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89年,是大陸現(xiàn)代詩的蓬勃時期,各種詩歌流派紛呈。在北京就有“圓明園”詩社和“幸存者”詩社,在外地詩社更是風起云涌。安徽的《詩歌報》以大篇幅刊載先鋒詩歌和實驗詩歌,深受當時的詩人、評論家、讀者的喜愛和稱頌。不知道那幾年《詩歌報》的訂閱數(shù)和銷量是多少,但我在北京的朋友都人手一份。大家見面會談?wù)撛凇对姼鑸蟆飞献x到的好詩和文章。那時詩人還抱有一顆敬仰詩歌的心,對詩心懷崇拜,對生活誠摯熱愛。那時朋友相聚會朗誦各自最新的詩作,甚至會因直率的批評而打斗。
我在那三年里在《詩歌報》刊發(fā)了很多詩歌、詩論和詩歌評析文章。1988-1989年《詩歌報》開設(shè)了一個“現(xiàn)代派詩佳作賞析”專欄,刊載我的《骰子滾動:中國當代詩歌分析與批評》一書中的系列文章。這本書寫于1988年,20萬字,收入55個詩人的詩歌解析和批評,包括北島、多多、芒克、西川、王家新、歐陽江河、翟永明、吉狄馬加、呂德安、于堅、伊沙、張棗、陳東東、韓東等詩人在內(nèi)。書稿是作家出版社的關(guān)正文約稿。這本書里的評析文章深受當時《詩歌報》主編蔣維揚的喜愛,因此幾乎是每期都會刊載一篇。這些評析文章在詩歌的寫作技藝上做了詳細的解析,談到當時的詩歌流派,也談到詩人對生活的理解和當時的社會狀況。這本書在當時是僅有的一本評論大陸先鋒詩歌的著作,《詩歌報》的連載很受好評。我1990年1月應(yīng)美國布朗大學邀請前往該校任訪問作家和學者,駐校三年,現(xiàn)在仍在布朗大學工作。離別時匆忙,沒有攜帶《詩歌報》的那些紙刊,也就沒有了當時文章連載的記錄。感謝劉康凱先生,發(fā)給了我《詩歌報》那幾年刊發(fā)記錄的截圖,我才記起一些登載的文章,其中有解析芒克的《陽光中的向日葵》、楊煉的《十一月版畫》、吉狄馬加的《黑色的河流》、陸憶敏的《美國婦女雜志》、韓東的《溫柔的部分》、大仙的《丙寅年十月二十二對弈遇雪》、王寅的《翻一翻手掌》等詩作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有確定的連載日期和期號。我也希望《骰子滾動》這本書最終能在國內(nèi)出版。
已經(jīng)立秋了,今日陽光燦爛。樹葉在慢慢地變黃,不久新英格蘭就會遍布楓樹的紅葉和被一片金黃覆蓋。1986 1989,那是30年前啊,那時的詩人現(xiàn)在還有多少在繼續(xù)寫詩?那時熱愛詩歌的人們,現(xiàn)在還有多少依舊熱愛著生命?我的窗外幾只藍靛頦鳥在枝頭跳躍……
劉康凱先生發(fā)來的截圖在我的手機里。那幾年《詩歌報》還刊發(fā)了我的《火焰》(組詩)、《向日葵》;詩論《詩的畸形時代》(我還存有這篇文章的紙刊)、《談詩》、《詩,屬于孤獨》;文章《抓住自己》、《獻給生命》等。這些作品都有確定的連載日期和期號。
是的,獻給生命?;貞?0年前的往事,在秋日的燦爛陽光里想到詩歌,想到久遠的《詩歌報》,想到那些曾經(jīng)為詩歌癲狂的詩人、編輯、讀者。也許這些確實是往事了。但我們畢竟有過這些經(jīng)歷,記憶在內(nèi)心一個溫暖的角落持久地保存。我們?nèi)耘f熱愛生活,是吧。我們寫下這些文字,詩歌的精神貫穿其中。
雪迪,1957年生于北京,1990年應(yīng)美國布朗大學邀請,前往該大學任駐校作家、訪問學者,至今任職于該校。出版中文、英文詩集多部,著有詩歌評論集多部。作品被譯成荷蘭文、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