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藏傳佛教的宗教藝術(shù)品—擦擦

2019-12-06 06:26:13許小燕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1期
關(guān)鍵詞:釋迦觸地信眾

談及藏傳佛教的宗教藝術(shù)品,印入腦海的有佛像、唐卡、法物、法器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圣物——擦擦。它不像立體塑像那樣引人注目,也不像平面唐卡那樣色彩豐富,但它以自身的質(zhì)樸豐富了藏傳佛教藝術(shù)的文化內(nèi)涵。

“擦擦”一詞是藏語對泥模浮雕佛像梵語名的音譯,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是藏傳佛教中一種用凹型模具,捺入軟泥等材質(zhì),壓制成型脫范而出的模制小型泥佛或佛塔,有的再經(jīng)燒制或彩繪,以增加擦擦的耐久性和可看性。制作擦擦的模具一般為銅、鐵器,也有木刻、陶器,因為此物體積小,便于隨身攜帶。它不同于刻瑪尼石,或印制經(jīng)幡,不需要技術(shù),也不需要任何專門的材料,只要有一個模具和隨地可取的泥土即成。所以擦擦在民間供奉神佛的圣物中為數(shù)最多。

擦擦來源于印度,據(jù)唐·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載:“歸東印度,到三摩坨國,國名曷羅社跋毛,……每于日日造拓模像十萬軀”。這里所說的“拓模像”就是指泥模佛像,根據(jù)現(xiàn)在存世的有年代可查的泥模佛像實物來看,這種佛像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傳入我國,在唐朝時期再傳入西藏,《元史·釋老志》載:“又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辈敛吝@一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藏傳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積攢善業(yè)功德,并將其視作消災(zāi)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裝藏。有些放置在寺廟、山頂和路口的瑪尼堆處,與風(fēng)馬旗、瑪尼石和經(jīng)幡在一起,受到信眾的膜拜,故又稱為"善業(yè)泥像"。

擦擦從工藝上可分為單面模具制作的浮雕和雙面模具制作的圓雕。形制大致有兩類:一是塔形,上面有佛像及各種變相;二是磚形,印有佛教和經(jīng)咒。

雖然擦擦都是泥制佛像和泥塔,但是也有等級之分,從最普通的泥擦到用高僧們的骨灰或藥水和泥做成的擦擦,一般分為五種類型,即泥擦、骨擦、布擦、藥擦和名擦。

一、泥擦:一般用普通的泥巴,脫模而成,好一點的則用阿嘎土、煉泥、香泥(摻有香灰)、紙泥(摻有紙漿)等制成,信徒們還喜歡在泥擦內(nèi)捺入幾粒青稞或谷米,再經(jīng)燒制或彩繪。

二、骨擦:將圓寂活佛、高僧的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分摻入骨灰而得名。這種擦擦源于對祖師、高僧們的敬重,表示以身供奉于佛,祈求善業(yè)、攘除惡業(yè)。

三、布擦:將脫水處理出的大師體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稱為“布擦”。藏語“布”意為法體。歷代達賴?yán)?、班禪大師及少數(shù)大活佛圓寂后實行塔葬,這是藏地最高級的葬禮。塔葬之先,須將大師法體用鹽巴、藏紅花等珍貴藥品進行脫水處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銀靈塔塔瓶之內(nèi),供萬世瞻仰。據(jù)藏地傳說,身帶布擦,無論人處何方可醫(yī)百病,可避邪惡,可得平安。因此信眾認為布擦最宜作護身符,掛在身上,可得佛法護佑,以避邪惡。

四、藥擦:是以多種名貴藏藥為原料,依藏醫(yī)藥工藝流程,精煉壓制成型并可服用醫(yī)病的擦擦,因其原料為藏藥(或有藏藥成分)而取名“藥擦”。信眾佩戴此種藥擦于身上,不僅平時可以護身,喻示抵擋邪氣,若遇疾患,便可作藥物及時服用。

五、名擦: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將達賴、班禪等大活佛、知名人士親手制作的擦擦稱作“名擦”,類似“名畫”、“名作”。

阿拉善博物館館藏的這尊泥擦擦佛像屬于清代的彩繪泥擦,為《金剛座觸底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梵語的音譯,意為能仁寂默,“釋迦”為釋迦族,屬古印度四種姓中的剎帝利族,意為能仁,即能以仁慈之心憐憫眾生。“牟尼”意為寂寞,指心凈無垢。釋迦牟尼又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即“釋迦族的圣人”,簡稱:釋尊。為頌揚佛教精神,后人對釋迦佛的塑造多表現(xiàn)其智能、堅忍、安祥的姿態(tài)。該尊佛像身著袒右肩袈裟,衣褶流暢舒展,左手托缽作禪定手印,右手作降魔觸地印,全跏趺座。佛像身材偉岸,面部富有個性特征,頭略前傾,以洞徹萬物的深邃目光,俯視眾生。這里所說的降魔觸地印,是指右手覆于右膝,指頭觸地,以示降伏魔眾。相傳釋迦在修行成道時,有魔王不斷前來打擾,以期阻止釋迦的清修。后來釋迦即以右手指觸地,令大地為證,于是地神出來證明釋迦已經(jīng)修成佛道,終于使魔王懼伏。所以稱為觸地印。

該泥擦擦佛像雖表面磨蝕、顏色脫落,少了幾分華麗,但更顯出古佛的悠遠神韻。

在藏傳寺廟里,擦擦作為佛教理論的物質(zhì)載體被大量供奉起來,成為藏傳佛教寺院藝術(shù)品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雖是泥模制品,相對各種銅造像來說顯得較為粗糙,但其忠實造像儀軌,是佛教圖像學(xué)及其藝術(shù)風(fēng)格傳播的重要載體,再加上擦擦體積較小,便于攜帶,促進了藏傳佛教文化向各地的傳播,對藏傳佛教藝術(shù)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與唐卡、酥油花一樣是藏傳佛教藝術(shù)中頗具典型的藝術(shù)品,體現(xiàn)了信眾們信仰佛教的虔誠和才智,是留給世人的古代藝術(shù)奇葩。(見圖1)

參考文獻:

[1]薛建華:《佛教面具》,2012年,青海人民出版社

[2]王志遠:《中國佛教百科(第四卷)》,2008年,華齡出版社

[3]桑吉扎西:《佛教文化》,2006年,第一期

作者簡介:許小燕(1977.7-)女,蒙古族,內(nèi)蒙古阿拉善左旗人,碩士,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民族民俗、社會學(xué)。

猜你喜歡
釋迦觸地信眾
基于實測數(shù)據(jù)的單點系泊系統(tǒng)鋼纜觸地分析
船海工程(2023年2期)2023-04-27 13:07:20
在樹林里
青年文摘(2022年13期)2022-12-07 15:23:57
服務(wù)信眾與堅持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探微
用釋迦果給生活加點甜
食品與健康(2020年1期)2020-04-02 07:11:54
戴進與梁楷人物畫之比較——以《達摩六祖圖》與《釋迦出山圖》為例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8
不該舉手時別舉手
故事會(2018年19期)2018-10-11 07:01:52
釋迦
印度“神廟”:保佑美簽
觸地跳起的下肢動作特征
減震跑鞋真的能防止運動傷害嗎?
東西南北(2017年1期)2017-02-22 18:26:24
河北省| 黑龙江省| 陵川县| 横峰县| 铁岭县| 延川县| 洱源县| 苍山县| 文水县| 禹城市| 大埔县| 清水县| 桦川县| 泸溪县| 都江堰市| 土默特右旗| 三穗县| 延川县| 同德县| 永年县| 峨边| 台中县| 仁寿县| 九江市| 出国| 双桥区| 栾川县| 武强县| 嵩明县| 绍兴县| 卓尼县| 金堂县| 黄浦区| 郁南县| 青铜峡市| 临汾市| 巢湖市| 高台县| 阿勒泰市| 民乐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