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丹
[摘 ? ? ? ? ? 要] ?隨著社會的全方位快速發(fā)展,對外語人才的要求也在與時俱進,掌握一門外語的涵義早已不能用懂得使用一門外語進行無障礙交流、溝通去定義,外語人才需要通過外語這個媒介,培養(yǎng)一種嶄新的人文思維模式。文學是人文精神的結晶,通過文學翻譯提煉和升華外語水平與思考方式不失為一計良策,采用恰如其當?shù)慕虒W方法更有助于錦上添花。試圖探索如何將翻轉課堂引入韓國文學翻譯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相長的新途徑。
[關 ? ?鍵 ? 詞] ?翻轉課堂;文學教育;韓國文學翻譯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150-02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當前社會對高素質、綜合性外語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高校在培養(yǎng)外語專業(yè)人才時,除了傳統(tǒng)的基礎性聽、說、讀、寫課程設置之外,正在逐漸加大有關文學、文化、翻譯等多元化教學內(nèi)容的比例。文學是語言、文化等多元因素的結晶,文學作品的遣詞造句、行文結構變化多端,所蘊含的文化背景、思想內(nèi)涵豐富多彩,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同時進行翻譯練習,對外語水平達到中級以上的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與歷練外語綜合素養(yǎng)與技能的有效方式。目前,國內(nèi)高校將文學及翻譯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還比較少見,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文學與翻譯學實屬兩門學科,這樣跨學科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學科理論及認知基礎作為鋪墊;其次,完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及翻譯絕非一蹴而就,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不足以實現(xiàn)深入理解;最后,針對文本的選取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尚未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且合理的衡量標準。如果能夠設計出一套在文學翻譯課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方案,實現(xiàn)課堂內(nèi)時間的高效利用,達到理想的文學翻譯課程效果,無疑能夠為外語教學帶來一種嶄新的思路和途徑。本文試圖在翻轉課堂的思路框架下,對韓國文學翻譯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夠構筑出適用于非通用語,特別是韓國語專業(yè)學生的文學翻譯課程教學方式。
二、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及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基本從零起點開始學習韓國語,與很多零起點非通用語的教學模式相同,韓國語的教學同樣從基礎語音、單詞、語法起步,結合聽、說、讀、寫的反復、大量訓練,當學生水平到達中級之后,逐步增加文學、文化教學內(nèi)容。初級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更有效。學生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語音、語調的練習及隨堂糾正,需要老師進行單詞、語法、篇章的講解與分析。然而這種將大部分學習時間分配在知識點精講與反復訓練上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步入中級階段以后,特別是在文學翻譯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顯得力不從心。
韓國語文學翻譯課程一般會在學生韓國語水平達到中級階段時開設,此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韓國語思維模式,具備韓國語聽、說、讀、寫基礎,依靠自身的知識積累以及課外資料搜索查詢能力解決相當容量的知識疑惑。此時繼續(xù)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延續(xù)植入文學翻譯教學顯然是不妥的。
首先,課堂學習內(nèi)容嚴重受限,課堂內(nèi)時間無法高效利用。初級階段的知識點和學習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課本及練習冊中,每節(jié)課有需要完成的量化指標(如一個單元的課程規(guī)定在若干課時內(nèi)完成),而文學翻譯的內(nèi)容之廣博遠非一本教科書就能夠涵蓋的,它涉及的知識層面更復雜和多元。沒有課外時間的付出和利用,無法在課內(nèi)達到理想、充實的學習體驗。
其次,限制學生思維能力,造成課程內(nèi)容僵化教條。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練習這樣的由老師向學生傳輸?shù)膯蜗蛐阅J讲环衔膶W翻譯課程的復合性、靈活性格局。文學究其根本是人文素養(yǎng)的凝練成果,翻譯則是融合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實踐活動。針對同一文本,不同的人可以有截然不同的體會、見解,加之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習慣,這種種排列組合所能呈現(xiàn)的效果數(shù)不勝數(shù),絕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主要依靠老師一人的單向講解,缺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相當于預先設定了標準答案以及學習框架,無法使學生施展才華,阻隔了學生的自由發(fā)揮空間,難以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更加談不上擦出智慧的火花。
最后,課程無法取得復合型、深層次效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所謂掌握一門外語技能,并不是達到無障礙交流、溝通就可以洋洋自得的了,單一模式的外語學習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外語人才應該以語言為工具,培養(yǎng)自己追求跨文化、跨學科、觸類旁通的高水平素質,實現(xiàn)綜合性的人文素養(yǎng)。文學翻譯課程的性質正好符合這種培養(yǎng)全方位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那么,將其限制于課堂當中,不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拓展知識面、增加相關學科理論實踐,就無法令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沒有課外的努力積累必然難以實現(xiàn)課內(nèi)的積極參與,這門課程自然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上述幾點原因,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文學翻譯課程之中,顯然難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而翻轉課堂思路的導入,能夠有效填補空白、避開傳統(tǒng)課堂的不足之處。翻轉課堂推崇的是一種“顛倒模式”,將通常由老師行使的課堂主導權轉移給學生。某種意義上,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時,無論老師還是學生,課堂之外的工夫遠比課堂之內(nèi)要下得更足。如同蜜蜂從采集花粉到最終釀成蜂蜜一樣,學生在課堂之外要廣博地閱覽群書、收集資料,將資料根據(jù)課堂目標進行精挑細選、排列組合,再經(jīng)過實踐練習、親自動手,輔以后期深加工,最終才能在課堂中展現(xiàn)出精華成分,大家將精心醞釀出的成果匯聚于課堂,師生共同品鑒,從而使思想得到碰撞,知識得以升華,積淀下豐厚的收獲和成果。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課堂之外與課堂之內(nèi)的有機結合,老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與互補、共同參與、交相迸發(fā)出靈感的生機活力等等,這些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韓國文學翻譯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在當前國內(nèi)大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全新的、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可謂大勢所趨,然而在求新、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考慮教學實際狀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才能夠走得更穩(wěn)、更遠。要將翻轉課堂的形式導入韓國文學翻譯課程中應該遵循的步驟和注重的事項是課程效果實現(xià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文本的選擇至關重要
對中級或中級以上水平的韓國語專業(yè)學生而言,選擇生澀難懂的大部頭著作,如長篇小說、歷史小說等,顯然操之過急。文本的選擇應該遵循篇幅由簡短到中長,內(nèi)容由貼近生活、喜聞樂見到層次多樣、涉獵面廣,針對翻譯技巧的需求方面由技巧性偏低、內(nèi)容平實到需要高度凝練合并綜合性技巧。循序漸進、逐步攻克難關才不會令學生望而卻步、淺嘗輒止。要使學生在接觸文學翻譯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文學翻譯帶來的樂趣和全新的學習體驗。
(二)在文學翻譯過程中,同步進行翻譯學相關知識的補充與專題訓練
翻譯學是近年來各高校外語專業(yè)傾注大量精力推進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學科方向。在文學翻譯課程中,適時、適度補充翻譯學相關知識勢在必行。文學文本首先是一種人文藝術的整體呈現(xiàn),其中表現(xiàn)出的文化特征、藝術氣息、語義和意境等在翻譯過程中應該如何呈現(xiàn)、如何表達,需要翻譯學中的相關理論進行引導,否則會發(fā)生南轅北轍、啼笑皆非的翻譯。比如,針對文學文本究竟應該采用逐字逐句的直譯,還是意譯、縮譯或增譯,是注重文本的外在言說還是內(nèi)在蘊含,這些都是值得推敲與琢磨的。而通過翻譯理論主題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邏輯思維,懂得遇到什么樣的語境該采用何種翻譯理論技巧更為貼切,是文學翻譯中不容小覷的重要能力訓練。
(三)采用文本與翻譯理論專題相結合的形式
課堂中預先設定一個翻譯專題(比如一個翻譯主題或一種翻譯方式、技巧),鼓勵學生以該專題為核心,首先尋找多個韓國文學作品文本,在嘗試將其翻譯成中文文本(中級階段韓譯中更為合適,高級階段可開始嘗試中譯韓)的過程中著重精心翻譯并標注出體現(xiàn)出該專題的語句、段落,在此過程中,加深對這一專題的理解與思索,并總結出翻譯時所遇到的困難及問題。
(四)小組討論、發(fā)表,最終通過比對經(jīng)典翻譯、老師點評,達到查漏補缺、揚長避短的效果
翻譯的過程中可將學生分組,課堂中將每一組的翻譯成果,包括翻譯后總結歸納的翻譯文本、翻譯中標注的重點、典型實例、翻譯中遇到的難點及疑問等進行展示,鼓勵所有學生參與討論、各抒己見,同時可以參考已經(jīng)出版的譯文,加以對比,針對學生譯文和出版譯文的優(yōu)缺點進行梳理、總結,老師再給予精簡的點評,在實踐、討論、評析中達到使學生的文學翻譯知識與水平得到提煉、拔高的效果。
在上述四個關鍵點中,教師可先圍繞第一點對文本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定,再著重針對第二點,也就是理論部分,將文學與翻譯學有機結合,特別是結合翻譯相關理論、技巧等方面制作PPT、短視頻等并預先展示給學生,而學生則據(jù)此在課下抽出大量時間完成第三點中的實踐操作,最終在課堂內(nèi)共同協(xié)作完成第四點(學生的小組實踐文本一般也采取制作成PPT或電子文檔形式在課堂中予以展示,給課堂討論提供可視性依據(jù)),也就是將產(chǎn)出的初級成果進行升華的步驟。
四、結語
翻轉課堂運用在韓國文學翻譯課堂當中是一種嶄新的嘗試,這需要依托教師合理的課程設計、精準到位的課內(nèi)外指導,學生肯花費大量課堂外時間予以積極配合、課堂內(nèi)充分地共同參與,當然更少不了師生在有限的課堂當中共同的反復摸索與磨合,這一過程要想達到理想效果絕不是一朝一夕、輕而易舉的。然而值得期待的是,在這種實踐中,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課內(nèi)外參與度和思維能動性、文學翻譯課程的綜合實際收效都將獲得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龔光明.翻譯思維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2]武利茹.基于翻轉課堂的文學作品翻譯課程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7,4(35).
[3]張國強.韓國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研究[J].當代韓國,2011(3).
[4]張乃禹.論新時代高校韓國語專業(yè)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33-36,54.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