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陵
1921年,魯迅回到紹興搬家。
他們家的祖宅被賣了,合同也簽了,而且按照合同的要求,當年必須全部搬走,要不然,罰十倍違約金。魯迅拼命往回趕,終于在大年初一前到家了。母親早已把行李收拾好,只剩下一些不方便搬走的桌子、椅子、柜子等大件家具,準備賣給鄉(xiāng)親們。
當他們聊天的時候,門外來了幾個人,其中一個女人還被搬到語文課本上,被我們嘲笑多年:“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兩腳張著,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p>
她就是楊二嫂。
楊二嫂盯著魯迅發(fā)出一聲尖叫:“哈,這模樣了,胡子都這么長了?”魯迅怎么都想不明白:當年的“豆腐西施”怎么成了人見人憎的小市民?
年輕時,楊二嫂是紹興街頭最靚的妞。她經(jīng)營著一家豆腐店,因為長得好看,經(jīng)常露出甜甜的笑容,人稱“豆腐西施”。紹興人為了一睹她的風采,甚至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買豆腐。
如果楊二嫂生活在現(xiàn)代,也會有綻放的青春。
在學校里是班花、?;?,被一幫大豬蹄子包圍著,隨便更新一下朋友圈,都會有無數(shù)人點贊。畢業(yè)后,她可以做直播、拍視頻,用不了多久就能紅透網(wǎng)絡,她的豆腐店也將是網(wǎng)紅打卡店,被吃瓜群眾圍觀。她也會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期許,要賺多少錢、開幾家分店、嫁一個本地富二代……可以說,每一個少女的美好幻想,她都有。
沒想到,30年后,楊二嫂的容貌變了,好像經(jīng)歷了一場大型整容手術(shù):圓潤的小嘴,變成了薄如刀片的肉皮;天然膠原蛋白的臉蛋,也只剩下顴骨聳立;就連安靜的坐姿,也變成張牙舞爪的叉腰。當年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網(wǎng)紅”楊二嫂,沒有像自己預期的那樣,過上理想的生活,而是變得刻薄、摳門、氣急敗壞。
魯迅離開家鄉(xiāng)太久了,沒有迅速認出曾經(jīng)抱過自己的楊二嫂,于是,楊二嫂的玻璃心迅速破碎,說了一句:“忘了,真是貴人眼高……”
在楊二嫂眼中,他們曾是起點相似的人??婶斞赋鰢魧W、回國寫作,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后,卻不記得老鄰居了,這讓她的自尊心備受打擊,以為魯迅看不起她。
其實呢,楊二嫂并不是和魯迅生氣,她只是在憤怒自己的無能和理想破滅。因為現(xiàn)在的魯迅,可能就是她當初想成為的樣子,或者是幻想過的結(jié)婚對象類型。我們都是差不多的人,你憑什么過得比我好?30年來我都記著你,你憑什么把我忘了?我不服!我想要的人生,是過得比你好才對?。?/p>
這就可以解釋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尤其是見不得身邊人比自己強?因為別人的成功,只會襯托出自己的失敗。
況且,此時的楊二嫂唯一的資本——美貌也沒有了。
年輕時,她用美貌換取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利益,讓她的自我感覺特別好。可當容顏老去后,還有什么資本能給她足夠的底氣呢?沒有了。
楊二嫂的普通知識,不足以讓她“腹有詩書氣自華”,普通的家庭也不能給予她太多機會去嘗試不同的生活。她唯一的謀生手段,是用美貌去賣豆腐。只是,時光逝去、容顏不在后,沒有人再去楊二嫂的店里打卡、買豆腐,她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經(jīng)濟利益也只夠糊口而已。
按道理說,年輕的熱鬧消散之后,楊二嫂應該像閏土一樣認命了,關(guān)起門來好好過日子,可年輕時的輝煌給了她太高的起點,也讓她有了太高期待,一旦門庭冷落,又有幾個人能接受如此巨大的落差?于是,怨氣和不滿在她胸中漸漸滋生。
可以想象一下,楊二嫂用力切著一塊豆腐,嘴里嘟囔著:“哼,都說人走茶涼,這人還沒走呢,茶就涼了,沒良心的東西。”日積月累,她美麗的臉龐也被怨氣沾染,變成薄嘴唇、高顴骨、吊梢眉的刻薄相,不再被人喜歡。由于賺不到錢,又讓她變得喜歡占小便宜。
魯迅家的木器都是用來賣的,準備換了錢在搬家后買新家具,可楊二嫂打算白要幾件,說“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完全不把魯迅的話放在心里。
生活的窘迫讓楊二嫂放下臉面,不管有用沒用先占了再說,有總比沒有好。因為占便宜不用花錢,自己買需要花錢,而自己是沒錢的。所以在楊二嫂的理念中,沒占到便宜就是吃虧。于是她在出門的時候,順手把魯迅母親的手套塞到褲腰里,幾天后,還把喂雞的籠子搶走。估計魯迅家灰堆里的碗碟,也是她偷偷埋的。
楊二嫂的一切改變,都來自貧窮。
可能有人會說,這都是楊二嫂不努力造成的。她可以在空閑時間學英語、考證書、出門旅游見世面嘛,多學一點手藝總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吧?說這話的人,肯定是有錢有閑的小康人家?,F(xiàn)實生活中,在縣城、農(nóng)村中,楊二嫂們拼盡全力也只能維持普通生活,至于有房有車有存款,則是畢生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她們白天做著瑣碎的工作,晚上回家還得做飯、洗衣服、照顧孩子,等到做完這一切,早已是月上枝頭。躺在床上,她們想的是學英語、讀書嗎?她們根本沒有那個心思。眼前的每件事都能要她們半條命,還談什么詩和遠方?
在麻木、勞累的生活中,楊二嫂們急需一個情緒的宣泄口,于是沉迷于“垃圾快樂”,比如打牌、喝酒、大聲喧嘩、取笑他人。低成本的“垃圾快樂”是她們唯一能消費的調(diào)劑品。
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楊二嫂們的素質(zhì)不太高,但在沉重的生活壓力面前談素質(zhì),恐怕有點耍流氓。而這樣的原生家庭會生出什么樣的孩子呢?可以想象,楊二嫂們對自己的充電提升都有心無力,又有多少資源給孩子?
有野心的孩子會努力掙扎,但能否走出原生家庭的沼澤,需要拼命去博弈。而且,天賦、運氣、機遇都缺一不可。通常情況下,能成功的鳳毛麟角,大部分的普通孩子會被沼澤拉回去,最終閏土的兒子還是閏土,楊二嫂的女兒還是楊二嫂。有些事,真的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
而且,放眼周圍,我們身邊其實也有不少“楊二嫂”。比如曾經(jīng)的班花,很多人和她說上句話都激動半天,后來你在街上看見她一邊狼狽地給小兒子換尿布,一邊訓斥旁邊不聽話的大兒子,并向你不停吐槽生活的不如意、抱怨家庭的煩心事……是不是有種“美人遲暮”的失落感?
可是多年后,當你真的和她重新坐在一起聊天,你們的閱歷和見識早已不同的情況下,你是否還能理直氣壯地勸她:“生活是自己的,每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活法,與其羨慕別人,不如把自己的日子過到最好?!?/p>
答案多半是不能。畢竟,每個人都有藏在心底的痛苦,世界上本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又憑什么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況且,誰又比誰過得好呢?
編輯/夏涵