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生視閾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2019-12-06 07:38李明斌張興亮
中州學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道路自信問題對策

李明斌 張興亮

摘 要:道路自信與民生建設是互為因果、同質同向的。道路自信源于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獨特民生的深刻關聯,民生改善的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的過程。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民生需求。新時代影響道路自信的民生問題主要表現在:民生問題交叉疊加,且比以往更加復雜;民生問題治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性與適應性之間匹配度不夠;關鍵領域的民生建設與系統(tǒng)性民生體制改革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解決民生難題,必須更新觀念,打開民生建設的新通道;強化問題導向,實現社會風險防范與民生體制改革的有機統(tǒng)一;突出重點,聚焦民生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道路自信;民生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9)10-0001-05

道路自信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命題,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要增強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當前,在社會階層分化和利益訴求多樣化的背景下,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并不斷增強道路自信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能否不斷滿足不同階層民眾的民生需求,取得他們的持續(xù)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道路自信不僅僅是執(zhí)政黨的自信,只有各個階層民眾都能從獲得感中不斷增強對發(fā)展道路的認同、對發(fā)展持續(xù)性的肯定和對未來發(fā)展的信心,才能使全體社會成員堅定并增強道路自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分析影響道路自信的民生因素,從民生視角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對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道路自信與民生建設是同質同向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民生改善狀況是判斷這條道路正確與否的重要標志。道路自信必然蘊含著民生因素,民生改善是道路自信的主要來源,道路自信要求必須要關注民生,也就是說,道路自信與民生建設是互為因果、同質同向的。

其一,從我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看,民生思想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思想淵源??v觀我國歷史,民生思想源遠流長?!蹲髠鳌ば辍酚涊d:“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禮記·禮運》云:“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贝呵飸?zhàn)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提出“以人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一書中提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鼻凇峨x騷》中發(fā)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嘆,抒發(fā)了他對下層民眾生活的關切之情。經過歷代思想家、政治家們的推崇,民生思想的內涵不斷豐富。如陳壽在《三國志》一書中提出:“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苯詠?,鄭觀應、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梁漱溟等人進一步闡發(fā)了這一思想,特別是孫中山先生提出“民生主義”,把我國傳統(tǒng)的民生、民本理念推向新高峰??傊?,經過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們的推崇,“以民為本”的民生思想成為我國傳統(tǒng)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內容。

民生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而社會穩(wěn)定是確保經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等一切領域的活動正常開展的基本條件。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秉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生思想,不斷改善民生,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根本任務是大力發(fā)展生產力。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必須牢牢把握民生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發(fā)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國家如果不注重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改善民生,那么市場經濟的自發(fā)性、盲目性最終會產生兩極分化,破壞社會的公平正義,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因此,避免社會僵化、增添社會活力,更需要強調尊重和回歸民生本位,這也是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①

其二,從中國道路的形成和發(fā)展看,道路自信源于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獨特民生的深刻關聯。馬克思指出,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源于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堅持,更源于以民生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復雜而深刻的社會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社會主義邏輯前提下的中國化民生實踐的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底色是“民生”。

社會主義的生命力,關鍵在于能否找到一條正確的發(fā)展道路并在發(fā)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一段歷史時期,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并沒有完全搞清楚,以至于在實踐中走了一些彎路。改革開放以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此后,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也是民生不斷改善的過程。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黨始終注重發(fā)展教育、就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逐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把社會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總體布局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進一步明確,民生建設的力度前所未有。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生建設以自己的邏輯持續(xù)伸展。正是因為遵循民生邏輯,中國道路才越走越寬闊。站在新時代,展望未來,我們對堅守中國道路的民生邏輯更加自信、更加自覺。

其三,從民生建設歷程看,民生改善的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拓寬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在改善民生的過程中,我們黨逐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從而使這條道路越走越寬闊。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把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鄧小平曾強調,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溫飽型”“小康型”“富裕型”目標的提出,反映出黨對民生問題的關注。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得失的重要標準。以上論述表明,在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過程中,我們黨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六大以后,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民生的地位日益凸顯。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yè),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強調“就業(yè)是民生之本”,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眾。黨的十七大報告根據我國民生建設的經驗,把民生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對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把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民生建設的努力方向,確立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標?!笆濉币?guī)劃把“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并提出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表明,一方面,我國民生建設的力度空前加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另一方面,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隨實踐的發(fā)展而進一步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民生改善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民生優(yōu)先的方針,加大民生改善的力度,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教育、就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脫貧攻堅等關乎民生的方方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民主問題重要性的認識日益深刻,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斷加大。而民生不斷改善的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拓寬的過程。

其四,從道路自信的基本要求看,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民生需求。堅定道路自信,要求我們既不走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走計劃經濟的老路,帶來的是低效率和普遍貧窮,人民群眾連最基本的吃穿用住等問題都得不到解決,談何道路自信。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搞私有制,必然造成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產生兩極分化,大多數人基本的民生問題得不到保障。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歷經艱辛開創(chuàng)的一條唯一正確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就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在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過程中,切實加強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我國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民生需求。

二、新時代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主要民生問題

雖然我國民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然而也要看到,當前民生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

其一,從民生客體看,民生問題交叉疊加,且比以往更加復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yè)、教育、醫(yī)療、居住、養(yǎng)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④。比如,由于教育、醫(yī)療、住房方面的支出,部分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有網絡輿論把教育、醫(yī)療、住房三大領域的問題稱為“新三座大山”,這種說法雖然失之偏頗,但是反映了民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又如,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人民群眾,注水豬肉、摻水白酒、有毒蔬菜等充斥市場,部分群眾吃不上放心的食物,“舌尖上的安全”得不到保證。當前,我國民生領域的問題錯綜復雜,呈現交叉疊加、動態(tài)多變的態(tài)勢,加大了解決的難度。

其二,從民生機制看,民生問題治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性與適應性之間匹配度不夠。我國的民生建設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有許多創(chuàng)新性探索,但也走了一些彎路。過去我們過于強調市場作用,希望完全通過市場化途徑化解民生難題。這種過度市場化導向,導致國家公共財政與民生需求、社會保障不匹配。比如,由于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市場發(fā)育不足,導致片面強調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而對社會組織的自主性培育和扶持不足。與此同時,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的或管不了的事務,導致負擔過重,有些該管的卻沒有到位,群眾對此意見較大。

雖然民生也是“國計”,但政府不能成為無限政府,否則會陷入不可承擔之重。社會主義不是國家主義,國家無法承擔無限責任。因此,民生問題的全面解決,更要激發(fā)全社會的力量。同時,必須強調國家責任。但是,國家責任不等于直接投放財政力量,國家責任還可以是引領、規(guī)范和整合。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成要事、解難事,充分發(fā)揮體制優(yōu)勢和打基礎、調結構、促改革的杠桿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民生領域有不可比擬的體制優(yōu)勢,其潛力有待于充分發(fā)揮。

其三,從民生領域的改革看,關鍵領域的民生建設與系統(tǒng)性民生體制改革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我國的體制改革是從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同時也相應地推進了其他方面的改革。然而遺憾的是,社會體制改革相對于其他領域改革明顯滯后。黨的十六大以后,民生問題日益凸顯,黨的十七大首次就社會建設作出專門部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戰(zhàn)略布局正式確立。同時,我國加快了社會體制改革的步伐,教育體制、醫(yī)療體制、收入分配體制、社會保障體制、社會治理體制等各方面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然而,民生問題錯綜復雜,且民生領域的改革涉及不同階層的切身利益,往往面臨不小的阻力,因此,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目前情況而言,某些改革措施通常局限于技術性層面,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有的改革舉措力度不夠,效果不太明顯,如收入分配方面,雖然黨和政府出臺了不少文件,作出了許多部署,但是兩極分化的情況仍然較為嚴重。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670,遠高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偠灾?,我國民生領域的改革尚不完善,沒有形成強大合力,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通過解決民生問題增強道路自信的對策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眾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的根本依據。新時代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牢牢把握民生指向,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其一,更新觀念,打開民生建設的新通道。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過來也會影響社會存在。民生觀念一旦更新,就會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因此,亟須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觀念更新,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更加自覺地注重社會建設,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意識到,在發(fā)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要把實現好、維護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意識到,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樹立持久戰(zhàn)的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樹立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的戰(zhàn)略思維,在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把民生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特別是要做到與經濟建設同謀劃、同部署、同安排。

其二,強化問題導向,實現社會風險防范與民生體制改革的有機統(tǒng)一。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zhàn),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⑤。為此,應該更加自覺地防范各種風險,注意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領域的困難和挑戰(zhàn)對民生領域的沖擊,特別要防范涉眾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防控外部輸入性風險等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我們面臨的社會風險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風險,也有內部風險;有小概率的“黑天鵝”,也有大概率的“灰犀?!?。為了應對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事件,必須扎緊防范風險的牢籠,提高主動防控能力,制定好預案,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fā)現、早處置。對存在的“灰犀?!憋L險隱患,一方面,要區(qū)分輕重緩急和影響程度,做好危機排序,優(yōu)先應對距離最近的“灰犀牛”,防范重點領域的風險,阻止風險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及時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做好不同風險間的隔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多頭“灰犀牛”一起發(fā)起進攻,造成多重風險同時爆發(fā)的危機局面。⑥

防范社會風險,必須改革民生體制,實現民生機構的整合,提升為民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要把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核心要素和著眼點,優(yōu)化頂層設計,與時俱進地實現國家上層建筑的更新。

其三,突出重點,聚焦民生領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時也要看到,民生建設到了爬坡過坎的階段,我們必須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著力破解教育、收入分配、養(yǎng)老、脫貧攻堅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難題。

在教育方面,人民群眾不僅要實現“有學上”,還盼望“上好學”。國家要加強教育類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機制;區(qū)別教育事業(yè)和教育產業(yè)的適用范圍,激發(fā)社會力量辦教育的積極性;引導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保持協(xié)調互動。在教育投入方面,要按照優(yōu)先急需、彌補短板、注重效益的新思維,將國家財政資金重點投向農村義務教育,加快改善偏遠落后地區(qū)的辦學基本條件;在師資統(tǒng)籌安排方面,要按照農村優(yōu)先、交叉輪崗、定點幫扶的新思維,加大城鄉(xiāng)學校教師的輪崗力度,建立城鄉(xiāng)學校定點幫扶機制;在高校招生方面,要根據各高校招生人數占全國報考人數的比例以及各地區(qū)報考人數,合理確定各高校在各地區(qū)的招生名額。⑦要著眼于教育發(fā)展的全過程,切切實實為家長和學生減負,持續(xù)推動教育公平,讓每個家庭充滿希望。

在收入分配方面,必須維護公平正義,兼顧效率與公平,讓社會各階層對生活充滿信心。具體來說,一是要改革人力資源使用體制和利益激勵機制。以實際貢獻和社會效益作為根本依據,打破職務職稱、學歷資歷等方面的“天花板”“隱形門”,形成人盡其才、優(yōu)勞優(yōu)得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氛圍。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平公開透明的收入分配體制和工資增長機制。加大對過高收入行業(yè)企業(yè)的監(jiān)管和合理調控力度,從源頭上縮小行業(yè)之間的收入差距,要建立特定高收入群體的財產變動狀況定期公布機制,從源頭上縮小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應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初次分配還是二次分配,都應該注意公平,不能讓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挑戰(zhàn)民生建設的底線,使民生問題積重難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jié)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⑧。

在養(yǎng)老方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緩解社會壓力,實現老有所養(yǎng)。一是打破區(qū)域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配置養(yǎng)老資源,改善城鄉(xiāng)基層社區(qū)的人流結構、人力資源結構、社會治理結構。農村土地經營的市場化、規(guī)?;潭炔桓撸巴恋厣绫!钡淖饔煤苡邢?,而且僅僅依靠政府財政補貼的方式也難以持續(xù),因此,必須推動農村土地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創(chuàng)新,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壯大和農村人口可持續(xù)發(fā)展聯系起來,為養(yǎng)老事業(yè)打下良好的社會基礎。二是發(fā)揮國家政策杠桿的作用,把發(fā)達區(qū)域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優(yōu)勢和農村的土地、生態(tài)等特色資源優(yōu)勢結合起來,開展具有新時代特點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培植老年康養(yǎng)產業(yè)等新業(yè)態(tài)。三是發(fā)揮城鄉(xiāng)基層已有組織的力量,把各類人群有序組織起來,創(chuàng)新老人服務內容,更新老人生活方式。因地因人制宜,使家庭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社會機構養(yǎng)老等方式有機統(tǒng)一起來。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用,增強他們的社會歸屬感。

注釋

①鄭永年:《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70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1頁。

③④⑤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6、9、27—28頁。

⑥萬石:《既防“黑天鵝”,又防“灰犀?!薄罚懂敶鷱V西》2019年第3期。

⑦曾建平、楊學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提升路徑探析》,《中州學刊》2017年第6期。

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4頁。

責任編輯:浩 淼 文 刀

猜你喜歡
道路自信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如何增強政治認同和道路自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探索并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創(chuàng)建之路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新龙县| 永靖县| 嘉鱼县| 甘泉县| 新田县| 滦南县| 当雄县| 崇义县| 元朗区| 蕉岭县| 富源县| 讷河市| 凤凰县| 田阳县| 肥乡县| 农安县| 阳信县| 信宜市| 成武县| 龙山县| 富顺县| 安宁市| 宾阳县| 云龙县| 雅江县| 黎川县| 二连浩特市| 巴林右旗| 忻州市| 新和县| 辰溪县| 东乡族自治县| 石林| 双峰县| 隆尧县| 德阳市| 延边| 阿尔山市| 瑞丽市| 宝鸡市|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