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草書<醉歌行><游玉泉山>詩卷》(墨跡本)

2019-12-02 07:42意如
書畫世界 2019年10期
關鍵詞:朱文草書杜甫

意如

編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術出版社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lián)袂推出《中華寶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法帖書系(第一輯)》,本刊從2018年第一期開始,陸續(xù)刊登了法帖部分內(nèi)容,受到讀者的歡迎。現(xiàn)第一輯已介紹完畢,從2018年第十一期開始,本刊繼續(xù)刊登本書系第二輯和第三輯的內(nèi)容,包含宋拓顏真卿《東方朔畫贊碑》《劉熊碑》、民國拓《元顯.墓志》等精良拓本,以及董其昌行《書贈張旭、題盧道士房詩卷》、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等珍貴墨跡本,希望廣大讀者能喜歡并提出寶貴意見。

漢字的起源很早。早在商代,甲骨刻辭和青銅銘文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成熟的文字。漢字誕生后,結構和筆法不斷變化,逐漸產(chǎn)生了篆書、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五種基本字體。自公元4世紀楷書書體成熟后,字體基本停止了變化,沒有再產(chǎn)生新的字體。

草書字體的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章草、今草和大草三個階段。章草從戰(zhàn)國簡書中發(fā)展而來,雖然點畫的獨立性很強,但書寫者努力地將筆畫朝幾個方向靠攏,將筆畫的走向規(guī)律化。今草則追求實際筆畫的連續(xù),于是開始出現(xiàn)字間連筆的情況。到了后來,一些書法作品中出現(xiàn)了一筆寫四五字,甚至一筆寫一行的情況,至此出現(xiàn)了大草。大草誕生后,草書以其筆畫的流動性、結構的簡略性和空間的融貫性這三個特點受到歷代書家的青睞,留下了眾多傳世名篇。

本卷草書有墨跡兩幅。第一幅系明人草書《醉歌行》詩卷,灑金箋紙本,計27行,縱32厘米,橫138厘米。第二幅系元人姚燧草書友人《游玉泉山》詩,寫經(jīng)紙本,計12行,縱31厘米,橫52厘米。本卷草書著錄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京9-001條。

草書《醉歌行》詩卷是明人用草書體書寫的唐代詩人杜甫(712-770)所作《醉歌行》。唐天寶十三載(754),玄宗下詔開制舉考試,四方才俊紛紛前來長安應試,其中就有杜甫同族的侄子杜勤。杜勤希望通過制舉一展宏圖,可惜未能如愿,于是他在第二年春天離開了長安。杜勤離京時,杜甫前往送別。此時的杜甫已在京城漂泊10年,仕途失意,生活窘迫,前路躊躇。他以半老之人送少年,以落魄之人送下第,百感交集,作有此詩。

醉歌行

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

總角草書又神速,世上兒子徒紛紛。

驊騮作駒已汗血,鷙鳥舉翮連青云。

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門期第一。

舊穿楊葉真自知,暫蹶霜蹄未為失。

擢秀偶然非難取,會使排風有毛質(zhì)。

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fā)如漆。

春光澹沱秦東亭,渚蒲芽白水荇青。

風吹客衣日杲杲,樹攪離思花冥冥。

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

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

在詩歌的一開始,杜甫將杜勤比作西晉著名的才子陸機,盛贊侄子年紀輕輕便才華橫溢,詩文書法皆有大家之風。接著杜甫鼓勵侄子一次的失利并不可怕,希望他相信自己,假以時日必成大器。繼而杜甫話鋒一轉,發(fā)出“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fā)如漆”的感嘆。歲月催人,杜勤長成出口成章的青年,而杜甫自己已是半老之人。思緒萬千的詩人在恍惚間抬眼,看到了春日里的秦東亭,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色。他聯(lián)想到自己落魄的境地,更加失意,發(fā)出“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的感慨。

《醉歌行》詩中,杜甫的情感節(jié)奏一變再變,從激昂到失落,直至以悲憤收尾。草書書者的情緒也隨之受到感染,將杜詩中的情感內(nèi)涵轉為筆下書法的律動。這種感情的體驗與變化,不僅從時間上決定了這件作品的節(jié)奏,同時也從空間上決定了它的形式構成。

草書《醉歌行》詩卷,下筆之始骨氣深穩(wěn),血肉豐潤。至第四行“神”字,書者情緒激昂,揮毫直下,運筆加速,以至“世上兒子徒紛紛”句,牽絲映帶,點線纏繞。此后空間緊結,行距收緊,漸有風生水起之勢。書至“射策君門期第一”句,書者情緒飽滿,“第一”二字頂天立地,“一”字更是極力向左右伸展,不僅打破了空間平衡,同時鼓舞了觀者的情緒。隨著詩文情緒的變化,至“汝身已見唾成珠”句,無可奈何的情緒開始在筆端彌漫,行距逐漸恢復緊密,字句間相互穿插避讓,呈現(xiàn)出一片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此后,行至“吞聲躑躅涕淚零”,書法又為之一變,“聲”字點畫分量格外沉重,長驅(qū)而下,獨占一行,讓觀者如鯁在喉,無法“吞聲”,杜甫滿腔的不平和悲愴,觀者感同身受。

草書《醉歌行》詩卷,行筆迅疾,筆勢飛動,回旋進退,一氣呵成,奔逸放縱。其飛動的節(jié)奏,不僅在筆法、結字中得到了體現(xiàn),還通過行間的關系得以強化。

邱振中在《筆法與章法》一書中,曾經(jīng)這樣討論書法作品的行間關系,“行間空間是一塊狹長的、趨于獨立的連續(xù)空間,它受到兩側單字內(nèi)部空間的制約,但又絕不被牢籠,進入作品后,往往略事周旋,即排空而去……大規(guī)模的、執(zhí)著的追求(行間空間),在明代中葉才蔚成風氣。徐渭、詹景鳳、王問等都創(chuàng)作過這種風格的作品,更早的解縉、張弼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現(xiàn)出這種傾向。這一類作品行距緊密,點畫常常插入鄰行,與鄰行的點畫形成封閉性空間,這些空間破壞了行間空間的連續(xù)性,并迫使行間空間的其他部分也同內(nèi)部空間互相滲透”。

本卷章法,自“汝身已見唾成珠”句開始,行距變得十分緊密,同時伴有明顯的向右斜勢,這種斜勢入侵了鄰行,加強了相鄰兩行的滲透關系。此外,還有個別字的結體有意夸張變形,插入鄰行,與鄰行的點畫相互呼應。如“秦東亭”幾字,同樣右斜,“亭”字之腳伸進右行。下句中的“荇”字,結構松散,向左右擴張。再如“樹攪離思花冥冥”句,“樹攪”二字結體左右分開,都入侵左行。這種對行間空間的處理方式,表明了這極有可能是一件明代的草書作品。

細觀本卷首尾,疑曾有前后隔水,后被人揭去。前隔水處今仍存淡淡膠印。如此,可解釋收藏章多為騎縫章之半印的緣由。將部分前后半印拼合,可得“廷章”(朱文)、“繼軒”(朱文)、“錢氏合縫”(鼎?。?、“胡世安印”(白文)、“玉堂學士之章”(白文)收藏印。

這些收藏印鑒中,時代最早者,系“廷章”(朱文)、“繼軒”(朱文)二印。這是明人沐璘(1430-1458)的鑒藏印。沐璘是明代開國功臣沐英(1345-1392)的后人。沐英曾鎮(zhèn)守云南,身后追封為黔寧王,后代世襲爵位。沐府藏品最初可能源自明太祖的內(nèi)府賞賜。隨后,沐英之子沐晟、沐昂二人也積極收藏。至沐璘代,沐府的書畫收藏已十分豐富。據(jù)時人李賢(1408-1466)的記載,沐璘“長于吟味,尤工篆、籀、行、草書,大字遒勁可人。至于丹青,亦臻其妙”。由此得知沐璘在公務之余也寄情詩文書畫。沐璘身后,此卷經(jīng)明憲宗朝錢能遞藏。

錢能,明憲宗朝的內(nèi)侍太監(jiān),曾鎮(zhèn)撫云南,后遷南京守備,喜收藏書畫。錢能借著明憲宗的寵信,常隨意取閱內(nèi)府所藏書畫文物,并伺機據(jù)為己有。此外,錢能并收沐府舊藏,以增其蓄?!板X并收云南沐都閫家物,次第得之,價迨七千余兩,計所直四萬余兩?!北揪硭j“錢氏合縫”(鼎?。┘雌溆 F涫詹赜×碛小八剀幥逋嬲鋵殹薄板X氏素軒書畫之記”等。

明末清初,此草書卷入藏胡世安處。胡世安(1593-1663),字處靜,號菊潭,又號秀巖。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明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入清后官至武英殿大學士。

草書《醉歌行》詩卷將詩、情、書三者融為一體,真正實現(xiàn)了書法寫意的目的。文辭內(nèi)容與書法之間相互滲透的微妙關系一覽無余,書法家書寫特定文辭時所產(chǎn)生的情感,傳達到筆端,流淌在筆下。

本卷書法第二幅系元代姚燧草書友人張南夔《游玉泉山》詩。

游玉泉山詩

天風西北來,

木葉落盡山。

花開客來酒初熟,

仙子留人坐青苔。

鲙與鯉飛瓊杯,

玉山之泉噴龍鰓。

高歌起舞不知醉,

煙蕭蕭迷草萊。

清風隨我出山去,

海臥白日如飛灰。

姚燧(1238-1313)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元史》卷一百七十四有傳。姚燧字端甫,號牧庵。祖籍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后遷居洛陽。至元十二年(1275),始為秦王府文學。至元間,官陜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翰林院直學士、大司農(nóng)丞。成宗元貞元年(1295)以翰林學士應詔修《世祖實錄》。武宗至大元年(1308),為太子賓客,進翰林學士承旨,尋拜太子太傅。至大二年(1309)授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至大四年(1311),仁宗即位,姚燧奉旨撰即位詔書,并于同年告歸。皇慶二年(1313)九月卒于家,謚文。

姚燧以文學成就與儒學造詣為后人推許,著有《牧庵文集》,現(xiàn)存36卷。姚燧為文重“道”,主張“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重視文章經(jīng)世致用的作用。姚燧所言的“道”實與儒家之道相通,在文學上體現(xiàn)為言辭與德行的相稱,即文章皆從道義中自然流出。在姚燧看來,最為理想的文章風格是“高古”,為文者對道的體悟愈深,文章體貌愈顯得渾圓古雅。姚燧自己所做文章追求文辭簡潔,說理透辟,所以《元史》稱贊他“由窮理致知,反躬實踐,為世名儒”。

姚燧少孤,依伯父姚樞成人。姚樞(1201-1278),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是蒙元初期頗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同時也是元初著名的理學家。《書史會要》稱姚樞善書,時人胡紫山(1227-1295)和袁桷(1266-1327)都贊嘆其書法可觀,有懷素遺風。姚燧學懷素書風,與叔父影響不無關系。

本館所藏此件姚燧草書,用筆圓勁挺拔,線條凝練干凈,可見懷素的影響。同時,姚燧加入了提按方折的變化,并將少數(shù)字的左右部分距離拉開,改變字的外部輪廓,使得空間節(jié)奏層次更為豐富。卷尾鈐“牧庵”(朱文)印。此外,本幅草書鈐有鑒藏半印“章”(朱文)、“世安”(朱文)、“靜”(朱文)、“氏縫”(朱文)及“珍玩”(朱文)。

姚燧傳世書法作品稀少。除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此卷外,吉林省博物院所藏元代畫家何澄《歸莊圖卷》后有姚燧于至大二年(1309)題跋數(shù)行。此外,另有姚燧于至元十三年(1276)正書并題額的《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碑,現(xiàn)存于陜西戶縣重陽宮。此碑文字清晰,保存完好。

時至今日,姚燧書法作品已不多見?!稓w莊圖卷》卷后的題跋,以及《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碑的正書,都具有重要的補缺意義,幫助我們充分認識姚燧的書法?!稓w莊圖卷》中姚燧的題跋,用筆與本卷相似,圓潤秀潔,使轉流暢,有懷素之風,可與本館所藏姚燧書法互為印證。而姚燧《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的大字,確如明人王世貞所言:“燧書法全學(顏真卿)宋文貞碑,比之孫李,不作墨豬。”姚燧大字學顏氏,筆力沉著內(nèi)含,正鋒運筆,方圓兼得,結體寬博,雍容端正,給人以莊重渾厚之感。

今人書法史的寫作,尤其是書法斷代史的著作,僅僅關注書法大家的力量。如談及元代書法,往往由趙孟而及其子弟,無出左右。這種敘述方式雖然考慮了書史縱向的繼承,但忽略了書法同時代的橫向參照?!叭魏螘r代的書家個體都生活在由他人(古人和時人)書寫構成的視覺環(huán)境中,他的審美參照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書寫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影響在藝術史的研究中最難論證,也最有挑戰(zhàn)性?!笨疾焱瑫r代其他書法素養(yǎng)較高的文士,如姚燧等人,了解他們的書法修養(yǎng)與書學思想,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元代書法。

猜你喜歡
朱文草書杜甫
登高
熱鬧的大山
錄清·孫枝芳詩(草書)
自作詩(草書)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發(fā)現(xiàn)木耳
絕句
錄明?楊士奇詩(草書)
書法欣賞(草書)
閃電結婚
东宁县| 通州市| 高尔夫| 新竹县| 曲水县| 德清县| 林周县| 永济市| 德昌县| 宝清县| 辰溪县| 武功县| 萨嘎县| 临城县| 高邑县| 漠河县| 七台河市| 东兰县| 麻城市| 永新县| 绥棱县| 沁源县| 乌苏市| 太白县| 庄浪县| 德保县| 阿拉善右旗| 濮阳县| 库尔勒市| 玉门市| 蛟河市| 临夏市| 永丰县| 和平县| 临洮县| 梅河口市| 茂名市| 凤山县| 清新县| 鄱阳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