拼音朋友、問老師,掃清生字詞障礙,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讓學生品嘗到“我想讀、我能讀”的成功滋味,激發(fā)學生“樂于讀、讀出感情”的朗讀興趣。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
如:播放古詩的錄音,引導學生一邊聽錄音一邊畫出古詩的節(jié)奏,讓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模仿,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相關的課文插圖,以聽促讀、圖文結(jié)合,以讀代講,讀中悟境。
3.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的方式很多:個人朗讀、小組朗讀、男女對讀、全班齊讀、分角色朗讀、帶動作朗讀……合理的朗讀方式,容易激發(fā)學生“樂于讀、讀出個性”朗讀興趣。
(二)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呢?
第一,善于抓住關鍵詞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第二,重視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憫農(nóng)二》第一、二兩句時,先出示一位農(nóng)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陽下給禾苗除草,熱得汗珠不停地往下滴的畫面,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你體會到什么?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反復地朗讀古詩;在指導學生朗讀《憫農(nóng)二》第三、四兩句時,先出示農(nóng)民辛苦勞作的圖片,問學生:你看完農(nóng)民勞作的圖片有什么感受?再引導帶著自己的體會反復地朗讀古詩。這樣讓學生明確朗讀的目標,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三、重視背演結(jié)合,深化理解
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錄》,由此可見背誦對學生理解詩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多方式背誦,鞏固記憶
俗話說:熟能生巧。多種方式背誦如:看圖背誦、個人背誦、全班背誦、小組賽誦……不但改變了以往枯燥單一的背誦,激發(fā)學生背誦的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達到熟讀成誦、深化理解詩意的目的。
(二)背演結(jié)合,深化理解
通過前面多種方式的讀、背,再結(jié)合演一演讓學生悟出詩中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深化理解詩意的效果。
總而言之,農(nóng)村小學低中年級經(jīng)典古詩詞課堂誦讀教學重在“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悟出詩中的意境,達到熟讀成誦、深化理解。
四、重視品詩育德
古詩詞之所以能成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經(jīng)典且永恒的寶藏,是因為它不但能豐富我們的語言,啟迪我們的智慧,更是我們?nèi)绾瘟⑷酥尽=處熞貏e重視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詩中蘊藏著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憫農(nóng) 二》詩中就是通過理解詩句,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教育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心存感恩的思想。
總之,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教師更應該不斷通過反思、總結(jié)、提升,去尋找更好、更適合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讓學生由“學會”到會“會學”,真正讓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我會學”,真正做到以詩育人,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