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方園,唐 鑫(通訊作者)
(1遂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四川 遂寧 629200)(2廣安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四川 廣安 638000)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的乳腺部位出現腫塊,同時伴隨有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等癥狀,嚴重損害患者的身體健康,使其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在乳腺癌的發(fā)生和進展過程中,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會逐漸加劇病情,增加疾病的兇險程度,應及早進行診治。高侵襲性乳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具有很強的侵略性,病情進展迅速,癌細胞轉移、擴散的風險較高,治療難度較大,其預后往往較差。在高侵襲性乳腺癌的早期診療中,需要采取更加高效、準確的診斷方法,及時發(fā)現早期病變,并予以治療,控制病情進展,進而提升疾病的治療效果。采取影像學方法進行診斷,可以清晰的觀察病灶組織,分析其結構、形態(tài)、大小,可作為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筆者查閱了近年來關于高侵襲性乳腺癌臨床診斷的研究報道,結合不同影像學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其應用價值。
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發(fā)生于乳腺癌早期,多為導管內病變發(fā)展所致,引起導管上皮細胞非典型增生,表現為明顯的細胞異型性,癌細胞未突破基底膜,但存在著進展為浸潤性癌的可能性。高級別導管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病變,其細胞核異型程度較高,并存在管腔內壞死、無定型微小鈣化等情況。根據導管的形態(tài)特征,如微乳頭或篩狀結構、核分裂、粉刺樣壞死、周邊上皮細胞增生等,能夠對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的發(fā)生進行初步判斷。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的侵襲和轉移能力較強,經過保守治療后,往往存在著局部復發(fā)的情況,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1]。
非特殊型浸潤性癌是高侵襲性乳腺癌的常見類型,根據腺管形成情況,能夠疾病的發(fā)生和進展進行判斷。該過程中,還需要對核多形性、異型性進行分析,比較正常導管上皮。在此基礎上,觀察核分裂象,對于視野直徑、視野面積進行統計,進而評價非特殊型浸潤性癌的分化程度。在腺管形成<10%、核多形性、異型性明顯以及核分裂象計數增加的情況下,組織學分級達到Ⅲ級,疾病的侵襲性顯著增加[2]。
浸潤性微乳頭狀癌屬于特殊型浸潤性癌,在疾病的發(fā)生和進展過程中,存在淋巴管侵犯、淋巴結轉移的情況,該疾病的侵襲能力強,病灶組織浸潤生長,病情的惡性程度較高。腫瘤細胞排列呈小乳頭狀,腫瘤組織質地較硬,呈灰白、淡黃色。在光鏡下觀察,可見細胞核異質性、染色質成團聚集、核仁孤立等情況,腫瘤細胞簇出現乳頭狀突起,瘤細胞生長呈放射狀,癌細胞具有良好的運動能力,易發(fā)生轉移和擴散等情況,侵襲周圍組織,進而導致病情的加劇[3]。
受到三陰性乳腺癌的影響,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以及人表皮生長因子的均會發(fā)生改變,ER、PR以及HER-2等受體均呈陰性。ER、PR以及HER-2等受體的過度表達,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乳腺癌的發(fā)生風險,并在癌細胞的增殖、侵襲和轉移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三陰性乳腺癌分為非基底細胞樣型以及基底細胞樣癌型,屬于組織學分級較高的浸潤性導管癌,疾病的侵襲能力強,易發(fā)生轉移和擴散,治療難度相對較高,預后較差[4]。
在高侵襲性乳腺癌的影像學診斷中,X線檢查是一種常用的診斷方法。在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的X線診斷中,分析X線片,能夠發(fā)現乳腺腫塊部位的微鈣化情況,呈線狀、分支狀分布。然后根據其鈣化程度,能夠反映出導管內的壞死情況,準確鑒別導管原位癌的級別,可以作為判斷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發(fā)生、進展的程度。①在高級別導管原位癌患者的X線片當中,可見局灶不對稱、惡性腫塊影等結構扭曲情況,能夠作為疾病診斷的參考依據。但是僅根據這些征象,并不能對疾病完全確診,還需要進行活檢,進一步予以確認。②在Ⅲ級非特殊型浸潤性癌的X線診斷中,可見高密度腫塊,其邊緣無毛刺或蟹足,同時還存在著線樣和分支狀鈣化以及結構扭曲等情況、多為良性腫塊。但是隨著腫瘤組織分化程度的增加,還存在著惡性病變的可能。③在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X線診斷中,可見明顯的惡性征象,提示為高密度的不規(guī)則腫塊。腫塊的邊界模糊,邊緣有毛刺或蟹足,同時還存在不定形鈣化。根據腫塊的邊緣毛刺或蟹足和不定形鈣化情況,能夠判斷疾病存在惡性病變的發(fā)展傾向,但是無法對腫瘤的惡性程度和侵襲轉移能力進行準確的判斷。④在三陰性乳腺癌的X線診斷中,主要通過X線片觀察腫瘤組織的形態(tài)、密度、內部鈣化情況情況,可見邊緣光滑的腫塊,存在鈣化情況,但較為少見[5]。
在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的超聲診斷中,需要參考乳腺癌患者的觸診結果和X線檢查結果,然后根據疾病的超聲表現,進一步判斷疾病的發(fā)生和進展情況。①高級別導管原位癌患者的超聲圖像,可見實性腫塊、導管擴張等情況,同時提示有微鈣化、邊界模糊以及不均勻回聲等情況。經過超聲檢查后,高級別導管原位癌患者的超聲圖像主要表現為低回聲伴微鈣化、低回聲結節(jié)、囊實混合以及單純鈣化等不同類型。低回聲結節(jié)伴微鈣化型超聲圖中可見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低回聲結節(jié),其邊界模糊,鈣化微小、分散。低回聲結節(jié)超聲圖表現為形態(tài)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低回聲結節(jié)。囊實混合型超聲圖則表現為腫塊邊緣規(guī)則,存在較厚的囊壁,部分患者存在局部導管擴張的情況,與囊腫、炎性病變的超聲影像類似,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而在單純鈣化型超聲圖中,僅有散在的鈣化表現,與腺體內鈣化灶較為相似,對于病情的診斷形成了一定的干擾。②在Ⅲ級非特殊型浸潤性癌的超聲診斷中,有著十分顯著的良性腫瘤征象。腫塊呈橢圓形,有混合回聲或低回聲,其后方回聲增強,可以將其作為Ⅲ級非特殊型浸潤性癌臨床診斷的參考依據。但是僅參考超聲檢查結果,很難準確的對疾病進行鑒別、診斷。③在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超聲診斷中,可見低回聲腫塊,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緣有毛刺或蟹足,血流信號豐富。觀察浸潤性微乳頭狀癌患者的超聲影像,能夠發(fā)現淋巴管浸潤、淋巴結轉移,部分患者還伴隨有腋窩淋巴結腫大的情況。④在三陰性乳腺癌的超聲診斷中,多見不規(guī)則形態(tài)腫塊,邊界不清晰,邊緣有毛刺或蟹足,同時存在高回聲暈、鈣化灶,后方回聲無明顯變化(部分患者存在后方回聲衰減或增強的情況),血流信號豐富[6]。
除X線檢查、超聲檢查之外,MRI方法也可作為高侵襲性乳腺癌影像學診斷的選擇。①在高級別導管原位癌的MRI診斷中,經過動態(tài)增強檢查,觀察腫塊的影像表現,可見分支狀導管樣,腫塊直徑大,血管生成多。根據時間-信號曲線,還可以反映出血液灌注、血液流出等因素對于病變的影響,判斷病變信號強度。在漸進型、平臺型以及流出型的時間-信號曲線中,分別反映出良性病變、介于良惡性之間的病變以及惡性病變等情況。而利用擴散加權成像,分析活體組織表觀擴散系數(ADC),根據ADC的具體數值,可以判斷導管原位癌的發(fā)生級別。高級別導管原位癌患者的ADC值相對較低,說明疾病的侵襲性較強,存在癌細胞轉移的風險[7]。②在Ⅲ級非特殊型浸潤性癌的MRI診斷中,可見不規(guī)則形腫塊,邊緣有毛刺。根據腫塊直徑和ADC值,判斷其組織分化程度。腫塊直徑的增加和ADC值的降低,能夠反映出腫塊組織分化程度的增加。MRI檢查結果,能夠對非特殊型浸潤性癌的發(fā)生和進展情況進行判斷。③在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MRI診斷中,并無顯著的特異性表現,可見不規(guī)則形腫塊,邊緣有毛刺,與導管原位癌、非特殊型浸潤性癌相仿,難以通過MRI檢查予以鑒別。但是應用MRI進行檢查,可以對腫瘤范圍進行準確的判斷,并排除多灶性,其對于疾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④在三陰性乳腺癌的MRI診斷中,可見邊緣光滑腫塊,環(huán)形強化,ADC值相對較高。相比于X線檢查和超聲檢查,MRI方法的軟組織分辨力高,對于診斷高侵襲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在李俏穎、周定中的臨床研究中[8],112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接受超聲診斷后,疾病檢出率為90.36%,漏診率和誤診率分別為13.39%和6.25%,而經過超聲檢查聯合MRI檢查后,疾病檢出率提升至98.80%,漏診率和誤診率分別降低至1.79%和0.89%,充分說明超聲與MRI的聯合應用,能夠有效提高乳腺癌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高級別導管原位癌、Ⅲ級非特殊型浸潤性癌、浸潤性微乳頭狀癌以及三陰性乳腺癌是常見的高侵襲性乳腺癌,需要通過X線、超聲以及MRI等影像學方法進行診斷,均可以準確、高效的判斷疾病的發(fā)生和進展,不同影像學方法有著各自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疾病的臨床診斷中,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予以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