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瀅
米粒安靜地沉溺在其中,似乎迷醉了一般,倒教人疑惑,那半透明的竟不是湯嗎?它們黏稠地粘連著,滾燙的熱度以可見的朦朧霧氣的模樣四溢開來,裹挾著白米最質(zhì)樸的氣味。
將我再縮小些,回到?jīng)]有灶臺高的時候。漆黑發(fā)亮的羊角辮跳躍著,雙眸與世界尚未被兩片散光的圓玻璃隔開,風會沒有阻擋地揉進我閃爍的瞳仁。
那時候,奶奶每日清晨都會燒粥給我吃。
五六點的村莊,空氣里滿溢而出一種清冷的潮濕,浸進肺里,像是被什么柔軟地刺中了,又像是潤入古河水。
舊式的灶臺,花崗巖的臺板紋理黑紅參半,像杜鵑花開在泥土里。白瓷上一個胖娃娃騎著鯉魚,白色肌膚,鮮紅肚兜,笑得爛漫無邪。墻壁已泛黃,積著灰塵。兩個木質(zhì)的鍋蓋像一對陳舊的落日,雪白溫熱的蒸汽逃逸,浸進舊房子,爐膛內(nèi)是燃燒著的火紅熾熱。
等我刷完牙洗完臉,就可以坐到桌旁。
晚間家人擠得溫暖的大飯桌,此時是我一個人的。偌大桌子的一角,奶奶盛上一碗似乎永遠也涼不下來的粥。粥色雪白,在花崗巖桌上,好像廣闊玄秘的荒漠邊的一只羔羊。而桌邊的小女童,此時坐擁一整片荒漠,伴同那一只羔羊。
要是我吃不慣白粥,奶奶自然也有各種法子。
有時放糖,這樣米粥看起來分毫未變,其實在靜謐的沉默中,暗自甜膩著。這粥突然成了個城府極深的人,掩藏著一個驚天秘密。
有時也會放醬油,這模樣的粥卻是我最討厭的。醬油的棕黑色打著旋兒散進白粥里,像是一汪湖水融進了小半片池泥與夜色,丑極了。
或是加幾個小菜。小菜葉綿綿糯糯,浮在粥面上,像幾只孤帆,飄搖無定。幼時玩心大,常常將其按下,又挑起,一會兒叫它蜷著,一會兒又讓它伸展,不亦樂乎。
那么多年的清晨,都是如此過來的。幼小天真的女王,伴同一只雪白的羔羊,一直在荒漠中嬉戲玩耍。
再后來,我搬了新家。奶奶不愿離開土地與稻野,沒有同來。母親不愛喝粥,她覺著粥寡淡,少了滋味。此后,我便鮮少能喝到粥了。
奶奶是個守望人,而我是個叛逃者。
新家只住著父母和我,再用不著像在村莊里一樣置上一張大花崗巖桌子,而是買了一張小巧得多的木桌。
女王拋棄了那片荒漠,連同那一只小羔羊。
多年匆匆過去,稚童的身體與骨骼飛速地抽枝拔節(jié),成了少年。原本有神天真的眼睛,在灰色的課業(yè)和時間的磨刻下,近視了。在兩片圓玻璃后,我逐漸學會將心緒隱藏,同幼時那碗粥一樣,一聲不響地將糖掩蓋。
女王長大了。
萬里長征般遙遠的路途,風霜侵蝕,無盡頭的題目,無邊際的披星戴月。小羔羊走失在了當年,女王再也找不到曾經(jīng)的荒漠。
再往后,初三結(jié)束了。
作為女孩子,為了校牙,我戴了牙套。初戴牙套得喝粥,于是母親為我燒了粥。
猶記得那天母親將滾燙的白米粥端上飯桌。米粥配著洋蔥炒蛋、臘肉炒筍的溫熱鮮香,在傍晚柔和的燈光下,氤氳著白汽。小桌子顯得有些擁擠。
炒蛋鮮黃,臘肉明紅,米粥雪白。
格外雪白。
恍惚間,又回到了某個清晨,空氣潮冷,我看見了那只羔羊。
我沉默著咽下一口粥,牙齒被鋼絲擠壓得酸疼,卻安靜地等待它溫軟地滑過咽喉。我忽地覺得心臟被什么擊中了,狠狠一擊,酸疼得不留余地。
小羔羊從來沒有走失,它在荒漠里。
而荒漠,一直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