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前行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這是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個化著煙熏妝、留著齊劉海的哪吒哼唱的“小妖怪之歌”。
這部動畫電影上映不足一個月,票房已破40億。影片主角哪吒本應(yīng)是靈珠投胎轉(zhuǎn)世,卻陰差陽錯成了魔丸轉(zhuǎn)世。頂著宿命的“惡魔”頭銜,世俗的成見和誤解使他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熊孩子”,最后幾經(jīng)波折,哪吒脫去了熊孩子的特質(zhì),成為拯救眾生的小英雄。雖然他因此失去了世俗的肉體,卻保住了赤勇的靈魂。
哪吒從攪得陳塘關(guān)不得安生的熊孩子,到誓死拯救陳塘關(guān)的小英雄,正確的引導(dǎo)和溫暖的感化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起到這種作用的無疑是他擁有正確三觀的父母。
在長篇神話小說《西游記》中,也有這樣一個與哪吒相似的熊孩子,他就是圣嬰大王紅孩兒。小說中,在孫悟空一戰(zhàn)紅孩兒時,吳承恩對紅孩兒的體貌采取對比的方式,把兩個熊孩子作為比較,有詩為證:“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形比哪吒更富胎。雙手綽槍威凜冽,祥光護體出門來……要識此魔真姓氏,名揚千古喚紅孩?!?/p>
《西游記》40回至42回,描述了比較經(jīng)典的“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情節(jié),網(wǎng)上曾經(jīng)熱傳的那句“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的梗就是出自紅孩兒之口。
紅孩兒施計擒拿了唐僧,欲食其肉得長生,孫悟空、豬八戒戰(zhàn)不過紅孩兒,請來南海觀世音菩薩助戰(zhàn)。頑劣不羈的紅孩兒不知天高地厚,屢次挑釁菩薩,菩薩便在他頭頂、雙臂、雙踝戴上如來佛賜的五個金箍兒,箍了他熊孩子的野性,從此摩頂受戒,做了善財童子。
和魔丸轉(zhuǎn)世的哪吒一樣,紅孩兒是個很聰明的孩子,要不他怎么能以一抵三,把唐僧從三個徒弟手中擒了去。只可惜,他的父母沒有把他的聰明加以教化,致使他聰明反被聰明誤。
紅孩兒出生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父親是牛魔王,母親是鐵扇公主,一家三口三地分居。父親牛魔王,貪戀錢財和美色,長期與富家女玉面狐貍住在積雷山摩云洞。母親鐵扇公主,一個被丈夫拋棄的怨婦,獨居在翠云山芭蕉洞。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紅孩兒則占山為王,與一群烏合小妖糾集在枯松澗火云洞。如此,與出生一直被禁錮、被隔離、被疏遠的哪吒不一樣,紅孩兒是在另一個極端,他是被無限放逐,處于極度的散養(yǎng)狀態(tài)。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大多數(shù)孩子被家人過度保護,在生活自理方面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所以,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角度來講,現(xiàn)代的教育專家一直推崇“散養(yǎng)”理念。但這種散養(yǎng)應(yīng)該是一種積極關(guān)注、及時糾偏的“散養(yǎng)”,而非拋棄式、完全放手。紅孩兒應(yīng)該是在這種極端散養(yǎng)的狀態(tài)下,長成了一個“三無”的熊孩子。
一是無邊界,也就是沒有邊界感。何謂邊界感呢?通俗地講就是,當(dāng)孩子侵犯別人
時,父母對孩子進行教導(dǎo),什么樣的事情是不能做的,什么樣的做法會使人困擾,讓孩子清楚地認(rèn)識到這個世界是有規(guī)則的、邊界的,方能及時止損。邊界感更像是一種限制,限制人們不要隨意侵犯他人,同時也保護自己不被打擾,每個人都能獨立生存。
顯然,被散養(yǎng)的紅孩兒是一個沒有邊界感的孩子,對火云洞周圍的山神土地拆廟宇、剝衣裳,攪得“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充身,食不充口”。
二是無親情。電影《大話西游》中唐三藏對縛住他的小妖說:人和妖精都是媽生的,不同的是,人是人的媽媽生的,妖是妖的媽媽生的。紅孩兒雖為妖,卻也是媽媽生養(yǎng)的,應(yīng)該知倫常、懂親情。然而,在不和諧家庭環(huán)境中出生的紅孩兒,得到的親情滋潤并不多。
當(dāng)孫悟空和他攀親的時候,雖百般解釋,他卻始終不肯相信孫悟空是自己的干叔叔,仍舊兵戎相見。與父母分離的他,被親情陪伴和溫暖的機會并不多,他對親情是冷漠和懷疑的。
電影中的哪吒也是一個缺少陪伴的孩子,因為世俗的成見,他沒有小伙伴,不能出門又沒人陪他玩兒,經(jīng)常一個人孤零零地歪在墻頭看遠處的風(fēng)景。父親李靖公務(wù)繁忙,母親殷夫人忙著斬妖除魔,偶爾與他踢一場毽子,還因公事中途停止,不能盡興。
紅孩兒也是一樣,父親忙著與新歡如膠似漆,母親忙著悲傷哀怨,都沒工夫陪他。難道他們不渴望父愛母愛嗎?并不是。在電影中,哪吒最后對父親說的一句話是“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一起踢毽子”。
紅孩兒應(yīng)該也是渴望有一個溫馨的家,他騙唐僧時編的一番謊話,也說明了他潛意識中完整的家族親情構(gòu)架:“祖公公姓紅,有父親、有母親,外公家在山南,姑姑住居嶺北,姨夫李四住澗頭,族伯紅三住林內(nèi),堂叔堂兄都住在本莊左右?!彼阶×颂粕?,還要請父親一起分享,共得長生。這都是他渴望親情、渴望陪伴的表現(xiàn),也是他親情缺失的表現(xiàn)。
三是無敬畏??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毙拇婢次?,行有所止。熊孩子紅孩兒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唐僧奉命西天取經(jīng),是普度眾生的大善事,紅孩兒卻為了長生不老的一己之私,想把唐僧吃掉,顯然是蔑視社會大眾利益,顧小家、棄大家的自私之舉。
當(dāng)他知道豬八戒要去南海請觀世音菩薩降妖除魔時,竟然變幻成菩薩的模樣,捉弄豬八戒,污損菩薩形象。當(dāng)菩薩來降他時,他更是擺出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樣子,先是“望菩薩劈心刺一槍來”,結(jié)果,菩薩避槍徑走上九霄空內(nèi),紅孩兒卻嘲笑孫悟空“又去請個什么膿包菩薩來”,還學(xué)菩薩盤手盤腳坐上了蓮花寶座。后來,菩薩施法力用天罡刀將其困在蓮花寶座之上,疼痛難忍的他假意受戒,求菩薩解救。誰知,剛從蓮花寶座上下來,他卻出爾反爾,劣性不改,“望菩薩劈臉刺來”,最終被菩薩帶上金箍兒收了去。
父母的三觀里藏著孩子的未來。遇見一對好父母,孩子的人生就贏了一半,因為優(yōu)秀的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方向感和正能量。父母的三觀對孩子的影響不管以后怎么改變,終究會帶著原生家庭的洗禮和植入。
紅孩兒被觀世音菩薩收為善財童子,是由妖變成仙,由誤入歧途轉(zhuǎn)入了光明大道,按理來說,作為父母的牛魔王和鐵扇公主應(yīng)該高興才是,他們卻覺得是孫悟空害了自己孩子,對孫悟空充滿了仇恨:鐵扇公主拒借芭蕉扇,牛魔王更是不顧當(dāng)年結(jié)拜之情,與孫悟空殊死惡戰(zhàn)。
孩子是父母的復(fù)印件,以這樣三觀的父母為原件,復(fù)印出紅孩兒這樣的熊孩子也是必然的。哲學(xué)家盧梭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錯得更遠。”父母的德行猶如深深的樹根,在不斷地滋養(yǎng)著孩子,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優(yōu)秀的家庭,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編輯/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